图:you成都(摄影/文颀)
*
城市愿景与个体价值实现相得益彰,彼此依偎,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幸福之城。没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拒绝她,在这里,幸福美好生活就像火锅一样正在沸腾。
撰文
李刚苑海辰陈凌侯雯雯王越李翠华
编辑
柯箐陈卓*弋
河流是城市的血脉。有人说:没到过塞纳河,难以理解巴黎柔情与浪漫;没有见过泰晤士河,难以读懂伦敦的城市繁华。锦江之于成都,就好像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它孕育文明、守护安定、见证历史。图:you成都几千年来,锦江浸润着成都,它是诗人杜甫写下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是李白诗里的“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是薛涛楼前的曲水流觞,是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波光粼粼。今天在我们眼前映照着公园城市春色的“母亲河”锦江,也曾映照着李白和杜甫眼中的春色,想想是多么奇妙。于城市生活而言,河流串起的是我们的家。而高品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区已成为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空间载体:让穿越城市的河流不仅成为景观,更成为业态丰富、要素涌流、烟火十足的生活空间,是生态价值转化、实现城市自然有序成长的“幸福美好样本”。PART01生态优先,实现城市自然有序成长
图:you成都
古老的天府大地上,最早的蜀人聚落和唐宋古城址都发现了领先时代的给排水系统。自城市诞生以来,人类始终在思索的一个千古难题: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给成都布置的重大命题。其核心要义是,怎样实现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市第十三次*代会以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将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一体推进。
年5月,成都市建立协调统筹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重大事项的指挥机制。锦江公园顶层设计兼顾河流形态、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特色风貌、城市更新五个方面——依托自然禀赋特征,塑造特色鲜明的河流形态。引导公共设施在滨水界面优化布局,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统筹多元主体诉求,形成滨水空间城市更新模式,推动锦江从景观河到生态河的第三次功能转型。
图:you成都锦江公园,范围为北绕城南侧米到江滩公园的锦江段,河道共长48公里,包括锦江河道、滨江两侧开敞空间、沿线两岸1-2个街区,总面积33.8平方公里,涉及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郫都区等7个区,规划建设绿道长度96公里。锦江公园核心区域,为两江环抱区域及望江公园段,河道长约17.6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从面积、规模可以看出,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远不是治一条河,建一个公园那么简单。成都将其视为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的牵引工程,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筑基工程。“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成为锦江治理者从单纯治水,到“靠水吃水”、以水兴城得出的营城逻辑,成都落实城市建设的人本逻辑,探索生态价值持续转化的真招实招,是成都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图:成都日报年锦江流域水质为优,42个水质监测断面优良水体率%,流域内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锦江水质持续改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这是成都对新理念的自信,是对城市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更是对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直接回应。PART02场景营造,打造生态价值转化载体
图:you成都水生态治理之后,如何实现生态价值的创新性转化,成为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城市的万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离不开场景营造。泛舟锦江的市民或游客从东门码头登船,一路坐到音乐广场,两岸更是人头攒动,城市滨水空间的咖啡店、书店、公园和绿道都成为网红打卡地,无不让人感受到成都生活的闲适与安逸。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总和,为人们提供了聚集、交往、贸易、停驻、观赏、游憩……等活动的空间场所,具有景观、生态、文化和商业价值。图:you成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多种功能整合起来,通过文化、艺术植入和场景营造,实现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往往能带动地方商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的复兴,伦敦泰晤士河的南岸复兴是最好的例子。据成都《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与《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显示:对标伦敦泰晤士河的世界级滨水区,成都将在滨水空间的艺术人文内涵性、系统网络化程度、公共开放性、多样活力性等方面进行大幅提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滨水公共空间利用,构建多元消费场景——金牛区“北门里·爱情巷”,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市井味、时尚范”文旅消费新场景、网红新地标。目前,96公里锦江绿道基本贯通,68公里完成景观提升,6条滨水慢行街打造完工,新增滨水开敞空间7万平方米,滨河景观风貌逐步提升。图:成都发布锦江区大川巷,开敞式公共街区与滨江慢行系统有机融合,时尚青年文艺空间成为一街一世界、一街一特色范例。社区、景区、大运会赛事场馆、锦江滨水空间有机融合,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目前已整治提升子街巷38条,其余57条正在加紧施工。高新区五岔子慢行桥,有机串联老城区、社区、小区、锦江绿道、江滩公园,完善片区慢行交通体系,成为网红打卡地。锦江两岸交通重组,车退人进、人车分离、“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让市民慢下脚步、享受生活。“烟火人间三千年,成都上下猛追湾”,成华区望平滨河路,深度发掘社区文化IP,专业化公司运营,营造“一步一景、一店一品”高品质消费场景,培育品牌首店8家,孵化特色网红小店17家,成为大众点评、小红书热门;同时还以此拉动片区商铺租金上涨30%-40%。图:成都发布武侯区锦江公园音乐广场段,以浪漫滨水岸线为主题,围绕廊桥、合江亭等成都地标建筑,重塑锦江沿线成都核心地段开敞式空间景观,打造蜀都味道、国际品质、音乐主题的浪漫滨水岸线,培育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观巡游表演、转新春市集、品游江体验……以“身在公园春暖花开”为核心主题,锦江公园打造了夜游锦江体验、锦舟巡游表演、合江公园锦江水肆、千年锦江元宵诗会等多元文化活动,植入新消费和新体验场景,引导市民群众走进绿色空间,构建体现蓉城千年诗书文化、烟火气息与水系活力的新春系列活动。图:成都发布继五岔子大桥、芙蓉岛公园后,锦江水岸边还将呈现一处新景致——中和特色街区。延续中和老场镇的水市文化,通过保留和融入中和场地域文化,提供便民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呈现“水市相育共繁荣,烟火中和忆流年”的特色生活场景。……在这个城市中,水体与城市的无数种结合方式为市民提供着层出不穷的惊喜,实践证明,通过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意象的强化,可以营建出具有强烈识别性的场所,打造出城市风貌的窗口。“夜游锦江”成为锦江公园核心IP,仅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近19万人次。PART03文化植入,打造城市节点地标
图:成都日报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一片广袤的生态活力区在眼前铺开。微风拂过波光粼粼的生态湖,郁郁葱葱的绿植投射出斑驳树影。穿梭其中,无限清新惬意扑面而来。站在附近高楼,可以揽尽中央公园和金融城全景,还可以远眺蜿蜒的锦江和连绵的龙泉山脉。有“半岛图书馆”之称的四川省图书馆主题分馆鹿溪·馆里,坐落在智谷绿道示范段中的景宴半岛,该半岛规划面积亩,湿地面积15亩,植被覆盖率70%。这里不仅是鹿溪智谷的四道通衢,也是绿道往来游客的必经处所。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平方米的鹿溪·馆里,是四川省图书馆联合打造,集文创展陈、阅读空间、科普教育和读者服务为一体,是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作为四川省图书馆在国内打造的首个“馆、店”融合新模式空间,通过将文化产业与市场资源融合,构建出一整套开放式的阅读、空间、产品、服务体系,以现代生活理念为核心,为当代读者书写阅读体验的全新注解。图:红星新闻设计思路上,鹿溪·馆里以“让阅读进公园”为理念,依托优美的鹿溪河畔布局文创展示区、儿童悦读区、文化沙龙区等特色空间载体,定期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巴蜀讲坛”“天府文旅大讲堂”“川图微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品牌,为市民提供一个在优美的生态环境里、明媚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拓展视野、思想交锋、沉静思考的场所。距离这座滨水图书馆大约一刻钟车程的地方,有一座滨水剧场——麓湖水上剧场。在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总面积约平方米的水上剧场的位置与面积都并不张扬,但在塔楼之下最邻近湖畔的空间里,它与A4美术馆、寻麓书馆等文化空间却又保持着舒适的距离,构成了一个艺术群落。图:微成都麓湖水上剧场用“剧场+LiveHouse”的全新空间理念,打开可以无限创变的内容界面。在这里分分钟上演空间的“变装秀”,即通过观众席的变身,将全电动伸缩座椅回收起来,台阶式观众席可以在一分半钟内变身宽阔的摇滚区,呈现出可以容纳0人的多功能演艺空间。依托成都以及世界范围内前沿的演艺资源、活力十足的音乐人和戏剧人,以及城市优秀文艺人群,水上剧场意在打造标志性的城市创演空间,踏上共创、链接、融合的演艺旅程。未来,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交子金融博物馆等滨水文化节点,都将逐一呈现在市民面前。PART04建筑赋能,强化空间公共性与开放性
图:红星新闻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里别的项目一样,塑造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的最终落脚点是“人”,让滨江岸线切实成为市民可以亲近的公共空间。在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中,特色滨水建筑对于水体和空间的处理方式充满想象力,从诞生之初就具有“网红”体质,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引人入胜。高质量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应具有多样化的混合功能,如:生态、景观、居住、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博览……等多种城市功能,为人们提供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多种选择和体验。图:成都日报凭借设计理念获评为“最美书店”的兴隆湖中信书店,彷佛一本大书摊开倒扣于湖畔。建筑体以线性展开,顺应场地条件,与开阔的湖面相连,临湖侧玻璃幕墙延伸至兴隆湖水下,为室内下沉阅读空间引入粼粼的水光,烘托出静谧、美好的阅读氛围。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以某种近乎“半透明”的方式来融入并回应场地的自然环境:树木、草地、水草、鱼儿、平缓而广阔的湖面,表达出设计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敬畏。作为全国第一家沉入水体的书店建筑,该书店刚一落成就已经在国际上拿了很多奖项,获得了“世界建筑节·中国(WAFChina)”年度优秀作品奖、年度伦敦设计大奖(LondonDesignAwards)金奖、年度纽约设计大奖(NEWYORKDesignAwards)银奖。图:微成都慕达建筑设计师卢昀介绍,书店的设计灵感是以“一本从天上掉落的书”为故事起点,建筑外型取义于“书”,通过这个隐喻,让来到兴隆湖畔的人能够真正地走到建筑空间里,体察城市之美,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去阅读自我,完成一场自我发现之旅。项目建造过程中,克服了包括水下施工作业、水体高标准保护、反坡屋面主体造型等诸多难点,采用了屋面八层结合工序、钢结构双曲弧形梁、水下玻璃及幕墙安装、密封工艺卷材与窗框结合部位的特色处理等多项特殊工艺。图:you成都作为“公园城市”概念始发地,兴隆湖立足生态价值,全面提升其公共属性,融合生活、生产与生态,充分发挥其在*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标杆作用,绘制出“山水相融、城境共生”的生态蓝图。以“最美书店”作为“一公三生”的良好载体,同时兼具城市生活方式、生态价值与精神旗帜的三重属性,以湖畔书店链接生态价值与人文精神。正是无数像兴隆湖中信书店一样的高品质建筑,以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布局,增加了滨水空间的公共开放性,更与城市节点完美融合,共同构建出了城、水、人、艺术相融的大美城市形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get《天府文化》杂志征订
直接拨打订阅热线电话
-,-
网络订阅
杂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