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你们这套‘综合节能系统’还真是有创新,不单单让建设人员自觉养成节约习惯,还大大降低了项目部能耗,一定要在你们这搞个全线观摩,让其他项目都学习学习!”成都地铁30号线三工区(1分部)项目部里,业主参访团不禁啧啧称赞。
参访团提到的“综合节能系统”,其实是项目为了有效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等问题而引进的多种节能先进设备。
三工区(1分部)除了负责三个工点,还要负责30号线2号钢筋集中加工中心的生产工作,作业人员众多,生产生活能耗高,地盘管理难度大。项目进场前虽然已经考虑到能耗问题,采取了在工人进场前交底,张贴节能宣传标语等手段,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加重,用水量、用电量也不断飙升。“这样下去可不行,能耗太大了,成本太高,熬不住啊”生产会上,大家忧心忡忡。
虽然已经集中讨论了几天,但是想到各种节能减排方案都行不通,项目经理刘莹始终没有头绪,索性到工人宿舍转转,他不知不觉走到了离项目部不足米远的成都日报社印刷厂,当看到所有员工进门、出门、用水用电前都需要刷一下工牌,他忽然想到:能不能把所有的能耗采用刷卡集中管理,解决项目部能耗管控难的问题。
带着设想,刘莹迅速折回项目部,喊来大伙一起商量。为了让团队有更直观的体验,他还和日报社印刷厂联系,专门组团前往厂家参观。“我觉得可以尝试,咱们不妨回去捋一下所有的‘能耗接口’,再找相应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参观返回的路上,项目书记米斌兴奋的对刘莹说。
供应商好找,但最难,最核心的是如何协调统计上百个“能耗接口”管理,除了要考虑项目人员流动性,还要考虑开关闸时间,断电位置等一系列问题。凭着一股好学勤思的劲儿,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捋顺三个车站、一个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一个项目驻地的“能耗接口”,“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比如刷一次卡取水量是多少,供电时长是多少”刘莹说。
门禁、取水、取电、考勤、用餐、一张卡囊括了从生产到生活的全过程管控,“卡离电断、水断,除了能自动断电断水外,还能统计使用人、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参数”刘莹介绍说。
除了“智能一卡通”系统外,项目还率先用上了生物环保燃料灶具,公共区太阳能路灯,旱烟净化器和活性炭净化器,推行钢筋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钢筋翻样加工、雨污水处理系统、全自动洗车台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为项目部节省了近40万的成本开支。
“滴…滴…滴…”智能卡一刷,“综合节能”系统这套节能大管家,无时无刻的管理着项目能耗,除了成为降低成本的利器,也助力全线二十三个站获评“绿色标杆工地”。
来源:成都地铁30号线乔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