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雒城
陈雒城,体育记者,年入行。历任昆明《生活新报》、《都市时报》、《成都晚报》、《黔中早报》主力记者。年开始采访围甲,当时是云南香格里拉·藏秘队随队记者。20余年来,一直坚持跟踪、采访报道中国围棋热点赛事。新闻作品曾获得全国晚报体育好新闻二等奖,新闻从业足迹遍及西南围棋重镇昆、筑、成、渝等地。头条号:雒城体育,粉丝数11W+。
城人蝴蝶效应激起近二十年龙虎斗
——超级棋迷易朝远和川渝围棋对抗赛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者:陈雒城
开篇: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本文讲述的主人公易朝远,与跨度长达20年的川渝围棋对抗赛,就是这样的关系。20年前的某一天,重庆七星岗过街天桥上,易朝远从部门经理罗文忠手里接过来自成都的倡议书,同意组队应战。对方是川报副总罗鸣率领的四川新闻联队,随即成都*团方面的赖正才、裘新等诸多人士也陆续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参与赛事主办与规划。由此一段川渝两地业余围棋交流波澜壮阔的大幕拉开......重庆的资深老棋迷易朝远,从上世纪90年代担任重庆科文用品公司总经理起,就积极带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学围棋、下围棋,近而以棋会友、组队“东征西战”。从年5月起,易总率领的重庆长江乐器城队,与成都的四川新闻联队展开跨度近20年的川渝围棋对抗赛的大幕。川渝两地业余高手基本上陆续都参加过这项赛事,在两地围棋界影响颇广。易总作为这项民间业余赛事的发起人,他既是赛事的组织者,又是重庆长江乐器城队的领队,还作为棋手全程参与这些年所有的川渝围棋对抗赛。易朝远其人棋事业余民间团体,组办围棋赛事,而且能如此成规模成建制地组织赛事,这在中国围棋史上都是罕见的。易总从小就学会下围棋,并且酷爱至深。从个人爱好来说,围棋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围棋既能陶冶情操,还能交朋识友,还能增情益智。当一名爱好者突破自我棋力提升的时候,其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有时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易朝远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退伍后入职重庆科文用品公司。20多年前出任总经理后,他就在业余时间积极倡导同事参与学围棋,而且他提出了打造企业围棋文化的战略思路。他们公司从事的是乐器销售,围棋作为一种业余爱好给易总以及他们公司带来的团队凝聚力效果超乎想象。地处巴蜀大地的成都、重庆,文化血脉可谓一脉相承,而又因地域或水土等因素的差别,成渝人文也有细微不同,这也成为成都、重庆这对兄弟城市常年津津乐道的话题。重庆人做事情比较团结,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容易拧成一股绳。在易总的公司里,这根缰绳的灵*就是围棋。早在20多年前他们就在重庆各区县,以及成都、昆明、南充等地设立分店,每到一处他们都以棋会友将围棋活动作为交流方式推进到那里。他点燃川渝棋坛烽烟由于一段特殊的机缘,年年底易总的队伍接到来自成都四川新闻联队的热情邀请,双方经过商议一拍即合准备组队举办围棋城际对抗赛。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成都“棋城”的声誉就名声在外。彼时四川新闻联队经历多年新闻系统围棋赛事及市场省棋协各种比赛的大赛洗礼兵强马壮,整体实力上明显是高于重庆长江乐器城队。年5月,首届成渝围棋对抗赛在成都龙泉星光花园举行,四川新闻联队6-1大获全胜,重庆长江乐器城队只有易总一人获胜。经过不断实战以及不断探讨和摸索,川渝围棋对抗赛根据棋手棋力的不同采用的是“兵对兵、将对将”的分梯队、分层次赛制,这既充分考虑到不同棋手之间棋力的差距,又让比赛有相当的紧张感和挑战性。易总每次都参赛,而且即使他后来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也每场不落。他不仅是领队还积极参与赛制的调整和优化,据成都队方面一位常年参加这个对抗赛的棋手回忆:“每次比赛前易总排出的重庆方面的阵容,对阵成都*团,赛前纸面实力通常都不会明显比成都*团的棋手强,易总倡导拼搏和挑战精神,鼓励队员向强手发起冲击。”既然是正式比赛,棋手参赛的压力就比普通棋友之间对弈大得多。每次比赛都有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前来报道,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拿着摄影设备的报社记者在赛场不断出入,两地棋院领导到场,川渝围棋对抗的大赛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个赛事一般一个队出10名左右棋手,按棋力分组对抗,大多时候安排四轮比赛。输了棋名字会写到报纸的报道中,也出现过有棋手顶不住压力中途突然退赛的情况。但是作为参赛的棋手,易总从第一届比赛一直坚持参赛,虽然总战绩胜少于负,但通过常年与高手的切磋对战,易总的棋力也增长了不少。精彩赛事精彩不断如何让比赛更有看点,更有对抗性?年易总向成都队方面提出,可否增加邀请两地业余高手加入。比赛的人气、影响力、规模已经达到成熟的状态,业余高手的加入让赛事更精彩更激烈。第一年重庆队出战的业余高手有彭鸿礼、王庆、方阳功等人,成都队出战的有吴战影、洪艳。到去年的川渝围棋对抗赛,成都和重庆业余围棋界的几乎所有高手都陆续受邀参加过这项赛事,包括杜维新、蔡恒、冯湧、龙霖、李成、何四祥、康华、柯红星、刘正伟,冷雪峰、刘永洪等人都登场参赛过。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龚锦华,也曾以棋手身份代表成都*团出战过。高手也有落马的时候,爆冷以及被爆冷,在这项赛事的舞台上经常发生。最经典的一个段子发生在年,当年比赛在成都太成宾馆举行,成都*团这方的受邀棋手李5段,在关键一盘棋中意外输给了重庆长江乐器城队的周4段,导致主队最终以4-5的大比分败下阵来。输掉这样的棋,既影响了全队的战绩还让成都围棋丢份,李5段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而且对手明显棋力在他之下。据说赛后李5段专程赴渝,挂彩“踢馆”,还让了先,最终李5段赢了对方快意而归。李5段事后被身边的棋友调侃这是“科学养兔”,关键大赛不慎输了棋,赛后“刮兔儿”找回一些面子。有一年,川*南下重庆奋战之后惜败给对手,坐镇第一梯队并取得4连胜的杜维新6段不禁咬碎钢牙,从重庆黯然回归的火车上,不断数落队中一位4连败的媒体棋手。一位参赛的知名记者戏称,那一幕,很像某些战争电影中的情景国*将领梗着脖子,破口大骂:“老子在前方打仗,你在后方玩女人!”随着重庆业余棋手们的茁壮成长,加之年岁不饶人,次年再战,杜6段在第一梯队竟反遭四连败。在黯然回蓉的火车上,昨日重现,有队友温柔地慰问老杜:“你老人家,哪怕多赢一盘也好嘛?!”过去20年的时间里,川渝两地的业余围棋高手通过这个城际对抗赛极大地增进了交流和友谊。川渝围棋对抗赛持续这么长时间,这在中国围棋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易朝远与重庆队的队友,以及成都队的对手通过操办赛事不断摸索,分梯队比赛极大地激发大家的兴趣斗志,在参与性、竞技性以及两地围棋文化的交流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两地围棋爱好者广泛的响应和认可。结尾:重庆与成都之间的民间围棋交流还在继续,易总对围棋的痴迷和热爱依然丝毫不减当年。虽然已过花甲之年,除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