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未来场景
↓↓↓
在植物工厂
机器人播种
工厂化育苗
不用泥土、阳光
短短22天后
蔬菜、瓜果就成熟了
随后进行自动化包装
……
与此同时
在某机场几千米外
一架无人机正悄悄起飞
机场内的低空监视雷达
立即探测发出警报
并实时、清晰地显示
无人机飞行架次、飞行高度
航向、地理坐标等信息
难以置信
这些未来科幻片里才有的画面
在天府新区已成为现实
9月17日,年(第二十二届)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科创中国’成渝同行‘双创’时代绿色发展成都市”为主题,会上对10名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颁奖,天府新区2位“科技大咖”榜上有名:
杨
其
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法人代表,研究员
汪
宗
福
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支部书记
○
○
杨其长
和他的植物工厂
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的
智能LED植物工厂
一扇新世界大门由此打开
生菜、羽衣甘蓝、罗勒、草莓等
处于完全的工厂化条件下
在栽培板里“毗邻而居”“郁郁葱葱”
它们不需要土壤
原本赖以生存的阳光
也被严格把控的模拟太阳光光谱的LED光源所替代
除此之外
其低人工高产量的特点也让人为之称叹
多平方米的工厂中
只需要5个工人
植物产量却能高达70吨以上
是陆地生产的20倍以上!
除了特殊环境与外太空探索
家庭微型植物工厂
也是杨其长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杨其长家中,
种植了两桶无土栽培的韭菜,
他每隔10天左右换一次水,
10多天就可收割一次。
这些韭菜无论样貌与市面上的韭菜没有差异,
但却让人吃的更健康、更绿色、更安全。
既然是智能LED命名植物工厂
LED光源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年
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学的杨其长教授
第一次见到用LED光源培育蔬菜的装置
便“一见倾心”
认定它将是农业照明领域
非常有前途的光源
当即联系了国内的同事
然而在15年前,
寻找LED光源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遍寻无门的时候,
也有人想要放弃,
但杨其长坚定地说,“不干了肯定不行”!
几经周折,
杨其长找到了4块光源板。
如今4块售价仅为几百元钱的光源板,
那时候高达10万元1平方米!
然而,
正是这项投入,
为我国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抢占了先机,
也提高了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植物工厂技术
已推广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
奠定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同行的不懈努力,
把植物工厂技术推向世界,
也像高铁一样,
成为中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杨其长带领的都市农业研究所
落户在天府新区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在新区五年来
团队由10个人发展到多人
“我们面向全球招人,
预计今年年底发展到人以上”
#最美科技工作者#
对于团队选择天府新区,杨其长表示,“成都科学城以高新技术手段应用及产业化推进为核心,同时新区对技术单位给予了包括办公场所、人才*策、科教产业推动等大力支持,使得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在新区落户,成为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
○
○
汪宗福
和他的“千里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无人机将更多更好的走进百姓生活
以后我们抬头仰望天空
将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无人机在空中翱翔
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
我们的城市将更加智慧
然而
如何让无人机有序安全飞行?
将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回答的问题
年4月
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汪宗福和他的创业伙伴怀揣科技报国的初心
在天府新区这片热土上
组建了一支
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团队”
围绕“专精特新”微系统技术方向
进行创新创业
逐梦天府
望远山而奋进
如何为无人机安全有序飞行“护航”?
汪宗福带领的团队
研发了低空智能化探测雷达
对比城市现有的光学摄像头
全路网实时监控
在未来
低空智能化探测雷达通过多台组网
将形成一张巨大的城市天空监视网
对空中飞行的各类飞行器
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视
为智慧城市空中调度系统
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撑
创业初期团队人员不足、数据模型空白、试验场所缺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他跟团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兴隆湖畔、三岔湖岸、黑龙滩边、龙泉山顶等外场试验场地都留有他与团队的脚印#最美科技工作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年,汇蓉国科研制的产品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重大保障任务。四年来,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年产值突破万,对于年,汪宗福充满信心!
提起为何选择天府新区?汪宗福表示,“天府新区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宜居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创业氛围,这里除了有优厚的人才创业扶持*策,在购房落户、子女入学方面也有*策补贴支持,如今,我已经真正融入天府新区了。”
推荐阅读
记者:郑晓凤、李旭东部分图片摄影:白桦、陈然编辑:刘江涛*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保证画面质量请勿裁剪图片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