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校优秀作品展示ldquo绿色建筑设
TUhjnbcbe - 2022/7/6 15:42:00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12.11

循环树塔住宅

作品编号:GX

参赛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设计团队:张立诚、蔡家瑞、边昊、王猛、*冬昀

指导老师:冯桢懿、肖瑜、戴淑娟

#设计概况

一、基地位置

基地位于四川成都。成都市地处川西盆地,气候冬湿冷、春早,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C左右。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

新建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湖东北岸,间隔府河淌过,视线开阔,观景角度良好,周边建筑均为低密度住宅及商业区,比邻万达广场与二环高架路,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现为荒地,方案拟参考《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周边住宅项目用地指标设计容积率4.0的高档高层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00m2,共计新建建筑4栋,本方案选取中间两栋作为绿建项目进行设计。

二、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建筑基底面积:m2

一期总容积率:4.0

绿建设计面积:m2

绿地率:36.8%

建筑层数:27层

体形系数:0.35

#方案理念

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烟囱效应。共享中庭、竖向通风(排烟)风道、楼梯间等具有类似烟囱特征,大部分从底部到顶部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水塔)中,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会沿着通道很快排出建筑物。本方案在建筑核心筒内部设计了一个拔风井道,并与各层平台及室内相连,保证在无风天气整个建筑的通风性能。此外,井道内壁贴反射镜面,形成内壁反光导光通道,通过屋顶开口将自然光线引入平台及走道,保证采光。在雨季,井道会通过屋顶集水装置收集雨水通过管道浇灌立体绿化,多余雨水将落入地下集水池中,用作晴朗天气的灌溉用水。综上,井道兼具“采光井”、“拔风井”、“雨水循环井”三种作用,达成光、湿、气三种循环,成为整栋大楼的循环中枢。

场地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与过渡季吹东南风与东风。在平面上,将每层以顺时针旋转的顺序抽去两户,形成沿建筑不断循环上升的的连续平台。处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平台维护结构开敞,起到捕风口的作用,引入夏季与过度季节的新鲜空气顺着中庭走道在室内形成凉爽的穿堂风,同时,平台种植绿植,自动百叶并安装发电地板,打造舒适的户外空间。

在冬季,南向平台将通过玻璃进行封闭,并在内部设置高比热容内墙,即特朗博墙(Trombe)。太阳光透过玻璃盖板被表面涂成黑色的重质墙体吸收并储存起来,墙体带有上下两个风口使室内空气通过特朗勃墙被加热,形成热循环流动。玻璃盖板和空气层抑制了墙体所吸收的辐射热向外的散失。重质墙体将吸收的辐射热以导热的方式向室内传递,形成冬季夜间与白天恒温的阳光房。

#绿色策略

排风热回收、烟囱效应、捕风口、雨水循环、采光井、发点地板、智能百叶、特朗伯墙、Low-e玻璃、智能光控系统等。

详细信息可查看海报了解详情

#部分效果图展示

屋顶图

平视图

鸟瞰图

廊道图

#海报展示

#视频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校优秀作品展示ldquo绿色建筑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