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的午夜新闻
楼市大嘴巴两年前曾追踪报道,并最终梳理出“第四代住房”从提出概念到火热的全过程。当年,有业内人士称“第四代住房”为民科,可互联网记忆毕竟是短暂的,经过两年时间沉淀,七一城市森林花园现在俨然成了“第四代住房”的优秀代表,并且有很多开发商也开始对相关专利趋之若鹜。前几天的央视新闻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院长也出来为其站台。但实际上,和很多火出圈的互联网事件一样,这背后,同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炒作和夸大痕迹。看完以下楼市大嘴巴对“第四代住房”的详细梳理,或许,你会对这一切有更加清晰的认知。第四代住宅背后:奇人、奇事和金钱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代住房”及其“发明者”的故事,看似纷杂繁复的线索背后,实际上还是绕不过金钱和利益。1“中国第五大发明”
年,一种名为“第四代住房”的新型建筑突然在网络发酵,热情又真诚地痛陈:人们自原始社会至今,都生活在恶劣的居住环境里,并称在“第四代住房”出现之前,人们都住的是“鸟笼”。相关视频显示,“第四代住房”通过将院落、停车场、道路全部移到空中,以达到“车辆在空中穿行”、“每层楼就是一座四合院”、“每户客厅外都有一座私家院子”、“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建造“人类最终的理想住房”……它是如此曼妙,以至于在该视频中,“第四代住房”直接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但迎接这一极富创新色彩理念的并非鲜花与掌声,几乎是在同时,就有许多业内人士对这个新概念提出质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纯粹的建筑界“民科”,“炒概念”,虽然具有煽动性,但却缺乏说服力。有网友略微刻薄地表示,“第四代住房”与“巴铁”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巴铁”有“样车”,而“第四代建筑”连“样房”都还没有落地。在很多人眼里,“第四代住房”根本不可实现,或者就算出现无法量产,就像那台拥有强大自动系统的“奥迪Aicon”。年,当“第四代住房”在网络上渐趋沉默之时,新都区一个名叫“七一国际广场”的项目却闯进了人们的视野——项目建造者、从*来的七一置业宣称,这将是首个落地成都的“第四代住房”。最早的城市森林花园图据网络
2营销,我教你啊
此前,几乎所有网络宣传视频(其实都是同一个)和推广文章(其实也都是同一篇)里,都提到“第四代住房”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新产品。但这并非准确事实,至少不是全部事实。我们曾在年联系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营计划部的工作人员,对方当时回答,“第四代建筑最开始是由专利人提出的一个大致概念,专利人后来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论证和研发”。也就是说,所谓的“第四代住房”其时已申请专利,并且属于个人。“第四代住房”的百度百科词条则显示,它的拥有者是郑大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论是清华大学,还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官方发声渠道,都没有任何关于“第四代住房”的信息——它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并无特别强力的关联。除非算上年6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九城市森林花园建筑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图据网络
签约仪式后的通稿显示,“城市森林花园建筑由天九幸福控股集团与(*)天地集团共同投资,联袂推出”。
这里要提出的重点,是天九幸福控股集团,多年前火热的互联网事件,“卢美美事件”主角,正是该集团实际控制人卢俊卿及其女儿。
加入了天九幸福作为合伙人的城市森林花园,其在视频和通稿中略显浮夸的叙事手法,仿佛就有了一丝可靠的来历。
毕竟,这个自称“创办于年,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加速器”的公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