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栋栋摩天大楼在“南拓”的道路上拔地而起;
同一座城市,不同的景象,
三环外是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国际之城,
三环内是喝茶打牌晒太阳的休闲之都。
只有穿梭于二环内的街角巷尾,看着红砖灰瓦的老房子才感觉找回了成都当年的样子!
猛追湾街道
前几天去了一趟猛追湾,从天府三街走到这边不到1小时,却感觉进入了两个世界;
飘着小雨的猛追湾老街上,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凉风拂面而过带走了所有工作的烦恼!
下着小雨的猛追湾街道
虽然下着小雨,依旧不影响孃孃们出门买菜,大爷们gai边喝茶,娃娃些成群玩耍,欢声笑语之中展现了成都人的闲适生活。
图片源自网络
说起猛追湾,你一定会想到两个代名词“游泳馆”和“电视塔”。
成都电视塔(图片源自网络)
不过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在走向衰败,游泳馆不再那么受欢迎,也因经营不善上过多次新闻,除此之外猛追湾还有大量的红砖瓦房和待拆危房!
猛追湾到底有多大?
猛追湾片区紧靠锦江,范围由建设北路、一环路、双林路、新华大道,猛追湾路和锦江围合而成,总面积约为88万平方米。位置范围图
猛追湾的位置算是成华区最靠近市中心的一个区域,距离“小春熙”建设路也只有一街之隔。
整个片区不算特别大,雪儿甩火腿走了2个多小时左右就逛完了整个猛追湾还包括几个老小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么好的位置咋会聚集这么多瓦房?
猛追湾的老房子是个啥样儿
虽然地段绝佳,但成片的红砖瓦房还是给人一种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感觉,所以常被戏称为“城中村”。
八二信箱宿舍
穿梭于这些老房子之间,仿佛置身于上世纪70-80年代一般,一切都是老成都的样子!
小区门口是娃娃些最喜欢的零食小卖部,白色泛*的纸板上用不工整的字迹写着每一样商品的价格。
已经关门的八二宿舍,门口的小卖部
小卖部
路过小卖部往里走有一些卖菜的铺子,孃孃些和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渐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小区门口卖鸡蛋,卖菜,卖面的铺子
老小区的标志性建筑“茶铺”是绝对不能少的,成都人爱喝茶,可以从早上喝到晚上,喝茶之余可读书看报,可谈论时*热点,可闲侃百家八卦,每一个茶铺都是一个社交场。
以前的小区没有底商这一说,但是很多一楼的住户都在做生意,包括餐饮,干杂,裁缝等等,极大的方便了小区的住户,但是也伴随着环境,安全等问题。
小区里的商家
小区里的商家,正好赶上附近蜀兴职中的学生出来吃午饭
猛追湾的老小区都是70-80年代的职工宿舍,当年的城东集中了大量的工厂,为了安置职工就近在建设路,猛追湾修了大量宿舍,条件比较简陋,但上班很方便,也节省了租买房的花销。
八二信箱宿舍
随着成都的飞速发展,建设路的老工厂全部拆除,修起了商圈和办公楼,改头换面。这样的景象和一街之隔的猛追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围着篱笆,养着鸡
住在这儿的人是什么样的感受
由于老小区的很多我就去了八二信箱宿舍和六九航天宿舍,里面居住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
前几天去的时候,坐在茶铺里休息之余和以为一位老奶奶聊了一会儿。
奶奶姓王,以前就是这边工厂的工人,现在住的地方就厂头分的,自己已经在这里住了50年了,当时还没得20岁,现在孙娃子都读大学了。和这里的许多老年人一样,王奶奶在这儿住了一辈子。我也问了一哈奶奶关于这边会不会拆迁的事情。
王奶奶说的这边一直都在说拆,拆了十几年都没得动静,但是附近已经有几个院拆得差不多了;
她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在这里住习惯了,娃娃些的新房子太大,而且没得认识的人说话,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虽然习惯了这边,但是奶奶也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一个人住这儿还是有点恼火。
每天自己买菜弄饭,做家务,老小区没得电梯,楼梯又高又陡,过道狭窄昏暗,走起来很费劲儿!
屋子里面也很老旧,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完全算是危房了,娃娃些也说安全隐患比较大!
从和奶奶的聊天中我也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结,一方面喜欢和习惯这里的生活,但是种种不方便也让她感到担忧!
我相信王奶奶的这种顾虑代表了小区里大部分老人的想法。
下雨天,非常湿滑的小区路面
除了老年人,也有小部分年轻人在这里租房子,房租很便宜,几百块钱一个月;
对于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性价比确实很高。虽然环境差点,但是能省下不少钱。
小区里垃圾成堆
外地人总爱说成都土著房子多,拆迁了就赚翻了,但是拆迁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许一等就是几十年。
猛追湾的现状与规划
猛追湾的老房子拆了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在主住人,据一些住这里的老人说有拆迁规划,但是迟迟没有动静。
雪儿用2个多小时走完了整个片区看到不少房子已经打围,还有很多空置的房子,显得很是萧条。
打围的老房子
很多还在住人的小区虽然非常破败,但是很热闹,充满浓浓的市井味道。
这么巴适的地段不可能一直保留着这些老房子,规划是早就有了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空置的房屋
雪儿问了一哈附近的孃孃些,又在成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