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驻村帮扶已经过去四年多,当回忆起驻村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心潮澎湃。如今,再到普安县盘水镇红星村,我欣喜地发现,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完善,长毛兔、茶叶等产业蓬勃发展。
与扶贫结缘,那是年,贵州日报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奔赴普安,我作为帮扶队员之一,扎根在红星村。年,我担任红星村第一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红星村距离普安县城7公里,由于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家家种苞谷,只能维持温饱。驻村的第一天,眼前的景象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家家养鸡和牲畜,院坝和屋里到处是鸡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都是老人和孩子。
贫困,超出了想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雄心壮志,现实困难重重,刚开始,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我就多跑路、多走访,用两个月,走遍了每家每户,帮助他们解决迫切的问题,我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凝聚了人心。
通过调研后,我制定了红星村发展计划,按照“三步走”,第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第二步发展茶叶、长毛兔等产业;第三步打造美丽乡村,带领群众走向致富道路。
目标清晰、计划详细,我协助村“两委”建强*支部,吸纳年轻的返乡农民工赵建刚进入村班子,担任村主任,激活发展活力;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增长见识;与省交通厅、水利厅和黔西南州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对接,跑项目,山塘建设、硬化路、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先后落地建成;引进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发展多亩魔芋产业;建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茶叶、长毛兔“三大”特色产业,实现“山顶种核桃、山腰种茶叶、山脚养银兔”产业格局;打造“红星品牌”,以生态农业闯市场,拓宽该村生态产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我还牵线搭桥,给赵建刚介绍一位女孩,两人喜结良缘,还有了孩子,曾经的“光棍村长”顺利脱单。这起到了鲢鱼效应,村里一直单身的适婚青年陆续结婚,日子逐渐火起来。
努力与付出,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次次破题,让红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老百姓笑口常开。当年,我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干部、感动普安年度人物。
年5月,从脱贫攻坚战场上下来后,我调到安顺记者站工作,担任站长一职。在工作中,我继续发扬驻村帮扶的实干精神,努力奋斗,带领团队不断拼搏,努力践行“四力”,经常深入农村、工厂等基层,采写大量鲜活的新闻稿件,传递安顺发展的好声音。
在红星村驻村帮扶的几年里,成为我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罗忠显
审核:罗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