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会生活”,天府书展即将开幕
(详情请下拉至文末)
文字丨雅珺
主播丨子扬
来源丨张玮(馒头说)《历史的温度3》
(ID:mantoutalk)
每周五、六、日更新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上登广告有多难吗?
1
年3月15日,上海的《文汇报》刊登了一条不寻常的广告。这是一条引起轰动的广告。因为这是自“文革”结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第一条在中国报纸上刊登的外商广告。值得注意的是,报纸上的三块手表,还不是照片,是手绘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广告上刊登的“雷达表”,要在四年后才进入中国市场换句话说,是看得到,买不到的。
《文汇报》刊登的雷达表广告
在广告刊出的三天内,上海有人以上到*浦区的商场里去询问“雷达表”,其中很多人还不知道,当时一块雷达表的价格,相当于上海一名普通工人20年的工资收入。
当天晚上,上海电视台也播出了雷达表的广告,而且还是英文播出,只是配上了中文字幕。
年,上海电视台播放的“雷达表”广告
当时很多人都在问:《文汇报》胆子怎么那么大?因为有另一家报纸已经“第一个吃了螃蟹”——《解放日报》。
2
其实报纸刊登广告,在中国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即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纸刊登广告,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年8月17日,最后一则商业广告出现在了《解放日报》,第二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百万红卫兵,商业广告就此在中国报纸版面上绝迹。
3
一晃13年过去,转眼到了年的除夕。
那一天,解放日报社正在开编委会,《文汇报》的一位副总编打“春节期间,两报能否出内容相同的单页联合版,这样能让平时很辛苦的夜班编辑部轻松过个年?”
时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的王维,不同意这个建议。但是,会上马上也有人提出要算算“经济账”:《文汇报》出单页,我们出四个版,不是吃亏了?
王维一拍桌子:怕什么?我们不能用商业广告收入来弥补吗?
一句话说得简单,但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面面相觑——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三年,但中国还没有一家报纸敢恢复商业广告。《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现在的上海市委机关报,居然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
当时,整个上海只有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叫“上海广告装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被允许代理国内媒体的广告,别无分店。
时任解放日报社广告部经理的彭寿龙回忆,当时找到了上广装说可以刊登广告,对方激动万分,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拉来了足够《解放日报》春节假期版面使用的商业广告。
1月28日,《解放日报》的版面上破天荒出现了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和上海食品工业公司的拳头产品,舞台刀枪、二胡三弦、佛手味精、幸福可乐、十全大补酒等一批广告。
当时,像这样的广告每条大约收费在元左右,不久就调价到了每条元。这个价钱是什么概念?当时上海的人均工资仅每月40元左右。
年1月28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
4
《解放日报》作为一家“第一个摸石头过河”的报纸,当时不是没有风险的。
根据王维老总的回忆,在《解放日报》刊登广告后的两个月,在一次宣传部的会议上,出版局有一位副局长毫不客气地发问:《解放日报》带头刊登商业广告,到底是为社会服务,还是为本单位赚钱?
王维还是那条标准:用实践检验。他回到报社后,马上让总编办收集各界对《解放日报》刊登商业广告的真实反映,结果真的有批评的声音。
王维让人把这些反馈实事求是地做成简报,上交给宣传部。
上面的领导,并没有批评。
年1月28日的《解放日报》(第三版)
5
由《解放日报》开头,全国报纸广告的“*金时代”大幕由此拉开。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解放日报》,也由此迈开了脚步:年,报社全年广告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年又突破了2亿元……
文章来源:《历史的温度3》作者:张玮(馒头说)(ID:mantoutalk)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天府书展将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举办,主会场设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展场面积平方米,展示展销图书11万种、余万码洋,同时在全省21个市州书店和相关阅读场馆设立余个分会场。
届时全国29家出版集团、近家单体出版社、17家民营图书策划单位、30余家非书文创企业将齐聚天府之国,形成一场出版发行行业盛会和四川读者、成都市民的阅读嘉年华。
届时将邀请著名作家阿来、刘心武,著名少儿类文学作家杨红樱、沈石溪、曹文轩、北猫、常新港,青年畅销书作家苑子文、卢思浩,著名主持人李潘、张丹丹,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著名影视演员胡可,著名歌手好妹妹乐队主唱——秦昊等重量级大咖与大家见面。书展上还将举行余种精品图书的新书首发式、研讨会、读者见面会、签售活动等。
文图/子扬说
编辑/子扬蒲杨彭团虎
审核/邱健
合作/招聘/广告/媒介...
无论你是上述的哪一种需求
都可以联系
金堂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电话
END
我们
有态度有温度
了解金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