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月数据及事件,火星为您带来年4月重要研究观点回顾。
最近很多商品价格都快速上涨,有些已经历史新高,有些没有也接近历史新高。我们研究调研的很多企业纷纷表示都有不少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并且有可能提价。
宏观最重大的变化可能就是通胀的起来,如果持续发酵,可能带来货币*策上的压力,从而导致建立在流动性和低利率下的整个体系的崩溃,高估值将成为过去。美联储回收流动性一直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比较担忧的问题,看起来它越来越近。中国由于提前回收了流动性,大概率要好一些。但A股市场中有不少外资资金,所以高估值的板块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是,宏观这些东西是我们比较难判断的,我们只能应对。宏观和策略,只是帮助我们知道我们站在哪里,但是要论预测,这不是我们所擅长的。
从我们过去的经验看,只要不是系统性的崩盘,比如担忧国运、担忧体制、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等等,结构性的机会就总是存在。有的行业在增长,有的行业也在下滑;有的行业大家都兴奋却越来越可见的基本面要下行,有的行业大家都很不感兴趣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之,个股和行业的机会总是会有的。
国外来看,印度的疫情是比较新的重大事项。不过我们认为它除了某些细分领域,其实并不影响整个世界经济,整体来讲这是比较利好中国的因素,因为中国的疫情管理得一直比较好,印度可能导致很多管理差的国家疫情变严重,这对欧美想要产业转移脱离中国是不利的。疫苗的普及和慢慢推广应该是确实性的,经济的短期恢复也是确定性的。另外全球拉帮结派,会导致成本的上升,比如中国对付澳大利亚等,可能会带来商品的进一步涨价。
国内来看,房地产市场是比较让人担忧的,价格涨得太快。但只要国家还是保持高压,预期可能就很难调整,权益市场还是中长期值得期待的。但过去的严重抱团可能会告一段落,我们预计高估值的东西会持续下跌,少部分优质的且增长爆炸的行业和个股会独立表现,但更好的机会在于过去那些被大家抛弃,但是基本面有所改变并且公司质量也非常不错的公司。
我们认为系统性的下跌已经告一段落,但少部分抱团股的下跌可能仍然会将股指带下来比较难看,但实际上去买入股票是问题不大的。我们可以开始用结构性的选股去获取超额收益的时间已经来了。我们目前找到了一些不错的机会,所以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仓位,后续的市场我们可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系统性的机会没有了,而我们的资金规模和投研能力,能够让我们有机会抓到足够的结构性机会。
01
金融
保险
从我们跟踪的上市寿险公司高频数据看,绝大部分险企4月新单保费仍然处于高双位数下滑趋势。3-4月寿险新单销售情况大幅低于此前市场和产业的预期,从短期看与“张乃丹事件”、“太平超e保事件”等行业负面新闻集中爆发有关。但从深层次原因看与行业过去营销体系和模式粗放式发展、产品竞争力在百万医疗和惠民保等报销型产品对比下相形见绌、产品端缺乏创新有很大关系。
自3月以来网络互助出现关停潮,包括轻松、水滴两大头部互助平台在内的多家网络互助宣布关停,同时银保监明确网络互助必须“有证驾驶”。预计未来网络互助将纳入银保监监管范围,相关机构也需要持牌经营。
根据银保监车险综改半年工作会通报情况,综改取得初步成效,截止Q1末车均保费较综改前-20%+,综合赔付率由综改前的57%大幅上升至Q1末的71%,费用率相应大幅下行10pcts至27.5%。
券商及财富管理
1.4月沪深两市日均交易额亿,环比-7%,市场交投情绪仍然趋于低迷。截止4月底的两融余额达亿,环比持平。4月陆股通净买入亿,环比+%,港股通净买入亿港币,环比转正,外资对A股市场和内资对港股市场的配置需求均有所回暖。
2.根据Wind统计数据,4月主动权益(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公募新发募集亿,环比-67%,但同比仍+49%,被动股票(被动指数指数增强)公募新发募集52亿,环比-76%,同比-17%。权益类公募募集热度显著降温,不过4月最后一周主动权益类公募新发募集亿,出现边际回暖的迹象。
3.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止21Q1末主动权益类公募AUM合计约5.2万亿,季度加权平均(以20Q4末的基金AUM为权重)回报为-3.4%,剔除业绩表现及季度内新发募集后存量产品被净赎回亿。根据我司合作的中信证券研究统计数据,截止21Q1末私募证券基金AUM约4.5万亿,季度平均回报为0%,剔除业绩表现及季度内新发募集后存量产品被净赎回约亿。但从我们跟踪的部分“顶流”公募基金经理的申赎表现看,21Q1仍处于显著净申购状态。这表明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存量产品出现退出诉求且更加追逐头部管理人,但从新发市场的情况看,投资者的热情在Q1尚未出现明显转向。
银行及金融科技
1.4月1年期、5年期LPR分别报价3.85%、4.65%,环比按兵不动。
2.根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对再度约谈蚂蚁集团的通报会及财新等媒体对蚂蚁整改方案和金融监管部门约谈13家网络平台企业整改金融业务的报道,我们汇总梳理出目前监管对互联网平台从事金融业务的大致整改思路。一是大概率要把支付与其他金融产品和功能剥离,即不再允许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