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唱支山歌给*听——献给中国共产*建*周年●李小华(四川)“叭叭——”站在我老家的家门口,准能听见对面的公路上传来中巴车司机按喇叭的声音。每每那一刻,生活悠闲的老父亲脸上就会露出喜悦之情,与母亲说上一句:“中巴车来了!”我的老家坐落在川东的一个的梁子上,名曰:三重堂。这是一个地势较高且四周被深深的沟壑隔断的村子。虽然离县城不是很远,但自古以来人们进城都得跨景家沟那一道深沟。每当人们肩挑箩筐走完很长的陡梯子下坡路,立马又折上笔陡的上坡路时,都会大口地喘着粗气。学生时代,每个周末我都要来回爬那两道陡坡,每次爬得气喘噓嘘时我就会想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幻想有朝一日来个神仙在两道山崖之间架上一座大桥,让天堑变成通途。改革开放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家乡人过着封闭、保守、贫穷的日子。尽管大家每天早出晚归,肩挑背磨,脸朝*土背朝天,可还是因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而吃不饱饭。那时的三重堂被称为“屙屎不生蛆”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村委会几次召集村民集资修建公路,但由于山形地势的原因,公路必须绕一个大圈才能避开那两道山崖。这样一来修路成本太高,因而集资修建的只是一条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机耕道。除了大货车,摩托车和小轿车根本无法通行,更别说自行车和三轮车。有一段机耕道是*泥土,只要天一下雨,非常滑溜,那水坑就像是一块块的冬水田。许多打工的年轻人最开始在家乡修新房子,但因为交通不方便,后来他们都去县城买商品房了,村里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少。振兴乡村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精准扶贫的*策在家乡也得到有效落实。*府出钱修村村通水泥公路,从左右两个方向将老家的公路与邻村的公路接通,这样不仅实现了村村通,还实现了塆塆通,乡亲们好高兴啊!他们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摆脱了几十年来背背篼、挑担子步行上街买卖东西的困境。中巴车开通了,每天都会绕着村子来回跑几趟,路过老家时准会在晒谷场停留几分钟,用响亮的喇叭声提示搭车的人快走几步。家乡公路修通了,在外做生意和务工的好多年轻人也买了小汽车,他们纷纷回到乡下修起小别墅,并在房前屋后种一些果树与花草,在池子里栽荷养鱼,办起了农家乐。春天里,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老家俨然成了一片美丽的花园,吸引着无数的城里人来游玩观光。八十六岁的老父亲想进城就站在公路边等中巴车,没事时也去附近溜溜转转。他说,乡下空气好,景色美,比住城里安逸。我听后不由得嘿嘿地笑了。上塆的水生骑着三轮车从街上回来了。看见我,他满脸笑容地与我打招呼。水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二〇一八年脱贫。他一只腿残疾,但人很聪明。多年前在广东打工时与一个外省女孩结婚,儿子五岁时一起回老家。可是媳妇看见他的土墙房子烂垮垮的,住了几天后便收拾东西回娘家了。水生一个人带着孩子,加上腿有残疾,实在没有资金修新房。二〇一七年,*府出钱给他修了一间四十来平方米的砖瓦房,墙壁刷得粉白,还在门前用三合土打了一个不小的院坝。水生的脸上有了笑容,生活有了新的起色。他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时常上街卖点小菜。在*府的扶持下又喂了几百只鸡,搞起了养殖业。水生几乎每天就要上街一次,去卖鸡蛋或卖蔬菜,再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日子过得挺满意。“老姐,现在老家住起安逸哟!他们都回来修小别墅,你也回来修一栋嘛。”水生与我说着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现在交通方便了,进城只需几分钟。邻村那边在修达渝高速公路的北出口,以后进城会更方便。乡下空气好,风景好,吃绿色蔬菜,真的安逸!”水生越说越兴奋。父亲接过话说:“还得感谢共产*,让大家都过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我活了一辈子看了多少事,经历了多少苦难。现在国家的*策好,农民日子好过。”是啊!老父亲是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人,他饱尝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并深切体验到新时代的农民过的日子是如此幸福: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扶,难有所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这怎不让人感恩共产*呢?一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金*的油菜花像是铺满一地金子。一排小别墅的门前,李花白了头,杏花粉了脸,桃花醉了眼,此时的家乡恰似一幅美丽的画卷。父亲又唱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歌:唱支山歌给*听,我把*来比母亲……
(《广安日报》年4月18日刊登)
(图片:网络)点击文章标题同步阅读作者部分文章:●开欣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开欣
上海行●开欣
开车小记●开欣
父亲开欣
秋思●开欣
爱上一座城●开欣
自驾游西藏●开欣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欣
宁静的夏夜“我的祖国”●开欣
吃饭●开欣
心若莲花开●开欣
父母生活在田园●开欣
记住那位不知名的热心人●开欣(四川)
看海●开欣(四川)
母亲与佛香●开欣(四川)
逝去的芳华——中师生活记忆●开欣(四川)
冬日最美的遇见
●作者简介●
李小华网名开欣,四川省邻水县小学语文教师,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发表于《广安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日报》《山东散文》《四川散文》等报刊杂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