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对标工作医院对标找到新的
TUhjnbcbe - 2021/5/25 16:37:00

近日,我院“对标工作”受到《成都日报》的报道——

↓↓↓

今年的春天来得似乎很晚,已经三月底,人们才勉强脱下冬装,在略带寒意的春风中露出臂膀。

但医院,热度已经先于春天抵达。“对标工作让观念受到了一次剧烈冲击,思路被突然打开,我们发现了自己与发达城市存在差距,已经开始奋力追赶。”院长徐俊波说。他的案头放着一份刚写就的材料,标题叫《对标先行,医院的汇报》,就在几天前,他带队医院,发现该院无论从人文特点上,还是从科研教学以及医疗技术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他们连手术前的消*液都是加温的,怕凉着患者。”他感叹说,“面对差距,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

医院医院医院,是因为有着几乎相同的特点:同样是建院于年的百年老院、同样是处在市中心地盘狭小、同样是省会医院、同样医院、同样是长期以来将“以人为本”作为人文建设理念。

医院。最近一个多月,医院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全市、全省和全国做横向与纵向的比对,寻找差距和发展空间,“实际上就是通医院新的发展提速点,让我们不断改进,获得竞争优势,力求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目标的确立,让医院全院上下迅速行动,一股热潮旋即涌动开来。按照计划,除了中、长期的任务,在近期他们拟用两年时间成功打造出4个中心(康复中心、仁济心脏中心、皮肤病中心、卒中中心)和3个基地(皮肤病会诊基地、烧伤综合治疗基地和脊柱脊髓治疗基地)。

如果详解医院“对标”的目标,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个动作,无不与患者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康复中心:

对标国际建“一站式”康复中心

医院康复科目前是国内最先进的康复科之一,自年“5·12”地震后,该科建立起来的服务模式及技术不输医院。这样的评价来自权威专家的对比。

西拉·贝维斯,前香港康复会国际及中国部主任、香港康复会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项目总监,他现任香港康复会高级顾问,从事康复工作已30年。在年,他在国内选择10医院,对14项专业元素进行评价,结论是:“医院康复科在10所医院中做得最好,物理治疗服务质量位居前三,作业治疗部是在10家医院里唯一一家提供了高品质服务的,另外,心理咨询、社工、假肢矫形是10家医院中独一无二的。”

中华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燕铁斌则评价说:“四川省医院在中国康复领域处于高水平阶段,其模式和经验在中国内地是可行的、也是可提高的。”

因为在国内业界的地位,医院康复科制作的作业治疗专业两项工具书,目前在全国医院被广泛使用。

“我们之所以在国内领先,得益于地震后香港红会和香港理工大学不遗余力的帮助,使康复患者能够再次得到全程‘一站式’的服务,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再到假肢矫形,以及出院后的社区帮助,都能够得到满足。”康复科主任罗伦说:“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康复事业相对落后,我们是先行者,因而在‘对标’工作中,我们只能对国际的‘标’,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罗伦主任为病人做康复训练)

医院康复科是我市的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因而承担着带动全市康复事业发展的任务,但现实状况是,在我市乃至全省,康复治疗师数量尚少,很多都是并不专业的中医师,“所以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医院医院医院甚至家庭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康复,尽量帮助患者能够实现能力的恢复、融入社会并可以谋生。”

尽管已经做到了国内引领位置,但医院康复科仍在持续发力。院长徐俊波说,正在继续打造的康复中心,除了要建成一流的康复中心外,还要成为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康复中心。

就在此前的3月7日,医院与国际红十字会签署关于帮助肢体残疾人合作协议,旨在注入专业人才和技术,帮助该院发展和壮大假肢矫形部门,让全市乃至全省残疾人得到国际水准的假肢康复服务。无疑,该院康复中心在国内的技术和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仁济心脏中心:

开启整合医疗实现精准医疗

如果说“对标”是为了冲击更高目标,那么,医院正在建设的“仁济心脏中心”已经具备了冲击更高目标的实力。

该院心血管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心血管专业经过数年连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四川省内最具影响力心血管中心之一,早在年就成为四川省重点专科,并于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目前,该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所具备的技术,涵盖了一线的全部业务,三、四级手术全面掌握,人才梯队在各亚专业基本形成,没有明显短板或技术制约。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目前,医院已全面启动“仁济心脏中心”的建设。那么“仁济心脏中心”建设冲击的是怎样的高目标?

刘剑雄,医院心内科主任、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他说,打造“仁济心脏中心”,是基于两个现代医学理念,即整合医疗和精准医疗。“所谓整合医疗,就是整合相关专业的医疗资源,共同来为患者提供服务,告别一个科室单打独斗历史,用集中智慧的方式为患者服务;而精准医疗就不难理解了,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医疗技术,对疾病实施精准的治疗。”刘剑雄说,虽然都是现代医学理念,但整合医疗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精准医疗。

(刘剑雄主任为病人做检查)

“医院在对标以外,我们科室也在对标。对国内发展最好、最先进的心血管专科,我们先后深入地考察了国内两家位居前列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下属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另一个是医院,他们都排名全国前10位,但我们不是要硬搬他们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根据本地、本院的实际情况,将可用的经验借鉴过来。”那么,医院“仁济心脏中心”将如何迈向更高目标呢?

从心内科最近几年的发展,就不难看出该科走向高端的逻辑:

年,医院就整合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的资源,成立嵌合病房,对部分复杂心脏病人进行配合治疗,两个科室专家在同一个地方办公,病人住在一起,他们一起查房、一起探讨病情、一起商量治疗方案、一起进行学术探讨,不分彼此,相互渗透,最终实现病人的最佳治疗。刘剑雄说:“当一个需要手术的病人从嵌合病房转到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时,那里的医生早已熟知病人情况,不像原来对病人一无所知,病人的治疗进程提速了,医疗质量更是提升了,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年,经过认证的“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建成,更是保障了急性心梗病人的安全。这个以全院之力打造的救治平台,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救治绿色通道,“病人一进院,不用先挂号、不用先交钱,在检验、检查、用药等方面全线一路绿灯。”在医学上,突发急性心梗,其发病初期的分钟被视为“*金时间”,如延误救治,就会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而“国家级胸痛中心”让“*金2小时”得到充分利用,在这个平台上,病人得以重获新生。

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的“互渗式合作”、胸痛中心的成功运行,使医院在心脏疾病上的救治能力得到彰显,但他们并未就此止步,“我们从‘精准医疗’出发,正在打造亚专业,建立新的病区,使正在建设的‘仁济心脏中心’覆盖更多领域。”刘剑雄说:“比如心衰病房,就是专门治疗心衰病人的一个亚专业,在这里,除了传统药物治疗,还涉及器械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心血管康复治疗等等方法。”他举例:一个心衰病人入院,心血管内科先对病情进行评价,然后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法;进入康复期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介入,同时心血管康复也介入进来,同步进行治疗。“多种方式治疗相互配合,贯穿整个治疗,哪怕病人出院回家,都根据医生在院内教的康复方法进行持续而规范的锻炼。这种贯穿性很强的治疗方式,医院都是不多见的。”

让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或所有慢病患者更受益、也是医院独具特色的创新项目,将在不久以后与大家“见面”。在信息化时代,这个叫“关心堂”的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也许将带来一场慢病管理的深刻变革:这个APP有病人端和医生端,在病人端,在线咨询医生和挂号看病仅仅是基础功能,最关键的是,医生可以通过医生端随时读取病人的健康数据,利用这个平台,基层医生和医院的医生可以轻松实现及时的线上会诊,“病人的健康不仅可以得到轻松管理,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轻松实现分级诊疗。”刘剑雄说,这个项目是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立项的慢病信息化管理项目,将是国内目前最为先进的疾病信息化管理平台,“如今‘关心堂’正在试运行,它的功能如何强大?不久后即见分晓!”

皮肤病中心和卒中中心:

跳起摸高力争进入“国家队”

医院皮肤科是一个传统名科,就这点,不论是在患者心目中还是在医疗界,都是不容置疑的。从年开始,医院便陆续在郫都区、医院开设“皮肤科连锁”,医院皮肤科的进步,让患者实现就近看病,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该院皮肤科的影响力。就患者而言,一旦遇到皮肤病方面的疑难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医院皮肤科。

“尽管已经是一大名科,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的皮肤科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去摸高。”副院长马小驹说。那么,在“对标”工作中,皮肤科将如何去做?著名皮肤科专家、医院皮肤科主任路永红说:“我们在亚专业品牌上还有所欠缺,在新技术比如皮肤CT和病理上还不够,另外,在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上还医院。”她拿出一份“对标方案”说,在未来5年里,该科将重点打造2—3个亚专业平台,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而且将在科研上下更大功夫,在现有研究基础和成果基础上集中方向申报课题。

(路永红主任在查房)

院长徐俊波则说,皮肤科因为基础雄厚,是一个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国家队”的特色专科,“我们将把皮肤科打造成全国重点专科,成为西南地区一流的专科,而且成为研究性的重点专科。”他说,目前,医院正在努力,吸引兼职工作院士,建成“院士工作站”。

另外一个正在争取进入“国家队”的,是医院神经内科。院长徐俊波说,该院正在整合全院资源,开启“国家级卒中中心”的打造。

据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蓓、王健介绍,脑血管病已排在致死疾病的第一位,第二位才是肿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脑血管发病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打造国家级卒中中心的原因。”

打造国家级卒中中心并非易事,截至目前,在四川,医院是国家级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一样,它的建设,需要举全院之力配合完成。“脑梗病人一进入急诊,就需要有一条快速绿色通道为抢救保驾护航,每一项检验检查都必须实现严格的时间控制和质量控制,还需要有一套高标准的治疗规范和管理规范,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张蓓说,对比要求,建设国家级卒中中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医院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正在积极去提升、完善,争取尽快进入‘国家队’。”她说,一旦打造成功,医院将是全省第二个、成都市第一个国家级卒中中心。

不过院长徐俊波说,除了康复中心、心脏中心、皮肤病中心及卒中中心这“四大中心”外,在对标工作中,该院采用专科对专科的方式,让全院每个科室都积极寻找差距,“我们坚持不懈,全面学习,近期追赶,远期看齐,使我院在十年之内达到西南领先,国内一流,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为健康成都作出努力和贡献。”

本文编辑:尚岚婷

图文来源:成都日报邓晓洪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标工作医院对标找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