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产生以前,远古时代的人类用“结绳记事”来抵抗时间的荒芜,大大小小的结是古人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承担起铭记时代的功能。而在海量的新闻生产中,“10万+”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并不常见,往往出现在庸常生活里某个重大时刻,因一个重大事件而诞生;它历经读者的检阅,召唤读者共同的情感而得以广泛传播,流量是最好的证明。
当我们谈到10万+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一个阅读群体的集体记忆,当一座城市屡屡站在10万+的中心时,我们不禁要问:它意味着什么?这座城市不仅是流量时代的网红,更是无数人倾注情感的精神故乡。
年,成都诞生多篇10万+。它们或是一个成都人鲜活生动的故事,或是一群成都人秉承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归属。
在10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机长,他的一次世界级备降让世人看到,“无川不成*”的地盘仍然续写着川人英勇的传奇;
我们看到交通事故后的一次猜拳比赛,两位车主剪刀石头布的定赔方式让网友大呼“佛系”;
我们重新认识了两种颜色--“天府*”和“成都蓝”,天高云淡和落叶满地原不过是四季轮转中最平凡不过的场景,成都人将镜头对准天空和秋叶,在朋友圈掀起一场凝聚生活和人文之美的美图“大晒”,让两种颜色成为蕴藉成都生活美学的诗意载体。
从10万+中认识成都,它们是属于万成都人的集体记忆,为拔节生长的城市进程,共同画下这个年轮。
安逸
在成都,过上向往的生活
哪个词能代表成都人对生活的最高赞美?
当然是--安逸!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用四川话提到“安逸”,由此诞生数篇以“安逸”为主题的10万+:
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带来“祝四川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安逸”的美好祝福;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成都战旗村,习近平总书记竖起大拇指,用四川话跟大家说,祝你们的生活像吃汤圆一样,安逸!
△2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张铎摄
成都人如何把日子过得安逸的?星球研究所的爆款文章《什么是成都?》就用了一张长图来回答。
在成都工作的江西籍摄影师嘉楠,用最“笨拙”的方法捕捉机会,他连续3年每天早晨6点登上成都东侧的龙泉山,静候云开雾散。终于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晴好天气,一连拍摄32张照片,最终拼接出了一幅真正的成都全景图:近处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远处米级的贡嘎、米级的幺妹以及横断山脉的一众山峰都清晰可见,远近两列山脉之间,密密麻麻的人类建筑耸立在广阔的平原之上,规模宏大、生机勃勃,这便是拥有万常住人口的超级都市——成都。
(长图预警,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拍摄于龙泉山凉风垭口,图中明显的街道为驿都大道;严格来说,成都的行*范围还包括龙泉山东侧的一部分;摄影师
嘉楠,标注芈治林)▼
普通市民没有那样的技术和毅力,拿起手机也能留住成都蓝和排骨云。秋冬落金的时候,千年的金沙,初冬的银杏,夕照下的雪山……金色的天府之国,暖*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成都蓝”和“天府*”,共同构成朋友圈“大晒”两抹亮色。
但充满美感的表达方式,也容易造成一个错觉:成都人就是好耍和文艺的吗?
“这座城市有点南方的感觉,甚至都有点像地中海沿岸了。成都人的脚步都比北京人或上海人慢。他们在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加晚上,用节奏舒缓、语气甜腻的四川话开玩笑斗嘴,韵母都拖得长长的,还要加上娇俏的儿化音。”今年热销的书籍《鱼翅与花椒》中,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iaDunlop)如此形容自己对成都的最初感受。
今天最火的“网红地”竹艺村的新村民会用自身的经历回答你:好耍和安逸需要载体,一个网红乡村的“重生”既离不开川西林盘保留的生态本底,也离不开对民居的风貌改造和业态的融合发展。
农村安放不了乡愁,只有山丘竹林的生态、菜地炊烟的人居,还有集合竹编博物馆、社区中心、餐饮、书院、国学体验馆、民宿等多元业态的发展支撑,才让乡村拥有生命力,留得住乡愁。
更广意义上来说,安逸建立在城乡的人居环境提升上,如果没有成都铁腕治霾,打响蓝天保卫战,雪山和成都蓝如何会频繁出现在成都人镜头中?如果成都没有开建1公里的天府绿道,厚植生态发展优势,公园城市谈何美丽宜居?年,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再度丰富了“安逸”的内涵。
豁达
“不给警察添麻烦,只给网友添欢乐”
从李伯清的散打开始,成都人绵软的处事方式就已成为被调侃的对象:两个成都人有了争执绝对动不了手,你一言我一语就能“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
年的一段网络爆火短视频,让网友重新认识了成都人的脾性。原来“绵软”在这个浮躁激进的社会里实在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既豁达又“佛系”,是给摩擦上了一层润滑油。
年8月29日下午,成都科华中路与长荣路交叉路口,一辆奔驰车和一辆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两车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该怎么赔偿?接下来,两位驾驶员处理交通事故的方式,让人大开眼界。两位车主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直接私了,但是私了的方式,竟然是当街开始划拳!堪称最“撇脱”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
“争啥子嘛,来划拳!”这是成都人处理矛盾纠纷的独特形式,用轻松简单的方式寻求最大公约数。网友调侃剪刀石头布是成都发明的“分歧终端机”,值得全国推广,也有网友注意到,“欢乐”是成都人的精神底色,“成都人说话软绵绵,原来处理方式也这么可爱!”“不给警察添麻烦,只给网友添欢乐!”“成都人民的乐观豁达我们想象不到!”
其实,成都人的乐观豁达怎么会想象不到呢?去看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古蜀人乐观向上、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跃然可见。去武侯祠博物馆看珍藏的东汉灰陶说书俑,面带笑容,神态夸张灵动,笑得额头四道皱纹,恍然是当今成都人泡茶馆“吹壳子”的神态。
潜心巴蜀文明研究近50年的资深专家谭继和曾说,历史上儒释道文化在成都的融合,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包容,人们对生活的“进”“退”张弛有度,生活态度行云流水。成都经历多次大移民,融会各方文化,自成一家,城名不更、城址不变,持续几千年繁荣,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文化融合的背后,正是每个成都人豁达的态度凝聚成城市包容的氛围。
英雄
除了英雄机长,还有无名英雄
和平盛世,难逢英雄。刘传健却说:“英雄很简单,只要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工作都是英雄。”
刘传健在岗位上完成的工作太不平凡,一次世界级的备降令他登上全球新闻网站,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机长”,“英雄机长”这个词也当选为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
年5月14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3U重庆至拉萨航班,在成都管制区域巡航高度米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导致座舱失压,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十度,气流吹袭造成大量仪表盘破坏。这是一次极端而罕见的险情!
根据事后流传出的视频,副驾驶员半个身体都已经飞出窗外。生死关头,中国版萨利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通过紧急迫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挽回巨大的损失。
就在此前一天,“成都盐市口机动车撞行人”的视频让另一位平凡的英雄进入视线。视频中,人流如织的盐市口,一辆白色越野车撞倒一名交警后,在路口疯狂转圈,甚至加快了车速,朝着人群冲去,几辆电瓶车瞬间被撞翻。千钧一发之际,郭仕华毫不犹豫地停了车,在安抚好妻儿后,不顾个人安危,三次冲向疯狂肇事车,最终成功拉开车门,协助交警制服肇事司机。
勇斗疯狂肇事者,拉开车门真英雄。说起自己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郭仕华只有“应当”的责任意识,“我想得很简单,作为退伍*人,我相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有能力帮忙制止他,那我就应该站出来。”
和交警、协管员并肩站在一起的,还有一群无名英雄,他们是古道热肠的成都市民。一声“车底下卷了个人”,十多个市民赶紧围上来,烈日下,大家一起鼓劲抬车,救下被卷在车底的人。
两位英雄的故事诞生出多篇10万+,并长时间盘桓在微博热搜榜。我们为什么爱看英雄的故事?固然因为其惊险和转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英雄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社会中的你和我。他们在危机时刻爆发出非同寻常的人格力量,值得一座城市去礼赞。
温暖
人生的喜怒哀乐,成都赠予你善良
年,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的肖全,时隔20多年再次回到成都,要为这座城市、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拍摄一张“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肖全
这个名为“时代的肖像”的项目,记录了位成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力图呈现一个时代的肖像缩影。
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记录了更多成都人的喜怒哀乐。在社会学意义上,城市切断了人在乡土社会钩织的情感联系,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冰冷”是个人难免的感受。但拥有万人口的成都仍然保留有淳朴的情感秩序,网友常说,那是成都的“温度”。
这一年,有人在成都收获成功与希望,就有人在成都经历落寞和失望。但总有一股韧性支撑成都人的再出发,总有一种温暖让人相信善良的力量。
7月30日,火车北站旁,一位佝偻着背的拾荒老婆婆,背着两个比她人还大的口袋慢慢走着。一名男子见状,主动拿过婆婆手中的袋子,并一路护送。到目的地后,老人向男子三鞠躬以示谢意。
视频来源:成都晚报
11月29日,大学毕业后的潘红玲,在广东工作两年后,回到成都。但是求职之路刚起步就遭遇困境,灰心、疲惫的她坐上成都地铁1号线录了一段视频,没想到引起潮水般的温情回复,还有企业向她投来橄榄枝。
9月25日,莲花社区的一位太婆为91路公交车的5位司机送上月饼,并手写一封感谢信,因为这两年来她每晚都风雨无阻乘坐91路公交车,去养老院探视金婚老伴,如今老伴离世,她可能不会再坐91路了…
难怪成都人肖全,再一次回到摄影梦想开始的地方,带着初心和曾经的感动,记录推动当下生活前行的成都普通人。“这是在全新时代语境下,对成都人和成都生活的致敬。”肖全说。
致敬成都,致敬!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