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镇街*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部署,坚定发展信心,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同时,积极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复工复产,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推进。为展现工作成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蓬莱*建”继续开设“*支部领办合作社百舸争流”专栏,陆续刊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以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今天刊发年第二十四期《刘家沟镇刘家沟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
走进刘家沟镇刘家沟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大棚区,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草莓、长果桑葚硕果累累,鲜食*瓜、圣女果长势喜人。随着季节推进,樱桃、猕猴桃、百香果,一茬茬、一批批,陆续成熟……依靠*支部领办合作社,致力于资源重组和抱团发展,刘家沟村茂盛果蔬合作社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综合体,走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创出了多元发展的新模式,更为脱贫攻坚打造了一个落地实践的新模板。
*支部领办合作社盛产的果蔬
聚力突破,开辟扶贫新路径
刘家沟村共有户、人,耕地面积亩,是蓬莱市人口最多的村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家沟村大而不强。虽然土地面积大,但单纯的农作物种植无法带来丰厚的回报,村民人均年收入最低时只有几千元,很多人放弃种地外出打工,村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年,村“两委”决定发动群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名*员带头入社,最终筹集启动资金64万元,8个樱桃大棚当年如期完工。经过三年的合作经营发展,20多户种植户陆陆续续加入。但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村*支部渐渐发现一些深层次问题。合作社入社率只有1%,盈利只流向资金入股的种植户,还无法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村集体只有引导作用,在议事决策等管理方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实现集体增收的目的。
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把生产资料聚合起来,走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支部邀请烟台农科院教授到村授课,全方位讲解合作社的创办实务、运行实务、规范实务、发展实务等内容,为群众“充电蓄能”;组织村“两委”赴潍坊、济宁等地考察学习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多次邀请蓬莱市农业技术专家、社会专业人士等共同论证合作社发展方向;在蓬莱市专家顾问团的指导下,研究起草*支部领办合作社章程,大小会前后开了20多次,最终形成了“刘家沟村合作社模式”。
*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棚从无到有
村*支部牵头修订合作社章程,村*支部书记郝铁钢与村集体签订了持股协议,代持村集体出资53.42万元;包括多名贫困户在内的82名村民代表,代持所有村民出资46.58万元和大棚、土地等资产入社,元一股,总股数达股,村民入社率实现了从1%到%的转变。针对运营模式,合作社提出“六个统一”,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品商标、统一宣传推广、统一销售渠道,合作社做实管理服务体系,擦亮合作社金字招牌。针对收益分配,村*支部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算总账、定比例、提分红,年底对所有经营项目进行核算,从经营利润中提取10%作为公积金用于滚动发展,剩余经营利润中村集体分红54%、社员分红46%,其中集体分红部分,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扶贫工作。
合作共赢,构建产业扶贫新格局
“我年底领到了元分红,平时合作社有什么零工,优先考虑我们贫困户,这都得感谢*支部、感谢合作社,以前都是种植户分红,现在我们贫困户也能跟着沾光了!”年12月,*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大会在刘家沟村茂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举行,刘家沟村贫困户代永强乐呵呵地说。
代永强得到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以亩集体土地为基础,截至到年底,合作社已经建成拥有26座温室大棚的果蔬基地,村集体收入余万元,村民增收达8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让贫困户深度脱贫,合作社已经打造成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向收益的新格局。一个10亩地的樱桃大棚,年产0斤到年产近万斤,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劳动力,经过*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重组,产量数倍增长,从一个“死水塘”变成为一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活镜子”。围绕大棚种植与休闲采摘做文章,已经建成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15个、普通冷棚8个、冬暖式樱桃大棚2个;建成0平方米集科普宣传、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温室大棚,发展休闲农业。同时,还探索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垂钓池塘1处、游泳池1处,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棚里游客休闲采摘
师生一起到*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棚研学
今年春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大棚休闲采摘行不通了,丰收果蔬卖不出去,*员干部着急上火,老百姓也跟着着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众人拾柴火焰高”。*支部牵头建立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