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不好,
我觉得对不起父母!
文/孙济艳
“老师,晚上我睡不着觉,听着宿舍同伴的呼噜声,心里可难受了,为啥别的同学都能睡着,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学习可没有精神,眼看我们就要考试了,我该怎么办呢?”
当女孩说到“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觉”时,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似的在面颊上不停地滚落,后面的话语在哽咽中勉强完成。
我静默地坐在女孩对面,温柔亲切的看着她,感受着夜深人静时分,所有人都睡着了,同伴均匀的呼吸声在黑夜里此起彼伏,女孩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的那份深深的孤独和焦虑。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理解我们内心的那份独有的感受,我们便不再觉得孤单,内心的那份焦虑因这份理解和懂得而减轻。我们总是艳羡那些优秀的人,可谁又会知道他们优秀背后又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和煎熬。女孩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眼看就要考试了,年级第一名有着年级第一名的困惑和烦恼。
“要考试了,就算我们考不好,那又怎么了?”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觉是我们身体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白天忙活了一天,晚上困了自然就会睡觉,有些人睡不着觉甚至有一些睡眠障碍问题,如果没有特殊的生理原因,一定是心里有放不下的事,因此我抛开女孩晚上睡不着觉这个困惑,而是转向女孩提到的就要考试的事情。
“如果考不好,我会觉得对不起父母。”说完,女孩的眼泪又像断线的珠子似的在面颊上滚落。
如果自己没有考好,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会觉得对不起父母,这种总觉得对不起父母感觉叫做内疚。
所谓内疚,就是做了错事,感到自责。内疚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是良知中的主要情感,不学就会。从道德的角度看,内疚是指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违反道德规范的一种内心感受,即通常所说的罪恶感,受到良心的谴责,是一个人对自我所进行的心理惩罚。
内疚的产生及强弱,是受到许多因素所影响,一是移情水平,即一个人对他人的痛苦产生移情性悲伤或感同身受的能力;二是道德水平,内疚是社会化了的道德负性情感,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内疚之情;三是关系程度,能让一个人产生内疚,都涉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或直接有关系的人,关系亲密等级越高,越容易感到内疚。
对父母的内疚感,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适度的内疚是良知和道德的体现,过度内疚则就是对自我的心理惩罚了。
有些父母喜欢向孩子诉苦:看我多辛苦,为了你,我辞掉了工作,我租了房子,我不敢出去玩,为了你,我累得背驼了,我失去了青春……你必须好好学习,必须考出好成绩,父母用自己的辛苦付出让孩子内心产生亏欠感,产生内疚感,父母期望这份内疚感能够促使孩子努力学习,并且能够按照父母期望的样子发展,其实这只是父母用自己的付出绑架和控制孩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反抗父母的绑架和控制,有些孩子成了成人眼里所谓的叛逆少年和问题孩子,还有一些因为父母的控制和绑架,成为心理问题严重的孩子,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的控制,成为所谓的优秀孩子,成年后,这些孩子却并不能幸福的生活……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们。”爸爸妈妈说过这样的话吗?我推测性地问。
“没有”女孩摇头回答。
女孩的回答打消了我刚才的推断,如果女孩的父母不是控制型的父母,也许有另一种可能: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生命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接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