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书影毛天寿的温江ldquo微观r
TUhjnbcbe - 2021/5/5 19:12:00
白癜风专用药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在新闻媒体工作的编辑记者在退休以后一部个人发表的作品,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尽管这是以个人视角记录的“新闻”,却也是社会变革的侧面书写。

前不久,偶然在旧书摊看到一册毛天寿的旧著《柳城旧事:毛天寿刊文选编》(作家出版社年10月版)。这是毛天寿为报刊所撰写的各类文章的选编。

对于毛天寿其人不太熟悉。书里有相关介绍:年生于大邑县,年西南革命大学分配到温江地区新华书店(后并入成都市新华书店)工作,年退休。工作期间及退休之后担任《成都晚报》《成都工人报》《成都人口报》《书刊报》《温江报》以及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温江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发表稿件数百篇,多篇稿件获得奖项,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柳城旧事》收录了毛天寿“自年以来陆续在各媒体上发表的新闻、评论稿余篇,根据涉及内容分列鱼凫掌故、人在旅途、光荣与梦想、昔日警钟、人间真情、旧日新闻、川剧玩友、图书事业等篇章,再现成都温江20余年间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那些柳城的小历史、那些老温江人的异乡游记、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那些花样翻新的骗局、那些彼此扶助的真情、那些振兴川剧的玩友、那些图书发行战线上的风景……”总之,这本册子虽是作品的汇集,却是“微观”温江的侧面。如成温交通的变迁,他在文章中说:“成温公路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条弯曲的羊肠小道,最宽处只有2米。民国十八年(),温江县*府设马路局,开始修筑温江至成都段。路面扩宽至四米,全用泥土筑成,遇雨泥泞不堪,没有汽车通行,只能行人力车、板车、鸡公车。”据其记载,当时温江的食盐、副食等供应和油、麻运出主要依靠杨柳河的小木船运输。直到民国二十五年,成都市开办“新署汽车运输公司”,组织成都至温江客运,后因道路破烂,难于通行,行至年业务停止。民国三十五年,温江公路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11月,温江县长孙国常发出训令,并派员监督,征派民工,才修成宽五至六米的成温公路。相比较而言,年后成温交通发展快速,不仅有数条通往成都的道路,也开通了地铁,可谓跨时代的进步。像这样文史兼具的内容还有不少。

“光荣与梦想”一节所记录的人物,虽然多是身边的小人物,却也是有许多闪光点,这些记录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新鲜,但在当时还是引起极大的反响。如果不是有这些新闻,几十年之后,可能他们的故事就被遗忘了。他们有“文革”中坚持攻读的学者,有勇敢无畏的产业带头人,有屡战屡败造飞机的农民,有苦练书法的小职员,有艰苦创业的下岗工人,有帮助农民致富的农技员,有热心服务的残疾人……这一组群像让我们看到了温江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姿的。

川剧如今变得式微,观众少了许多。即便是文化人,如果不是川剧玩友,大概一年也亲近不了几回川剧。在“川剧玩友”一节里,毛天寿记录了温江人的川剧生活,温江的贵妃香水川剧团也曾风光过,但现在记得的人已经不多了。在过去,在温江县有多个剧场演出川剧,川剧名家许倩云、蓝光临等也频繁来温江演出,这样的川剧盛世早已不在。读这一组文章好像回到了久远的川剧生活。

毛天寿的老本行是图书业,在这本书的最后部分即是关于成都图书销售领域的大小新闻,这也可视为是一部成都图书的发行简史。从这里可看出成都读者的些许趣味和阅读需求。

这些看上去有些“过时”的“旧闻”,却是让我们看到温江的点滴变迁是怎样得来的。这样的记录需要时间来衡量,时间越久越容易让我们看到社会变迁正是由这些点滴小事开始的。

虽然毛天寿并不是职业记者,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这些内容,确实是难得的温江“微观”,从中也可看出其为人品质是怎样的。这在我看来正是弥补了历史记载的多视角、多可能,正是因为有这些记录,让我们看到鲜活的温江人生活。

温江*史│温江县人民*府的建立

讲坛︱*史学习教育明确“指定书目”,为何是这四本书?

风土︱踏水桥场镇拾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影毛天寿的温江ldquo微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