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诗正所第28期
TUhjnbcbe - 2021/4/26 14:11:00

诗正所,似诗诊所,非诗诊所。好的诗可以学习,不好的诗可以诊治,好与不好都说得出道理,以资借鉴。诗正所强调诗心正、诗观正、诗法正,否定伪诗和伪诗人。桃花渡每期邀请导师团坐阵,对《中华文学》签约作家月作业进行审阅、点评,并将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案发布于此,以供参悟。欢迎自荐!下一只凤凰就是你!

图丨yleanlee

心灵的古城

文丨巴山夜雨

陈年的旧事提着自由之灯

反复穿透时光的宁静

山与水做成的古朴小镇

泛着斑斓的手拍的古韵

灯火通明的游人把青石板踩成裂缝的残垣

人流拥挤

叩动溢彩纷呈的赞美

一涓涓来自尘世之外的泉水

染尽幽远的流云

自从和你相遇

那个深夜就想起唯一的心愿

就在这纯洁的风景中想起

永别的款款深情

一滴落日的余晖

恬静的老酒荡起醇厚的皱纹

在歌声闪烁的天幕拉上一道月光的背影

烟雨从此被浓缩成深沉的精灵

色彩与丰韵背上云朵一眸的沉醉

记忆试着仰望苍凉的青春

眉宇间剩下的一团篝火

灯光的忧伤上演苍凉的箭

多少肃穆在挥手告别古城

溅起远景的泥尘

从一片月光再到另一片闪电

这里是养分是错乱的区分

是人间的重量是洪荒之力的奔腾

一片繁荣一次翻新

无限的隐私保持着光明

时光的暗流把青砖小院捧起

泪痕起伏着悲凉的歌声

风柔水暖飞檐庭院

浸入人间的忧郁沧桑之上

一场天地的盛宴

把前世的印象点亮

从北到南一匹孤独的马

在一幅画中吃草草的清新的灵性

传遍苦涩的一缕缕诺言

沉淀了多少年高远的天穹在俯瞰着

大地和眷恋汹涌的瞳孔

虚构着一滴山水的裂变

十万朵涟漪躲藏十万朵温润

有一阵子伤口在此起彼伏

与燃烧的抑扬顿挫让人着迷

无声无息的*昏掉进千百只鸟鸣

推开踉跄的窗子变成悄然落下的乾坤

多少声音的回响流淌到心灵的唇

前世的诵唱在耳边长出十倍的应和

写下空荡的幻影

把一道矮墙堆砌成诱惑的花园

新鲜的胸膛散发出枯燥的海水

身后的脚步被风吹出衰老

从春天挤出柔软的灵*

远处醉倒的叹息

经过灯影下命运的容颜

尘埃里仰望一只起伏的秃鹰

导师团点评

看完此诗,心情是极为矛盾的。就整组诗歌里的语言架构来说是凌乱的,有很多出彩的句子,也有很多失败的句子,完全是两个极端化写作,你说不出作者是写得太好还是太差。有的比喻是有明显错误的。在诗歌写作中,我们倡导生活化、意象化、韵律化、意境化,但是当所有的词语堆砌在一起的时候,这考验的是人的接受能力,以及整首诗歌的完整性、故事情节、诗意构建、语言运用、意象组合,这些东西是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或者说,如果诗人减少一些词语的轰炸,更贴近生活地去写作,会让整首诗更有生命力。

我该去哪里

文丨孙治平

生活从来不会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

那些看似华丽的真理

全都是人们嘴巴编造的谎言

人们说快看这夕阳多美

但是它却要暗下去了掉下去

升起两颗星星挂在南山的西北角

贫穷和枪扯到了一起

士兵竟然背负不孝的骂名

想什么呢山长水远的故事

姑娘说时空能淡化爱情

同样一定也能把遗憾淡化在酒中

二十年我崎岖一条道路

崎岖成骨头锁在天山山脉

我崎岖一道残阳

崎岖成血色涂在杜鹃花上

二十年我把自己立成一根斜柱

亲情爱情我用一把火烧了它们

烧出来是两颗舍利

射出来是两粒子弹

在路口张望我常常想

关于不舍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过去的怀念

而不是对于未来的担忧

“在海上扬起自己的声音”

哦那些属于青春的冲锋号角

不该响在下午

宴席要留给傍晚

走吧走吧

穿什么衣服走什么路

脚尖的朝向永远是前方

导师团点评

这首诗可以用“盲目”两个字来概括。作者把那种感悟生命、感叹生活的状态描绘了出来,并从中看出了很多的无奈。其中“亲情爱情我用一把火烧了它们/烧出来是两颗舍利/射出来是两粒子弹”是最有力度的诗句,也是让人能够记住的。本诗优点在于它更贴近生活化的写作,要注意的是整首诗的连贯性要保持好,不能跳跃,结尾处平了些。

湖畔诗(组诗)

文丨余成强

湖畔诗

这两年,几乎所有的诗句

我都是在湖畔写的

因为我生活的小镇在湖畔

虽然写的诗大多与湖畔无关

但在湖畔时,我总想写诗

否则,就觉得湖畔是一种浪费

当然,浪费的还有湖畔的草木

和鸟鸣,动荡不安的涟漪

和小船,以及苍茫的地平线

和那让人无比忧伤的深蓝

所以,我大多在黎明或日落时

与湖畔相约,与它聊聊

长夜的孤独,和黑暗将临的恐惧

傍晚

朋友又发了一个搞笑的视频

说朋友圈和这搞笑一样假

与朋友圈和这些假笑比

我还是在意朋友和圈之外的事物

比如傍晚的湖畔,晚霞三三两两

有时在天上飞,有时在水中游

最后,都和我一样,走入了黑夜

湖畔

傍晚,落日与晚霞

自带声色,风云际会

陆水湖也自带声色

涟漪低沉,暗藏玄机

我走在湖畔,一会儿黯然

如草木的阴影,归于夜

一会儿明亮

如蝉鸣,空旷,透彻

导师团点评

相对而言,这是写得很好的一组诗歌,无论从诗歌的构思、立意,还是从诗歌的完整性、阅读性来看,都是比较出彩的。作者对现代诗歌写作有一定的功力,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读来让人产生想象,并能从中打开一幅画面,这种画面是立体的,让你真实地感受它的存在。希望作者继续保持这种写作状态,从中找到更多的突破口。毫无疑问,三首小诗在细节和结尾处理上都做得非常漂亮。

冬至(外一首)

文丨焦淑斌

吃过羊肉馅的饺子

喝了娇耳祛寒汤

你就得离开

我不会问,你也别说起归期

只须记得白天最短

今夜最长

日子至冷众生都归于静

可我

又新酿一壶樱桃酒

等你过廊下

大寒

围炉,用姓氏里的四把火

煮第二十四个节气

祛寒

用名字里的三点水研磨

在宣纸上种柳,养鹅

等生活里坚硬的部分变得柔软

日子,冷到极致

季节和我都选择了转身

风向东急走十里

我,径直去往六十里春深处

折一只柳笛

伙同素颜的稻草人,用虚张声势

挟持春天

导师团点评

这两首诗比较优秀,诗意浓郁,段落之间衔接比较好,语句比较流畅。唯一遗憾的是,第一首的最后一句用的比较“自私”,“等你过廊下”,初读总有一种没写完的感觉,再读发现是:等你走过廊下或路过廊下的意思。建议改为:等你路过廊下。改与不改,利弊共存,完全取决于读者的第一感受。第二首诗写得柔中带刚,起句先拆掉自己的姓氏,以姓名入诗,很好的创意。整首诗用字用句比较简练,也有自己的想象和独到的思维,用轻描淡写掩饰了情绪的存在。

你来的时候

文丨李金福

你来的时候,我正尝试着

以一种坚韧的方式去面对一场雪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我所有的村庄

在一条被冰冻的山路上

看见一个单衣的女孩

她一只通红的手拄着一只篮子

另一只手扛起一把锄头

走进大山里的一片菜园子

就这样这个女孩一直忙到天黑

我已经忘记了这是哪一年冬天的情景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在雪路上滑一根木头

在雪地里,重重地摔了一跤

摔断了他那心爱的老烟杆

我坐在那个积雪严酷的山头

一只寒鸟的影子,在雪地里鸣叫

没有人知道,这是它最后一次歌唱

在最后的夕光里

那只寒鸟停止了飞翔

我看它飞过的天空

比树高一些,比云还白一些

慢慢地我离开了这里

这场雪,让我看见了一个乡村

冬天的疼痛

导师团点评

这首诗歌初读还是比较有感觉的,但是读完之后问题出来了。无论诗歌还是散文,用字用词都一定要是准确的,甚至要达到精确。文中的“拄着篮子……”这个“拄”字用“挎”更为合适。另外整首诗还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诗中从女子到老头再到我,转向非常地快,连贯性保持得不是很好。这首诗如果适当地分段,会多少避免一些脱节现象。希望作者在以后的诗歌创作中多一些心思,少一些草率,因为一些细节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首诗歌的阅读体验。

七夕

文丨曹建明

窗外,花影轻拂

月光流淌

一弯淡淡眉月

漫过流年馨香

漫过银河之水

缱绻于鹊桥之间

今夕,迢迢银河

有红尘暗渡

天上人间

又听情愫如歌

今夕,请许我一行心香

半盏情思,足慰风尘

导师团点评

一首小情怀的诗歌,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小情调。这首诗歌不需要太多的评语,语言模拟出来的画面非常唯美,诗意的、有力量的句子,基本没有出现。写诗是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光有语言美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深意的东西。希望作者在以后的习作中多思考,多融入有力量的句子。

凄迷的小雨

文丨钟娥

今夜下着凄迷小雨

迎着风你踽踽而行

你单薄而又历经沧桑的背影

缀满我一轮长长的思念

还记起

在那个台风肆虐后的季节

在凄迷小雨中你抽着水烟筒

拎着来自九州江畔的红橙子

拎着刚刚收成的五谷杂粮

还有你自产的农家菜

自己养殖的大头鱼

欢喜地带给我尝鲜

这一天日子是多么的美丽

这一天时光在欢乐的丛林里跳舞

父亲

这一刻

我多么希望时间就此静止

静止你的漂泊

静止你的操劳

静止你日渐苍老的面容

我愿意用我的青春

我愿意用我的快乐

赶走凄迷的小雨

换来温暖灿烂的阳光

光阴荏苒

我在渐渐长大

父亲用他广阔的胸膛

撑起一片天空

爱如潮水千里之外

距离只是咫尺

我始终走不出

父亲温暖的目光

和一生的牵挂

以及那一幕

赶不走的温馨的凄迷小雨

导师团点评

本诗写得非常用情,诗意不算太浓。请作者注意,要少用一些重复的词语,比如“凄迷”。在分节过程中有些不合时宜,流畅度还是可以的。在以后的写作中希望多添加一些诗意的语言,当前过于平铺直叙了。

心愿之旅

文丨罗教书

去南岳衡山旅游,在爬祝融峰的路上,游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长相漂亮的,长相平平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浓妆艳抹的,素面朝天的,奇装异服的,简单朴素的,一个个向上吃力地爬行,没有谁半途而废,只为爬上祝融峰,哪管烈日炎炎,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腰酸腿疼。

为何呢?古往今来,都说有十分灵验的菩萨在祝融峰。与其说来旅游,倒不如说是来许愿还愿,求神拜佛的。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贫困人员,还是富有人士;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不管是打工者,还是大老板;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身患疾病,都自发自愿地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比各级*府下达方针,*策,文件指示精神更有感染力,更有组织力,更有号召力。

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让人们不畏艰难困苦,不顾辛苦劳累,甚至每年都来南岳旅游,或者确凿地说是来烧香许愿?因为这是心愿之旅,是出于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对平安,对幸福,对健康,对学业,对前途,对事业,对前程,对钱财,对未来,对一切的一切,来祈求,祈祷。请求菩萨保佑,此后所有的道路从此变得通畅,通顺,少走弯路,绕过挫折,达到理想的胜地。不健康的变得健康,贫困的开始走上富裕,当官的从此平步青云,读书考学校的,考上理想的学校……

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并不是一件坏事。大多数人心中,神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违背了应有的良心,良知,犯下罪行,神就在高处看着,明察秋毫,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时时刻刻感觉到神灵在监视人们的一举一动,人们处理问题,或做人处事时就会有所顾忌,所有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就难觅踪影。这样,或许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就不敢掺加三聚氰胺,病死猪肉就不会流入人们口中,也就没有潲水油,地沟油之类的产业链。恶魔,恶霸,恶棍也会收敛他们的恶行,洗心革面……

所以,人在做,天在看的警示,常常响在我们耳边。

平民百姓需要全家平安,全家幸福,憧憬心想事成,盼望菩萨保佑后有求必应,求财必发,求子必生。达官显贵却希望菩萨保佑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做生意的老板希望财运亨通,财路通畅。精明的商人,便制作各种有着美好愿望的香,比如心想事成香,添福添寿香,财运亨通香,全家平安香,高中状元香,等等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跟卖香的老板打趣说,如果你们出售什么香,善男信女买了去,给菩萨烧什么香,真能实现什么愿望,随便多少钱,把你这店里所有的香全包下来,买了去烧,都值。老板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心愿,一种希望,一种憧憬。如果真的百分之百都能实现,那从南岳镇,甚至从衡山到祝融峰,都将人挨人,人挤人,挤也挤死去。

虽然神灵的神力,神通广大,但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通过对神灵的敬仰,供奉可以实现。绝大多数情况,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现实中,还得靠努力,靠拼搏,靠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才会获取胜利,才会有收获。

当我们身处逆境,不顺心,处于人生的低谷,不妨去南岳走一走,转一转,游一游,来趟心愿之旅就像抽中的上上签:寒冬过后是新春,春雨春风喜煞人;腾达辉煌春意暖,迎春接福四时春。

导师团点评

一篇散文读完,它起码要带给人什么东西,比如想象空间、哲思哲理、意味悠长等等。很遗憾,这篇散文从语言到情节,都缺少打动人的地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细化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如果作者坚持了散文的路子,我还是希望这期间有大量的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多读些名家名篇,从中学习其所蕴含的语言力量,让自己的文笔流畅、内容行云流水而不是拖泥带水。本文对所见所感所知,叙述得比较详细,过于细的地方就有了赘述感,但作为读者,还是要向这一字一句的努力表达敬意。

《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导师团

(第一批)

毛正天,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导。

谢克强,著名诗人,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中国诗歌》执行主编。

耿建华,山东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

马启代,著名诗人,诗评家,《山东诗人》主编。

杨如风,作家、诗人、出版人。《中华文学》社长主编。

阳春,作家、诗人,《中华文学》特邀副主编,微刊桃花渡主编。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古化十,诗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中国诗影响》主编,《中华文学》特邀副主编,中华文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正所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