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关人
“把关人”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年,传播学者怀特正式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他指出,社会上的新闻素材数目庞大,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2、社交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被削弱
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传播中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演化为“共动”的关系。在“共动”的关系网中,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传播中心,且同时扮演着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多重角色。这带来了全新的多向复合传播模式,把关人角色及其把关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被大大削弱,由此带来了信息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社交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被削弱的具体表现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权利分化。在传统媒体时代,“守门人”的角色多由记者、编辑承担,只有这些少数的大众媒介内部人员掌握着信息传播的权利,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的视野,大众媒介的外部人员基本无法参与信息的把关。而在传播渠道充分畅通、传播权利充分泛化的社交媒体时代,传播过程越来越体现为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专业的传媒组织不再是传播话语权的垄断者,网络“把关人”呈现多元化态势,从*府到组织机构、媒体、商业机构和个人,人人都有传播的渠道和权利,“麦克风”不再为传统媒体所独有,媒体的把关力量大打折扣,把关权遭到分化。?把关标准个性化使新闻真实性降低。在社交媒体中,个人用户是信息的重要把关人,而这些个人用户大多不具备专业的信息筛选、判断标准和能力,他们对信息的评判基于主观层面。在此基础上,其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增加了新闻真实性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个人用户对于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仍缺乏质疑意识,直接转发未核实的新闻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60.3%的网民在转发新闻信息前不会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由于转发不实新闻的低门槛、零成本,网民看到热点新闻随手转发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个体把关人,专业媒体和媒介组织所传播的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亦有所下降。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部分媒体为了争夺热点、揽取更多的用户流量,轻易地发布和评论未经核实的信息,导致虚假信息大量散布,影响社会秩序,致使专业媒体的权威和形象受损。在年“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假新闻中,华西晨报、新浪江西等诸多媒体微博转载和腾讯、凤凰等各大国内新闻媒体刊登这则假新闻,使其不断发酵。以成都商报发起的“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为核心话题展开的网络讨论,阅读量达1.1亿人次,话题讨论近10万条。网民在此基础上纷纷转发,挑起了城乡差异、地域歧视、婚嫁观念、贫富差距等热门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媒体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他们为迎合受众兴趣和获取流量,在未核实信息真伪的基础上传播,致使这一假新闻欺骗了多数专业媒体,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市场的整体真实性和准确性。?把关人多样化使信息接收难度加大。在新媒体环境下,即使“传受合一”,但信息接收者仍以独立的个体为主。社交媒体把关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让进入社交平台的信息在类型、风格、价值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程度不一,这使得传统媒体下简单有序的市场变得复杂起来,而这些直接影响了受众的选择。这样的信息市场虽然让受众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但是受众的判断和筛选标准也因此受到干扰,其对于信息的选择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1]郭秀婷,梁慕仪.浅析社交媒体把关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闻传播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9(08):-.[2]刘丽亚.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变迁与重塑[J].记者摇篮,(08):97-98./END/小编习习责编
北北加小助手领取福利推荐阅读1.新闻实践在未来媒体语境有何尝试与突破?|18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社交媒体与门户网站的区别|18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意见领袖|18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议程设置|18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沉默的螺旋|18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07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