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TUhjnbcbe - 2021/4/24 16:14:00
来源丨华文融媒云(ID:zghwrm)作者丨王默

采访是记者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其中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难题。如何化难为易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这是记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解决的办法——

1

被采访人没几句话,给了一堆材料,怎么办?记者采访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被采访的人没说几句话,便给了一大推材料,让记者自己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一看二等。看,就是看材料。既然人家给了材料就先看看再说。等,就是等待交谈的时机。比如在看材料的同时尽量与对方多聊几句。聊什么呢?问问材料都有哪些?材料都是谁整理的?有没有重点?这么一问,被采访者就有话说了。一有话说,记者就可以寻机切入自己想问的话题了。千万别因人家开始说话少、只给材料起急。要学点与人沟通的办法。

2

当人说“今天就谈到这儿吧!”,你怎么办?采访时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形:记者意犹未尽、还没有“收摊”的意思,被采访者倒说“今天就谈到这儿吧”。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该怎么办呢?有两种方式应对。一是“就此结束”,按照对方的意思办,并约下次再谈的时间。二是询问一下“还可以再谈一会儿吗?”如对方应允,那就继续采访。切不可耍记者的架子,面呈怒色,让对方下不来台。

3

被采访者临时改地方,怎么办?在采访中,特别是采访一些名人时,有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被采访者临时改地方,你该如何应对?前几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一老一少两位记者,在采访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时就遇到这事儿。当记者来到钓鱼台国宾馆门口时,传达室同志说,你们稍等一下,待会儿到理发室和陈女士见面。年轻记者一听有点恼火,怎么改地方了?还让到理发室采访!老记者则不动声色。停了一会儿他们来到理发室,陈女士马上解释说。因临时得通知要见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我需要整整头发就改在这儿了,很抱歉!老记者听后嫣然一笑说“没关系”,接着就采访起来。没想到在理发室这环境里采访,陈女士轻松愉快,有问必答,话题很多。时不时还让理发师傅停一下回头与记者交谈。它讲述华人华侨的心声、介绍当年“飞虎队”陈纳德将*的往事……在回途中,年轻记者笑了:“这一改地方倒得到了不少的‘料’!”老记者说:“遇事别急,随遇而安啊!”

4

当被采访者有意宣传自己滔滔不绝时,怎么办?在采访中,被采访者有意宣传自己、讲起自己的事儿滔滔不绝,而对记者询问的其他事情说的很少、一带而过。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要发挥自己的“引导艺术”了。打断或阻止对方说话,显然不妥。任其继续说下去,耽误时间,打乱了计划。在此情况下,新华社一位老记这么处理,当时他说:您讲的事儿不错,但不是我们今天想了解的,请您下次再讲吧!说着说着,对方又说到自己的事儿。老记面带笑容摆摆手示意对方,对方不好意思再继续说了。这招管用,既不失礼貌又达到了记者采访的目的。

5

当被采访者谢绝宣传时,怎么办?有的人希望记者采访,但也有的人不大乐意接受采访。即使有时勉强接受了采访,但最后还是婉转谢绝了宣传。这是常见的事儿。原因较多:有的可能不大愿出名,有的可能因单位内部矛盾,还有的……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勉强,先放一放再说。事后可以与单位领导沟通,问问是怎么回事儿。如果事迹过硬,宣传上确有需要,那就与单位领导一起做做工作,以求对方的配合。一切都有可能、都有商量。

6

当被采访者要求看稿子时,怎么办?采访结束时,有的被采访者要求刊登前看看稿子。这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是:答应。被采访者要求刊登前看看稿子,这是好事。这对于确保真实,避免差错,大有益处。应该让他们看看,顺便再提提修改建议。有的记者不大乐意做这件事儿,觉得“麻烦”。其实,这样做倒不“麻烦”。如果因没看稿,在人名、地名、职务和事实等方面有出入、有差错,那可就麻烦大了。有时看看稿子还可对事实进一步订正、核实、确认。有记者曾写了一篇云南某村脱贫致富的稿子,当地宣传部门同志看稿时提出“那村只有汉族,没有彝族”。后经查实,记者稿子写的是对的,那村有一家刚娶了个彝族儿媳妇(那宣传部门同志还不知道)。让人提前看看稿子,不仅可纠错,还能订正、核实、确认一些事实,益处大矣,何乐而不为呢!以上6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在采访时经常出现的。处理好这些看似不大的小问题,有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当然在方式方法上,各路记者有各自的“身手”,不强求一致。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顺利采访,“挖到真料”,完成任务。(作者为京城媒体人)-完-近期热点文章◆心疼,34岁女记者吴薇猝然离世◆“会议认为”“会议指出”和“会议要求”有什么区别?◆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支招:如何搞好庆祝建*百年宣传报道?◆凤凰卫视管理层大变动尘埃落定,徐威、孙玉胜放弃体制内身份进入凤凰卫视◆“不封路”报道高票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地方媒体抢到中央级大新闻◆年最全新闻线索来了◆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分享新闻业务经验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