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烟台日报年最新征稿启事及投稿
TUhjnbcbe - 2021/4/16 22:32:00

李宗明

离我不远的陈爷爷和周医生见我晕倒在江岸边,忙跑过来查看情况,并叫在一旁医院叫人。接下来他们一个往我嘴里灌盐开水,另一个查看我的脉搏,并在我额头上涂抹清凉油。迷迷糊糊中我听周医生对陈爷爷说:“心跳得好快啊!这小李太莽撞,这么大的太阳不戴草帽,盐开水也不带一杯,他肯定是中暑了。”

那小*是木城镇小学的体育老师,是当地有名的“飞毛腿”,医院叫来护工,医院。姐姐见我浑身上下还在冒虚汗,忙给我采取降温和输液等措施。我当时感觉头痛欲裂,眼前的物体全都在飞快地晃动,床也好像是安放在波涛之上,摇晃得厉害,同时还伴有胸闷和恶心,总觉得有一股很浓的氨水味直往鼻孔里钻。这种症状一直持续了两三个小时才渐渐消退。

晚饭时分,陈爷爷给我端来一大碗绿豆稀饭,再三向姐姐检讨说:“都怪我太粗心了,只管自己钓鱼,没有把弟娃照顾好!”医院的保洁工何三嬢还将她用新鲜金银花加上藿香叶子熬制的汤剂给我端到床头。何三嬢是木城当地人,我们同她并不熟识,但她却在忙碌之中悄悄去为我熬制了驱除暑热的汤药,让我和姐姐都十分感动。何三嬢生活经验丰富,她说我的中暑症状顶多算是中度,休养两天就没事了。如果是重度中暑那就很麻烦,抢救不及时可能要收命,即便抢救过来,对大脑和心脏也会有些影响。

现在回想起这些情景,深感那时木城镇的民风民俗确实值得称道,镇民们都热情好客,都乐于助人并嫉恶如仇,镇上的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关系胜过一般亲戚。邻里或亲属之间偶有纠葛,经镇上德高望众的老人出面调解或者仲裁,事情多半就摆平了。在这种简约爽直的民风熏陶下,数百年来木城没有发生过一件恶性案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本地小偷。偶尔有外地流窜去的小偷和劫匪在木城作案,但通常的下场是百步之内必被擒拿。

当年的木城人只要一听到“抓小偷”的喊声,就会一齐帮腔吆喝,那胜过雷鸣的吼叫声真个是惊天动地。曾有木城人自豪地说:“我们的吼声比警报还骇人,那些偷儿被抓到时全都吓得脚耙手软,有的甚至被吓出了屎尿。”有外出打工的木城人回家乡讲述城里人的故事,说尽管个木城打工仔的收入赶不上城里一个小老板的收入,但个城里人抓小偷的本事还不如一个木城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明哲保身和嫉恶如仇带来的社会风气迥然不同。

那时木城的不少镇民家里还没有通电,夜间照明全靠蜡烛或煤油灯,街上的烧腊摊子也多是如此。因此,预防火灾是木城人常抓不懈的一项要务,不仅在渡口和交通要道处刻有醒目的“关门熄灶,防火防盗”的提示,而且每天夜间11点正,还有专职的更夫沿街一边敲打铜锣,一边抑扬顿挫地吼叫道:“各家各户,仔细听好,防火防盗,最是重要!彼此提醒,相互关照!”鉴于当时的特殊*治气候,在通常的提示后面还加了一句“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搞破坏活动”的后缀。时隔多年的今天,那颇具地方特色的吼叫声仿佛还在我耳畔回荡。

那年的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5天以后,我收到父亲的来信,说?江矿区发出了书面通知,要求所有员工立即回矿复工,逾期不归者将扣发工资。我见信后不敢怠慢,次日一大早便辞别姐姐和陈爷爷他们,疾行3个多小时赶到夹江火车站,在当天晚饭时分回到成都。喘息刚定,矿供销科的彭科长就找上门来,要我翌日随他和其他几个已经联络上的工友分头去通知散落在全城各区、各公社(即今天的乡、镇)的几百名工友回矿上班,我和室友谢光一负责通知的片区是西城区和红光公社(今天的土桥、犀浦一带)。

通知家住城里的工友还不算太困难,虽说没有通讯设施,但当时成都市区毕竟就那么大,而且因为地震预报的逐渐解除,各街区的防震棚已经在逐次拆卸,交通相对方便了,我们只要去各辖区派出所查清相关员工的姓名住址,很快就可以找到他们的家。可是,要通知散落在各公社的员工就比较麻烦,首先是路途遥远,再就是当时公社与每个社员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公社只对大队,大队只管各生产小队。因此,要想顺利找到某人,首先必须摸清他或她所在生产队的具体位置。

此事今天听起来好像不是太难,但那时候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因为当年成都郊区的农村还相当落后,通汽车的路段极少,能够安全骑行的田埂路也不多,偶尔发现一条机耕道,在上面骑行却足以把人颠个半死。而那时候各个生产队之间的距离少则一两公里,多则四五公里,每找到一个人,都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记得那是个阴沉沉的下午,我去通知家住土桥某生产队杨女士的一段坎坷狭路上,遇一辆手扶拖拉机和我抢道,我躲闪不及摔进了路边的水沟里。那开拖拉机的汉子仅回头望望,便管自扬尘而去。我挣扎了好一阵才从水深齐腰的沟里爬上田埂,又继续前行半个多小时后,才终于找到了杨女士的家。

那位姓杨的姐姐可是个好心人,当见到我那一副落汤鸡般的模样,她既感激又愧疚,忙叫来家人替我脱下湿透了的衣裤鞋袜,去蜂窝煤炉子上烘烤,并给我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糖开水。如今忆起这些往事,我深切的体会是:当年尽管大家都很穷,但绝大多数人的心地都很善良淳朴,都以诚待人。

经过10多天的奔波劳顿,我们总算把需要通知的员工全都通知到了。又是两天以后,我、彭科长和谢光一等一行搭乘矿区的大客车,返回了离别月余的西岭雪山脚下。

历时3个多月的动荡日子,总算结束了!

作者简介

李宗明,年2月9日出生,四川省商务厅退休人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金牛作协会员。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成都晚报、四川日报、青年作家、等报刊上发表小小说、散文、译作等20多篇,计10余万字;在国际市场杂志、经济日报、国际商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计20多万字。退休后,写有60余万字16个题目的自传体系列文章,其中《我的大学》于年被成都大学校刊连载。
TUhjnbcbe - 2021/4/16 22:32:00
年《烟台日报》最新投稿邮箱★《烟台日报》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创办,历史悠久,是烟台本地最权威的报纸媒体。日发行量15万份,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以及客机、轮船、列车等交通路线,读者多为0—50岁的烟台白领,为当前消费的中坚力量。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洁)眼下的烟台春意正浓,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走出家门记录下这美好的季节。烟台日报社拍客群自建立以来,召集了来自烟台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共同记录烟台美景,分享摄影心得。为了鼓励大家继续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烟台日报社视频直播中心与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烟台的春天”主题摄影比赛。本次摄影比赛以“烟台的春天”为主题,呈现烟台春天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景,内容及风格不限。投稿作品需为图片(jpg格式)、视频(mp4格式、横屏)两种形式。每幅作品文件名必须注明作品标题+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拍摄地点,发送至参赛作品邮箱wspd

16.
1
查看完整版本: 烟台日报年最新征稿启事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