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几百家公号转载,这篇副刊一等奖作品缘何让
TUhjnbcbe - 2021/4/11 14:46:00
北京的最好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来源丨杭报集团业务交流(ID:hzrbywjl)作者丨孙道荣为一篇文章写创作体会,于我而言,这还是第一次。我的写作,主要是散文和小小说,都是“小”的作品。这与我做了多年的副刊人有关系,在为别人的“豆腐块”做嫁衣的同时,我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小小的“豆腐块”。副刊因为版面所限,文字往往都比较短小,但这个“小”,是仅就它的体量而言,它所承载的故事、道理和情怀,一点不小。不但不小,很多副刊的文章还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为别的文体所不及。我的这篇《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写于年8月。其时,我刚刚从安徽老家回来,老家的老屋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全村最破败的一座房子。父亲去世后,这所房子,就差不多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曾经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童年和少年,倾耳细听,你似乎还能听到我们兄妹的大呼小叫,爷爷奶奶和父母劳作的身影仿佛犹在房前屋后,但现在,它只是一座风雨中飘摇的老房子,随时要倒塌的样子,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在这个屋檐下睡过一晚。我骤然意识到,这个老房子,它不再是我的家了,那一刻,我的心猛然被什么东西揪紧。回来之后,我就写下了这篇文字。它很短,只有不到字。这样一个篇幅,不可能记述更多的内容,你甚至无法对具体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展开来叙述。这就需要我在选材时,作出艰难的取舍。我选择了第三者的叙述方式,因为,我并不想将它变成纯粹我个人的一种经历或情绪。而这篇散文,也不完全是写实的,它的某些要素,是我根据行文的需要进行虚构的,比如真实的情况是我的母亲还健在,我不能因为一篇文章中某个“催泪点”的需要,而将我健在的母亲写没了。“他”则不同,他是父母都去世了,老屋彻底地失去了家的属性。事实证明,这恰恰引起了很多读者的现实同感和情感共鸣。散文的真,与现实的真,是有区别的,否则,散文就成了日记或新闻报道,失去了它的文学性。怎么写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讲的。我一向不看重写作的技巧,太多的技巧和文采,有时反而淡化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是没有技巧的,只是这种“技巧”,是卖油翁式的熟能生巧,并不需要刻意为之。这篇文章已经被一些地方,作为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考试题,其中作为试题的几个“点”,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技巧。但更多的读者,往往并不在意你用了什么手法,有没有显示出你写作的高明之处,不,这从来不是一篇作品打动读者的地方。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大量的转发和无数读者的共鸣,乃是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老家、老屋和亲情,这是城市化、老龄化过程中,当下很多人特别是中年人共同的处境,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情怀。很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几百家公号转载,这篇副刊一等奖作品缘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