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篇小通讯何以写得引人入胜
TUhjnbcbe - 2021/4/9 15:16:00
来源丨华文融媒云(ID:zghwrm)作者丨刘国昌人民日报海外版年3月4日在一版刊出一篇题为“英雄拉齐尼”的通讯,介绍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的事迹。《人民日报海外版》(年3月4日第1版)该通讯不长,读后令人感动。特别是运用白描手法写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就看看记者是如何写的——

一、以细节开头,吸人眼球。

该文开笔写道:“去年在喀什大学进修时,拉齐尼·巴依卡总惦着家里的牦牛。一次,家里给他打电话说一头牦牛不见了,他一下子急了,匆匆找到班主任,要请假回去找。原来,这些牦牛要派大用场呢——巡边离不开它。拉齐尼是名护边员,家住*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这个开头写的别致。它不像有些稿件那样先介绍拉齐尼的身份,而是先写一个细节:在喀什大学进修的拉齐尼要“请假回去找牦牛”。什么情况?怎么回事?为何要找牦牛?这样的写法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由点到面,从具象到抽象,这是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事物的一个规律。那么我们写通讯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来写,从具体、生动的情景入手,给人一些感性的东西。如果一下笔先来一段人物身份的介绍,然后再写几个例子,那就难免让人看不下去了。该文在上面的开头后很自然地写拉齐尼用牦牛巡边的故事:“巡逻一次,能把牦牛累瘦20公斤。这些年,拉齐尼巡边,生生累死了家里10头牦牛,还有9头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他没有因为这个开口要过一分钱。他盘算着,家里还有4头小牦牛,长大了也能巡逻。”平实的叙述,娓娓道来,真实,感人!

二、感人内容置后,引人入胜。

该文写完拉齐尼巡边的故事后,人们以为可“收尾”了。然记者紧接着又抖出了一个“料”:“拉齐尼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为了今年两会,他提前准备好了议案,是关于边境地区安宁的。可是,他再也没机会提交了:1月4日,经过喀什大学人工湖时,他发现一名儿童坠入冰窟。想都没想,他冲向湖面。冰面坍塌,他坠入水中。”这个“料”可以说是稿子又一个的“硬核”。时值全国两会召开,可拉齐尼却来不了,这本身令人心酸;特别是他因救一名坠入冰窟的儿童而牺牲,更让人感佩不已。作者将此“料”放在文末来写,可谓别具心裁。

三、让事实说话,感人至深。

通观全文,都是用事实说话;在叙事时用的是白描手法,尽量用短语,几乎没有形容词。这种手法值得学习。如写巡边的艰辛:“他常走的路线,叫吾甫浪沟,是目前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谷’。没有向导,没有牦牛,寸步难行。这条线巡一次,米以上达坂要翻8座,刺骨的河流要趟80多条,雪崩、滑坡、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大伙骑着牦牛,牦牛驮着医疗物品、帐篷睡袋、高压锅、大米等。”再如写拉齐尼:“每次巡逻吾甫浪沟,带头的一定是拉齐尼。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狼方法,他门儿清。”这些叙述没有“巡边是很辛苦的”、“拉齐尼一点也不害怕”的字眼,但却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巡边的艰辛和拉齐尼可贵的精神。

四、白描手法的魅力

这个稿子是用白描手法写的。没用过多的形容词,没有故意渲染,在平实的叙述中将一个个事实和盘托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描本是文学写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主要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古往今来,我国一些名著和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不少作家都擅长于这种白描的手法,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在我国新闻界,不少记者继承了这种写法。如范长江、萧乾、彭子冈、穆青、李庄、王金凤等,在他们写的通讯中大都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人物、写事态、写变化。这样的写法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许有人觉得,白描手法简单易行,好像多用形容词多修饰那才有水平。其实不然,表面上看白描似乎简单,但真要将其运用好并非易事。比如我们有记者写某科学家的住房,往往写“他的房间不大,堆满了书”。如果深究一下:“不大”是多大?是16平方?还是20平方?然用白描的手法来写,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写房间的大小,湖南电视台记者在《绝对忠诚》中写“火箭数据处理王”车著明的家:70平方米的家,从厨房走到客厅是三步,从客厅走到卧室也是三步。这样的白描式的写法,具体、实在,让人印象深刻。白描手法不简单,记者们特别是年轻记者朋友可在实践中好好习练一番!(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完-近期热点文章◆心疼,34岁女记者吴薇猝然离世◆总编室: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支招:如何搞好庆祝建*百年宣传报道?◆凤凰卫视管理层大变动尘埃落定,徐威、孙玉胜放弃体制内身份进入凤凰卫视◆“不封路”报道高票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地方媒体抢到中央级大新闻◆年最全新闻线索来了◆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新闻职称评审将改革!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评职称非常实用!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分享新闻业务经验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篇小通讯何以写得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