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又称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文学方面的印象主义,一般来说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反映作家的个人气质。
第一看台:
◎我爱你爱到一半
赵丽华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作者简介:赵丽华,女,60后,河北省霸州市人,现居廊坊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赵丽华的诗歌风格和仿制她诗歌风格的诗歌,被人们称为“梨花体”。
◎像杜拉斯一样生活
安琪
可以满脸再皱纹些
牙齿再掉落些
步履再蹒跚些没关系我的杜拉斯
我的亲爱的
亲爱的杜拉斯
我要像你一样生活
像你一样满脸再皱纹些
牙齿再掉落些
步履再蹒跚些
脑再快些手再快些爱再快些性也再
快些
快些快些再快些快些我的杜拉斯亲爱的杜
拉斯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
爱的。呼——哧——我累了亲爱的杜拉斯我不能
像你一样生活
作者简介:安琪,本名*江嫔,60后,福建漳州人,现居北京,供职于作家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第五届中国桂冠诗歌奖等。出版诗集《奔跑的栅栏》《极地之境》《美学诊所》及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笔记》等。诗作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日语、蒙古语、藏语等传播。
1、隐藏的爱
冯自*
不说
永远也不会说出口
就像珍藏的陈年老窖
小巷深处
雨幕里
有时候有伞
有时候没伞
伫立着
目送远方
作者简介:冯自*,70后,甘肃会宁人,现居兰州。作品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中华合作时报》《山东诗歌》《兰州晚报》等报刊。诗观:用诗歌解读生活。
2、爱
王保元
谈到父亲
就像一块石头谈到一座大山
弟兄姊妹七个是他如数家珍的矿藏
小时候像风钻进他怀里
喜欢探听胸膛深处的雷霆
爱是什么
父亲指指土地
种下一茬接一茬的愿望
当父亲后,每次想起这一切
身体内的河流
隐隐传来破冰的声音
作者简介:王保元,男,70后,河南鹤壁人。诗发表在《山东诗歌》《香港诗人》《暮雪诗刊》等刊。诗观:诗在诗外。
3、爱
盛文
一无所有
泪,仅有的一滴
深深埋进我的心里
一千年,一万年后
人们会发现
一粒琥珀
水晶的琥珀
玉的琥珀
珍藏着我的爱
作者简介:盛文,男,年生,安徽枞阳人,现居合肥,供职某省直事业单位。作品发表在多个纸刊及文学网络平台,出版诗集《梦海》、散文诗集《心驿》。诗观:在诗中寻找另一个自己。
4、爱
马林
从不敢盟誓,只怕会辜负
眼神,在你背后
延展成万水千山
清晨的流雾,正午的阳光,夜间的虫鸣
一转身
空气里都是芬芳
为了爱
我在烈火中淬炼
峭壁上刻出爱的箴言
惊得杜鹃花火红火红,山顶开到山脚
一路到你面前
从此两情相悦,流年似水
作者简介:马林,女,70后,江苏盐城人,作品发表于《山东诗歌》《山东散文》《文学百花苑》等刊。诗观:生活琢磨一下就是诗歌。
5、爱
陈永明
一位美丽的村姑
靠频繁的婚姻
让娘家致富
见到她
我清晰地发现
娇艳的皮囊下
已有腐骨
作者简介:陈永明,男,60后,山东临朐人,从事工程监理工作,山东诗歌会员。作品发表在《神州诗歌报》《中国诗歌报》《山东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歌是心海回流的潮水。
6、爱
马建峰
年少和故乡
订立一条秘约
和春季的蒲公英一起美好
哪里鲜亮,就在哪里飞扬
哪里温暖,就在哪里落脚
作者简介:马建峰,70后,山西夏县人,县作协会员,营销师。作品发表在《运城晚报》《山东诗歌》《作家新视野》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言情。
7、爱
吴必科
每次回老家
我都要在沙发上躺会
享受家的安宁
当我眯着眼睛
总会有一张合适的被子盖上我的身体
在母亲的心里
儿子永远都没有长大
就像儿时在深夜里
母亲都会悄悄把被子掖好
可如今只有在梦里
才会遇见母亲掖被子的身影
作者简介:吴必科,广东人,60后,作品发表在《世界日报》《长江诗歌》《诗刊》等报刊。诗观:用文字点亮*昏。
8、摆地摊
陈太华
一小块街边豆腐大的地面
没桌,没椅,没柜台
只有琳琅满目的商品
昏*的灯光
划过树叶的刀痕
留在三三两两的行人脸上
一条伸向灯光尽头的大街
盘活的是一个底层人的心
城市的烟火气亦多了一处景观
作者简介:陈太华,安徽省长丰人,教师。作品发表于《安徽商报》《大湖春潮》《齐鲁文学》《东方散文》等报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歌是浓缩的艺术。
9、爱
王智慧
此刻,你我静静坐着就好
一句话也不用讲
万语千言就早已按捺不住地
挣脱飞翔
爱的世界
雪早已下得
沸沸扬扬
还要说什么“我爱你”
只要四目对视
爱情的小火苗就会不管不顾
熊熊地燃烧起来
作者简介:王智慧,女,70后,教师,湖北宜城人,襄阳作协会员,诗歌发表在《山东诗歌》《河南经济报》等报刊,有诗歌入集。诗观:我手写我心。
10、剖宫
王妮妮
一处刀口
两道疤
左边是他,右边她
血肉重新黏连
皮肤再次接合
凸岭于日渐垂耷的褶皱里隐去
没有人记起
这曾是生命的通道
唯独
阴雨天的刺痒
使我一遍遍重复着
母亲,母亲
作者简介:王妮妮,女,80后,青岛人,教育工作者。青岛诗词学会会员,春泥诗社社员,中国爱情诗社社员。作品发表于《中国爱情诗刊》《安徽诗歌》《山东诗歌》《大散文》等平台。诗观:诗百指,意千秋。
11、爱
牛春玲
恋上远方的山
便有了遥远的想念
爱上远方的水
便有了起飞的理由
放不下的远方
带不走的故乡
一同载在翅膀上
穿过冬天的风
披着冬天的雪
一颗心在他乡安放
作者简介:牛春玲,70后,山东荣成人,普通职员,山东荣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威海诗歌协会会员。作品发表《荣成文艺》《荣成时讯》《威海诗歌》《山东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用文字陪伴生命前行。
12、爱
徐砚好
我的任性
在我和母亲之间
刻骨深痛
小时候
怕我溺水的妈妈
把我一顿暴打
当我说要学游泳时
妈妈打我的手举起
又放下
作者简介:徐砚好,男,山东诸城人,作品发表在《成都晚报》《星星》《山东诗歌》《自由生活文学》等刊和平台。诗观:诗是诗人生命本身的表现。
13、简单的爱
陈大海
春雨一直绵绵
孱弱的花被风卷入泥土
那年妇女节
母亲从菜畦里掐一段狗尾茎
折成一枚草戒指戴在手上
然后,把一朵桃花
插上雪白的发簪
对着月亮偷偷照镜子
看她心生爱意的样子
胜过今天所有的女神
作者简介:陈大海,本名陈代海,60后,武汉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品发表在《长江日报》《安徽诗歌》《山东诗歌》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出版诗集《路过你的芬芳》。诗观:不为书而书,只为抒而书。
14、爱
窦秋昌
那根红线
把我们从人海中拎出
又把你我的命运紧紧相连
从握手、牵手再到相拥
彼此再也没了距离
共同经历凄风苦雨
彼此安慰,相互取暖
夕阳下,我依然相信
那根红线的存在
作者简介:窦秋昌,60后,山东聊城人,供职*府机关。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当代作家文学》《诗词文艺》等刊。诗观:热爱生活,敬畏诗歌。
15、爱
王传宝
清晨的鸟鸣掀起桃花
羞答答的盖头
餐桌上,凝眸
一杯正在冒着热气的豆浆
阳光踮着脚从窗外遛进来
多么像爱,甜甜的
如一丝丝
赤裸的棉花糖
作者简介:王传宝,男,60后,安徽六安人,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文学百花苑》《长江诗歌》《齐鲁文学》等刊。诗观:自然流经心灵便成了诗。
16、母亲的眼睛
王仁虎
儿时,母亲的眼睛是两个红灯笼
多少个不眠之夜把小屋照亮
上学了,母亲的眼睛常常甩出两条直线
冷冰冰的像一道警觉栏杆
工作了,母亲站在村口望眼欲穿
像个特殊的探照灯越岭翻山
到后来,母亲的眼睛变成两个灰白点
远近的东西只能用手来抚摸着看
如今,母亲的眼睛是天上的两颗星星
始终跟随我将我照看
作者简介:涧之燕,本名王仁虎,男,60后,山西人,公务员。作品发表在《安徽诗歌》《山风》等平台。诗观:用诗歌点亮生活。
17、爱
刘昌前
从地里回来
她发现一粒草籽粘在衣服上
放在手心里
想着毛茸茸的小球
爱她的方式
就把它投向窗外的
土地
作者简介:刘昌前,男,70后,安徽省肥东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品发表在多个纸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为生活而歌。
18、爱
王其润
琳琅满目的世界里
我毅然
选择孤独
以蕾的姿态
蓄满绽放的意愿
恰逢春天
我必定,把
临近花期的内心
悄悄打开
只给你一人
作者简介:王其润,山东淄博人,60后,诗文发表在多个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坚持简洁、明快的写作理念。
审稿:余风
校稿:李湘姬一燕
排版编辑:大路
终审:禾刀
附注:欢迎诗友继续加入山东诗歌选稿交流群。入群有问题者请加主编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