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学middot生命middot
TUhjnbcbe - 2021/3/9 8:56:00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364572.html

1.文学于你是怎样一种存在?

文学已进入我的血液。我熟悉的许多老师、文友,一天不看书、一天不写作,就没精打采,就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我做的还不够,要向他(她)们学习。

2.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从开始尝试写作,到最后找到方向,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我的家乡,大点说在湖北宜昌,号称“诗城”;小点说在夷陵区乐天溪镇,与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家乡秭归挨到在。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路过并夜宿此地,得名乐天溪,号称“诗乡”。父亲是宜昌县航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自然没有屈原、白居易那几把刷子,但多少受到诗风熏染,算得上半个文化人。爱好小说、诗词,偶尔写点打油诗和故事,书法、象棋技艺也十分了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和弟弟朱光华、朱华逊讲文学故事,我们为小说故事所痴迷,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我们三兄弟心中悄悄发芽。

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在全校一次活动上朗诵了一篇作文《我的老师》,全校数百名师生被语文老师极富表情的朗诵深深感动了,活动结束后纷纷打探作者。这是我写的一篇作文,当时的我十分得意。从那以后,我就萌动了创作的想法:一篇作文被朗诵就如此受人追捧,作品变成铅字岂不更风光?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年高中刚毕业,17岁的我就招工到三峡大山深处的沙坪水电站当了一名发电工人,上班就是看看仪表,工作比较清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了文学创作。连续写了三年,退稿足足装了两纸盒。最开始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投出去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是“不拟采用”的铅印退稿信。电影文学剧本一部就是三、四万字,别说创作,抄写一次就十分费劲。时任沙坪电站站长冼世能先生劝我,不要贪大,先从小的东西写起。那时小小说很流行,我就开始创作小小说,有多篇被吉林省《短篇小说》、青海省《青海湖》等刊采用,其中两篇小小说被江西《微型小说选刊》选载。

写着写着,我就感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绞尽脑汁创作一篇千把字的小小说,收入才几块钱、十几块钱或几十块钱稿费,太不划算,就很少写小小说了。年,我读到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使我眼前一亮,让我明白了散文还可以这样写、还可以写一万多字。于是,喜好历史的我,转向文化散文创作,完成了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走遍湖北》《走遍宜昌》,合计多万字。如今,我又转向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完成了3部,有2部发表,1部待发。其中1部就发表在《中华文学》年第12期(另1部发表在《电影文学》年第8期)。但我毕竟是从小小说起步的,偶尔也写点小小说,年4月12日在《文艺报》发表了小小说《局长的规则》,被多家媒体选载。

当然,每个作者的情况不太一样,哪种文学样式适合自己就选择哪一个,没有一定之规。

3.处女作是什么时候发表的?还记得当时的心情与故事吗?

年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的某一天,我投寄了一篇小小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到行业报纸《中国电力报》,很快收到报社来信:拟采用,要我稍作修改寄回。当晚我按编辑意见修改完,第二天天不亮就骑车到乐天溪镇邮局挂号寄出。从寄出的当天起,我就掰着指头计算:路途要几天、编辑收稿后送审要几天、发排印刷要几天、报纸邮寄到手要几天。当然,最担心出什么状况,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大约是年元月中旬的一天,身为电站办公室主任的我,骑车到邮局自取单位报刊。晚上翻阅《中国电力报》(年1月8日),发现副刊上刊载了我的小小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欣喜若狂,拿着报纸奔走相告。当时的我太激动了,那一刻,像初吻恋人一样美妙、甜蜜、幸福。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多字,但它证明了我的作品被编辑认可,证明了作品质量还行,坚定了我日后文学创作的信心。

4.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写作的关系?

我觉得生活、职业与写作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很有灵气的作者,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写作,我认为那是托词,是对文学爱的不深。他(她)们未坚持写作,我替他(她)们惋惜。

5.你的创作观?

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想写的。

6.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你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如何正确保护、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走遍湖北》《走遍宜昌》就是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而完成的。我以为,在学习中实践(创作),在实践(创作)中学习,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

7.写作多年,你是否已抵达预想之境?

我是开始文学创作的,至今已有38年。先后在《文艺报》《长江丛刊》《芳草》《青海湖》《电影文学》《短篇小说》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若干。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10部多万字,有作品获奖并被《微型小说选刊》《西部散文选刊》选载,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可能有人认为创作成绩已经不错了,我自认为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

8.文学于人生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对我而言,文学让我从山沟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城,从省城走到京城(讲学);文学让我打败病魔(淋巴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文学创作不是我身体的全部,但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故乡是许多写作者绕不开的话题,你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

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说:“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故乡是作家文学创作的一座富矿,众多作家终身只写邮票大小的故乡,如鲁迅的绍兴鲁镇、老舍的北京胡同、沈从文的湘西边城、莫言的高密、贾平凹的秦岭商州、池莉的汉口等等,有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奖,永载文学史册。

我也写过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如写小时候在乐天溪镇看露天电影的散文《打电影》(载《大众电影》年第2期);写乐天溪镇杀年猪的散文《旧日子》(载《三峡晚报》);写乐天溪镇居民新旧生活对比的散文《远去的水桶》(载《湖北日报》年10月3日);写宜昌爱国武术家吕紫剑的电影文学剧本《“长江大侠”吕紫剑》(与弟合著,载《中华文学》年第12期);写李自成族孙李来亨在宜昌兴山县抗清的电影文学剧本《茅麓山挽歌》(与弟合著,载《电影文学》年第8期)等等。

故乡在我心中的分量,放到人来类比,就是亲人。每回坐车穿过三峡专用公路隧道,看到莲沱及八二七厂老房子——我曾在这里看露天电影、读高中,我就格外激动,就想拥抱她、亲吻她。

10.与《中华文学》的缘分

年11月4日,湖北省水利文协在来凤举办笔会,文友谭成举送我一本《中华文学》杂志,是一本创刊号,很有收藏价值。这是我最早接触到《中华文学》。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我与《中华文学》的渊源很深,感情更深。

近年来,《中华文学》在“我是作家”栏目集中推出了我的散文《*断通山》、大弟朱光华的散文《难以释怀的哀伤》、小弟朱华逊的短篇小说《界上那棵茶树》,并配发了编者按、作者照片、作者简介和评论家力人撰写的评论。之后,又推出了我们三兄弟合著的电影文学剧本《“长江大侠”吕紫剑》。在其他栏目发表了我的散文《汉水往北》《文化白鹤梁》,朱光华的评论《血脉人脉及其他》。

此外,《中华文学》所属传奇书局推出了我的长篇文化散文《走遍宜昌》(敦煌文艺出版社),并于年11月3日在荆州古城召开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家、诗人、评论家7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中华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杨如风,中国水利作协秘书长、大江文艺杂志主编刘*,中国水利文协常务理事、湖北省水利文协书长沈伟民,诗人、辞赋家、成都晚报文艺副刊主编杜均,作家、诗人、中华文学特邀副主编阳春,诗人、评论家、中国诗影响诗刊总编辑、影响者人物杂志主编陈华等专家到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在创作此书时,觉得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可以用其他文学样式表现,于是与弟弟朱光华、朱华逊衍生创作了长篇小说《“长江大侠”吕紫剑》《茅麓山挽歌》《白莲教起义》,衍生改编了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其中,《“长江大侠”吕紫剑》,获年度宜昌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总之,《中华文学》编辑老师不遗余力推介业余作者令人感动,值得尊敬,《中华文学》确是作家的摇篮。

(原载湖北省文联《中华文学》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朱白丹,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文协理事。曾在《文艺报》《北京文学》《中华文学》《电影文学》《长江丛刊》《芳草》《短篇小说》《当代小说》《青海湖》《大众电影》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若干,有多篇小说、散文被《微型小说选刊》《西部散文选刊》选载。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10部多万字;编导电视片多部。曾获湖北省“楚天文艺奖”、中华文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电影文学剧本《“长江大侠”吕紫剑》入选年度宜昌市文艺精品创作项目扶持。

免责声明:

1.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middot生命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