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高金光张靖为施宇为张淑华
来源丨《新闻爱好者》
原标题丨河南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新媒体异*突起,给转型和融合发展中的传统媒体带来极大困扰和挑战,也给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生存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生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传统媒体出现了人才不断流失的现象。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问题已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为调查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寻求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我们从年3月开始,对河南省域内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前,我们查找和梳理了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咨询了相关方面的专家,将调研内容划分为三个维度:人才流失的现状、人才流失的原因和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建议或对策。具体调研内容如下表所示。
在调研对象的确定上,充分考虑了不同性质和等级媒体之间的差异性,主要选取了下列媒体机构(单位)作为样本:《河南日报》、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洛阳日报》《周口日报》《河南青年报》《信阳日报》《濮阳日报》《鹤壁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新乡电视台等。
一、扫描:河南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的现状
(一)*报总体稳定,但吸引力显著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主要传统媒体机构的人才流失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省级和市级*报的人员队伍总体稳定,但面临吸引力下降的问题。
人才招聘是组建新闻队伍的起点,各传统媒体都比较重视。以《河南日报》为例,在校园招聘方面,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赴北京、武汉两地开展校园招聘,招聘到20名左右“”“”高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赴北京开展校园招聘,招聘到10名左右“”“”高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
通过纵向对比发现,校园宣讲会的热度、现场报名收取简历的数量、参加笔试面试考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并且还出现了签约三方签订协议后主动缴纳违约金解除协议的现象。数据表明,《河南日报》对国内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已明显下降。
在社会招聘方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于年、年进行过两次社会招聘,面向全国同行业吸纳英才,力求招聘到来之能战的业务熟手。但除个别来自《大众日报》、新浪网等同级或行业领先企业的人才考录进来以外,90%的社会招聘入职人员均来自省内行业类新闻单位,并没有为人才队伍带来真正的外部血液。
在人才流失方面,近年来,《河南日报》也有核心骨干人才离职的现象,仅年就有两名,其中一名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从采编岗位离职,赴南方某高校新闻学院任教,另一名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从媒介经营管理岗位离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媒体中,新闻记者离职转向战线单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医疗医院担任宣传干事,体育口记者跳槽至职业俱乐部任新闻官等。
地市级*报人才流失总体上数量不是很多,基本能保持稳定的状态,个别流失的也是去向更高一级的*报。
(二)都市报人才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
都市报与*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都市报的人才流失速度大于*报,其流失的情形也大体相似。以《大河报》为例,近5年人才流失近80人,占采编人数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流失人员结构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偏年轻化,工作年限大多在5年以上、10年以内。流失人才的去向主要是到新媒体、企业和自主创业。
如曾在《大河报》担任10年财经记者的董某某,年7月离开《大河报》,于同年9月注册成立了“投实“公司,定位于区域垂直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董某某坦言:她当时离职就是因为个人发展遇到“天花板”,也不大看好传统媒体,想换换环境,于是就转到创办“投实”中去了。年“投实”获得万元PreA轮融资,估值万元人民币。“投实”联合创始人刘某,也曾在《大河报》大河财富历任首席编辑、首席记者。
《河南商报》的情况是,记者队伍相对稳定,整体平衡,编辑队伍流失较为严重。近5年,采编人员累计流失60多人,其中中层职员12人。离职人员构成中,女性多于男性,本科生、研究生都有,工作5年及以上的占比较大;中层、骨干人员流失尤为严重,且经营类大于采编类,特别是采编人员转经营后,辞职率较高。流失人才的去向主要是到新媒体机构、企业,其次是创业与创办自媒体,去往传统媒体(《新京报》《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财经新闻》等)的占比较小。
《东方今报》的情况是,近5年来,采编人员流失共计人,流失比例除年为12%,年为2.5%外,其余年份均为20%。流失人员中,男性相对多于女性,年龄在31岁到40岁的占52%,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达82%,职位中层及首席等采编骨干人员占17.14%,工作年限6—10年的占29.53%、10年以上的占31.43%。流失人员中去往新媒体、企业、学校或科研机构以及创办自媒体、自主创业者均有。
(三)电视人才的流失相对严重,队伍也比较不稳定
媒介环境和生态的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收视行为,使得电视的收视时长和广告严重下滑,这种变化带给记者的不只是压力变大、收入下降,还有光鲜不再的落寞感。河南电视台这几年人才流失也是相对比较严重的。
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为例,频道采编人员人左右,近几年流失人才30人左右,占比为8%左右。流失人才以年轻的男性编导为主,年龄以25—35岁为主,工作年限以1—3年为主,职位以制片人为主。
(四)广播系统的人才流失明显低于报纸和电视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尽管传统媒体的发展陷入了重重困境,但是广播较报纸和电视来说,以其“解放双眼”的伴随式传播方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因此,广播系统的人才流失状况明显低于报纸和电视媒体。
以河南广播系统为例,它们在栏目组、频率、电台三个层面,从新闻内容的全媒体传播、音频自媒体以及多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到生产流程再造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积极进行“广播+互联网”的尝试,充分利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