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打造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的智慧之城,是*中央和重庆市委市*府赋予两江新区的全新定位和战略部署。新起点、新定位、新使命、新征程,两江新区二次创业再出发!
▲张坤琨摄
开放两江智慧之城
赢得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
等多家媒体的
两江新区因开放而生,肩负着探索内陆地区开放的重大历史使命。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并赋予两江新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定位,开启了两江新区探索内陆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开启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内陆地区整合的新尝试,这也标志着兴起于中国沿海的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到内陆腹心地带。如今,丝路与长江在这里联结,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在这里集聚,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在这里融合……两江新区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重庆走向世界的门户和重庆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
两江新区更因开放而兴,开放的文化基因已经根植于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近年来,两江新区依托国家级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等“三区叠加”的战略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从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开放环境等方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快建设果园港、保税港、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悦来国际会展城四大开放平台,着力做好外资引进、外贸拓展、外经发展的文章,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不断聚集开放要素……如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两江新区,不断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了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排头兵”。
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历史赋予了两江新区新的重大使命。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亲自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强调要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门户。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要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这是中央赋予两江新区的重大使命,是两江新区新一轮开放开发面临的重大机遇、肩负的重大责任。在二次创业的关键关口,两江新区要牢记使命再出发,走出一条体现内陆特点的开放发展新路子,不断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更好发挥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两江潮涌逐浪高,扬帆起航正当时。*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府对两江新区发展寄予厚望,面向未来,两江新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按照市委市*府的要求,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以“领跑”姿态在重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打头阵、作先锋,努力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两江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做靓重庆‘智慧之城’名片”系列报道①
《两江新区果园港新谱发展“三部曲”》6月15日,果园港长江江面百舸争流。岸边,千吨货轮组成的船队,在这里装卸货物。码头上,高大的岸桥经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远程操控,吊装效率提升20%。
在业务办理大厅,货代经理不再为繁复的纸质单证苦恼,只需坐在大厅用手机登录果园港线上集装箱“无纸化平台”,就可办理完全部电子单证。
货要得急,走铁路;时间充裕,走水路。不同的运输通道,可以在果园港实现“自由组合”,通过“多式联运”,果园港货物可送达全球多个国家的港口和口岸。
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果园港,他看到这里港口设施齐备,初具规模,称“这里大有希望”,同时寄语果园港的建设者、管理者一定要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这些年来,两江新区的开拓者们时刻牢记,不但把果园港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还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港区内实现无缝衔接,新谱开放、智慧、绿色发展“三部曲”,加速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表示,果园港仅仅是新区内陆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两江新区因开放而立、因开放而兴。近年来,该区着力加强全方位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开放交响曲
铁水公多式联运“版图”愈加清晰
“多式联运”是果园港的招牌。
6月15日,一批康宁显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简称康宁公司)的玻璃基板在果园港集结完毕,将从这里发往各地。
“根据不同时期工厂对原材料时效要求,可以选择江海、铁海、陆海联运等多种方式。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兼顾了效率。”康宁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全年,公司相关线路物流成本会因此降低5%-10%。”
近年来,两江新区将重庆拓展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无缝接入果园港,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要支点,并逐渐成为“世界的中转站”——向东,通过长江*金水道连接太平洋,可达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向西,经兰渝铁路,通过中欧班列可达中亚、欧洲;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印度洋,可达东盟、南亚。
欧洲的汽车、奶粉乘着中欧班列抵达果园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东南亚的服装、皮鞋从陆海新通道运回重庆,再转运上海或者欧洲。一个港口,13条铁路专用线、高速路口进港,“铁、水、公”多式联运的“版图”愈加清晰。
国家也因此赋予果园港更为重要的开放任务:年9月,重庆凭借果园港的辐射带动能力,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这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为此,两江新区特别组建了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牛贤丹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物流枢纽2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已实现城规和土规的全覆盖,分东、西和拓展3个功能区域。东区核心是果园港,80%已建设完毕;西区主要包含鱼嘴铁路货运站、果园B保、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核心区等多个物流园区,正在快速建设中,已入驻17家企业。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果园港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节点。
“果园港与长江上游攀枝花、西昌、南充等多个城市签订了港口合作协议,当前正在构建和成都青白江铁路港两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合作联动,希望通过通道口岸互联、机制协同互补等共同提高内联外通水平。”牛贤丹说。
除此之外,果园港也在着力推动与寸滩港、泸州港、宜宾港之间的四港联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发挥成渝两地成熟开行中欧班列、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多条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的成功经验,加强协作互动,共同打造集运和分拨中心。目前,两江新区已和广安市达成初步意见,依托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综合优势在邻水县共建内陆“无水港”,辐射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智慧协奏曲
让港口只闻机器响不见操作人
果园港不但拉近西部地区与世界的空间距离,还充满智慧气息。
码头上的岸桥,像巨人的手臂,操控这个“大家伙”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在码头旁边的远程控制室,操作人员只需对着大屏幕,动动手指,就能对堆场内的12排岸桥进行远程控制。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做“世界的中转站”,近年来果园港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运行效率。
果园港目前正在使用的智能理货系统,识别率达96%以上。理货的同时即生成理货报告,通过系统线上迅速发送至海关。
重庆民生轮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施云忠称,这套系统使他们能随时掌握集装箱的情况,面对突发情况时可迅速做出反应,提高效率,减少损失。
疫情期间,果园港还上线了集装箱“无纸化平台”。该平台采用新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繁复的纸质单证被电子单证替代,系统整体实现单证电子化、道闸无人化,全程无需人工交接。同时,该系统还具备网上预约功能。只要登录该系统相对应的App,集卡车司机就可在手机上实现自助预约及码头作业引导。
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覆盖众多项目,让果园港的客户们深深受益。“以前我们要跑来拿提货单,再去码头办理手续,现在这些网上就能操作,对我们来说是极大便利,节省了很多时间。”施云忠说。
随着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和落地建设,两江新区聚力创新发展,做靓“智慧之城”新名片。果园港也把握机遇,一套基于“智能中转设备”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研发被提上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日程。
“只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网络共建共享,才能带动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牛贤丹介绍,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主要包括6大模块,分别为集疏运信息交换、云数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单一窗口、智慧型管控和资源统一配置、信息交互系统和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通过建设枢纽区多式联运智慧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衔接区域内水运、铁路、公路等信息,还可以加强与市内其他物流枢纽的数据对接,实现市内信息共享,构建灵活高效的多式联运机制。
“‘只闻机器响,不见操作人’是果园港要实现的目标。”牛贤丹表示,未来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将建设全自动“无人化”智慧场站和多式联运智能集疏运系统,机械设备将实现无人驾驶与操作,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存、收发全过程基本实现无人全自动作业,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口岸、智慧通关、智慧*务、智慧招商、智慧生活等业务模块,使其成为集聚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智慧物流枢纽。
绿色进行曲
生态与产业完美结合
现代物流业集聚、国际贸易繁忙……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然而,经济高速增长,也给环境保护带来极大挑战。
年,川渝共同签订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对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年,果园港率先完成了码头岸电改造,避免船舶在靠泊期间使用发电机,以减少燃油的使用,降低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
“我们不仅要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也要‘高颜值’。”两江投资集团副总裁、鱼复公司董事长唐峻说。
目前,鱼复园区已梳理出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配套的“5个大通道、4个大立交、1个大配套”等十大工程项目,助力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下一步,将依托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开放优势和鱼复园区的产业优势,打造开放、智慧、生态城市。
“产”——通过规划建设无人化、智慧化的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鱼嘴铁路集装箱场站和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设计新型的智能绿色集疏运系统,减少传统的公路集疏运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物流基础设施要集中集约发展,发展金融、商业商贸、总部基地等产业,构建陆海相连的国际贸易生态圈。
“城”——利用已建成鱼嘴镇住宅及公共设施,完善交通配套、休闲娱乐、餐饮、商业配套等设施;打造国际物流商务小镇、物流产学研用基地、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融入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景”——构建区域内的绿色慢行系统,以及多主题、多类型的绿地开敞空间,打造物流枢纽智慧公园,高品质修复长江沿岸生态,守护长江岸线“绿色走廊”。
“在倡导低碳环保的同时,我们将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着力点,把经济繁荣与生态保护、城市配套、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唐峻说。
发展与民生并驾齐驱,生态与产业完美结合。一场以绿色物流、绿色港口、绿色厂房、绿色交通为曲谱的“绿色进行曲”将在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奏响。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放通道在果园港贯通,“铁水公空”四种联运模式在果园港联通,“人财物数”四种要素在果园港汇聚。如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利好要素已经在川渝大地汇集,果园港将乘着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东风,向“世界中转站”的目标奋力进发。
▲6月17日,重庆日报评论员文章
《提升创新能级打造智慧之城》时日如飞,从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两江新区,至今已有十载。在即将迎来十周年之际,两江新区又收获了一个战略大礼包——智慧之城。在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上,陈敏尔书记强调,中心城区“北部要以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智慧公园、悦来会展城等平台为引领,做靓‘智慧之城’名片”。这一新定位、新部署,赋予了两江新区新的使命,对两江新区而言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因时而谋、因势而动。当今世界,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大潮又起,鼓点益密。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两江新区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必须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拥抱变化”尤其是“技术上的变化”,不断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唱响“智慧之城”主题歌,打造一座“近悦远来”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两江协同创新区张坤琨摄
智慧是两江的别样风景,打造重庆智慧之城,两江新区有基础、有优势。从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挂牌,智博会的举办,到礼嘉智慧公园的开园,三年“三部曲”,两江新区的智慧之城布局渐入佳境、亮点纷呈。到年底,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已集聚数字企业超家,规上数字经济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随着京东方、奥特斯、纬创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区“芯屏器核网”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智能产业集群加速聚集。十年来,这片两江交汇、四山簇拥的秀美山川,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一步一个脚印,创新“种子”迅速落地“开花”,一座智慧之城呼之欲出。
智慧是两江的光明前景,打造重庆智慧之城,两江新区既要有决心,更要见行动。两江新区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策优势,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数字经济产业,不断集聚智慧元素、不断“发酵”创新效应,建设智慧城市新标杆。做靓“智慧城市”名片,既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也要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平台提升、产业集聚、应用示范三个方面着力,加强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智慧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提升,推动水土、龙盛、保税港等片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集群集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应用示范,努力打造“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重要承载区和应用区。
有“智”者,事竟成。近年来,两江新区智慧之城建设已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前行的新局面,正孕育在锐意进取的勇气之中,一座人才、产业、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的智慧之城正以蓬勃之势迅速崛起。站在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新起点,两江新区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智慧未来。
▲“两江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做靓重庆‘智慧之城’名片”系列报道②
《做靓“智慧之城”名片两江新区“四个协同”探索创新路》6月5日,两江新区举行的“云引才”活动吸引了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