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1 13:52:00
来源丨高校宣传战线(ID:xiaobaozhubian)作者丨博博老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近日给母校浙江大学中文系建系一百周年写了一封贺信,里面一段话,相信会让很多有过学生记者经历和指导过学生记者经历的师生深有同感,会心一笑:“回望校园点点滴滴,于我最感珍贵的,不外乎三条:一为求实,二乃创新,三是包容。求实,就是为学之严谨、严密、严格,不大而化之,不随波逐流,更不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创新,就是鼓励学生海阔天空想、脚踏实地干。当年我创办《杭大学生报》时,不过是名大二学生。学校和系里,无不鼓励支持。包容,就是不苛求、不责备求全。我在大学这四年,创新的事不少做,娄子也捅得不算少。中文系老师们乃至系支,却如一片蓝天呵护了我,至今心存感激!很多很有影响的新闻人,求学期间都有类似的”反叛“经历,经常给老师捅娄子,有的甚至篓子捅破天,连累老师挨处分倒大霉。像某知名评论员,读大学期间就写过红兵式的评论文章,宣称要扒掉学校老师的皮,就这种文风文品,都被院长保护了,不仅没挨处分,还一路保研培养。仔细想来,在校期间“捅娄子”,毕业之后成大树,可能是新闻人才成长中的一个现象。当然也不只在新闻人才,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比如现在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创业家们,如果用校规来衡量,光旷课量几乎个个都可以劝退回家了。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可言?第一,”捅娄子“的学生思想活跃,有想法。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想法。有的强烈一点,想法就成为理想、信仰;有的想法弱一点,就成为念头。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想法,不要说有所作为,能活下去都不容易,比如名校中的“空心”人。所以,思想活跃,是成才的澎湃动力。第二,”捅娄子"的学生敢想敢做,有干劲。很多人有想法,但不敢去做,也成不了事。敢想又敢做,说明有思想,执行力强,自然容易成长起来。慎海雄当年一个大二学生,就敢去想办《杭大学生报》,还办成了。当然,在办报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就会比一般同学成长得快一些。第三,"捅娄子"的学生通常有强烈的正义感,热血沸腾,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尽管他们是平凡世界的刺头,但应该肯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一开始都是出自纯粹的好心,通过批评、揭露来制造舆论,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