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编采微课堂(ID:gh_cdfd)
作者丨吴波
原标题丨细节——容易忽视的美妙
60个鸡蛋的“重量”
12月的陇东,频繁的降雪让大山深处多了几分宁静与清素。正在宿舍琢磨工作的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席宏涛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思路,耳边传来“请问席书记在吗”的妇人声。打开门,一个矮矮瘦瘦的50来岁妇人扛着麻袋站在门前,降雪打湿的头发上还留有未消化的雪花,鼻尖、脸蛋尤其冻得通红。说明来意后,站在原地望着席宏涛。此刻,大雪仍在继续,而席宏涛和妇人眼眶都已红晕。
“我只是尽力做了我一个*员、一个书记该做的工作,却得到了老乡们如此的肯定和厚爱。”送走妇人之后,席宏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甘肃庆阳市环县车道镇安掌村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年以来,席宏涛和单位的其他三名*员受组织派遣,前往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三年时间里,他们吃住在村里,走进村民家中,大到*策帮扶,小到嘘寒问暖,俯下身子带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帮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途径。
58岁的孙爱秦和丈夫都是这场脱贫行动的受益者。自从驻村的干部来了后,从前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分散的土窑洞变成了集中安置房,闲置的山地变成了种植苹果的梯田,他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中。
12月28日中午,尽管降雪还未停,心急的孙爱秦还是带着满满两盒子自家产的土鸡蛋前往村部,6公里的山路她小心翼翼地整整走了2个小时。
“席书记,我没啥好东西能送给你,这点鸡蛋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见席宏涛婉拒,孙爱秦着了急。
“你们让我们过上了以前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要不收,我都没法回家了。”深受感动的席宏涛连忙掏钱不想让老乡破费,孙爱秦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噙着泪水:“您给我们的,又哪是能拿钱解决的啊,你是真正拿我们当自己人在帮忙啊”。
屋外寒冷至极,屋内却温暖如春。
原文刊发于年1月19日中国石油报《西部专刊》
杜嘉(文)闫*(图)
万吨油田里的60个鸡蛋——评杜嘉作品《60个鸡蛋的“重量”》由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杜嘉撰写的新闻稿《60个鸡蛋的“重量”》刊发于年1月19日中国石油报《西部专刊》,全篇不到字。在过去的年,是长庆油田的一个“大年”,万吨波澜壮阔筑起丰碑,抗击疫情惊心动魄保住平安,降本增效粒粒辛苦扛起责任。万吨里的60个鸡蛋,是长庆油田年大事件中的一个小作品。故事的内容很简单,报道了甘肃庆阳市环县车道镇一个老乡为表达感谢,在雪后走了2小时山路给采油十一厂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席宏涛送来60个鸡蛋的故事。小人物不代表没有灵*,小故事不代表没有精神。这篇“嘉作”之所以精彩,胜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往往是新闻工作者容易忽视的美妙。这细节,从题目开始,贯穿始终。“60个鸡蛋”,有整有零。粒粒皆辛苦,何况鸡蛋乎,每一个土鸡蛋,都是老乡的汗水和情谊。“打开门,一个矮矮瘦瘦的50来岁妇人扛着麻袋站在门前,降雪打湿的头发上还留有未消化的雪花,鼻尖、脸蛋尤其冻得通红。”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常见于文学作品,新闻讲求客观真实,语言凝练。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的细节也是重要生动的新闻事实。细节和真实,本身并无冲突,甚至相互支撑。50来岁的妇人,扛着麻袋,头发有雪花,脸蛋冻通红,哪怕郎心似铁,这样的细节描写足够温暖人心。“甘肃庆阳市环县车道镇安掌村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人有姓,山有名,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尊严,每一个小山村都有名字,如果不是这篇作品,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中国有一个安掌村。这样具象的村名,给安掌村赋予了生气,不用多说,就知道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从驻村的干部来了后,从前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分散的土窑洞变成了集中安置房,闲置的山地变成了种植苹果的梯田。”“建西部大庆,创和谐典范”是总书记对长庆油田的谆谆教导,是一个宏大的题材,我们在新闻稿件写作中往往顾大忘小,重理轻事。这段对比描写了贫困乡村客观改变的铁打事实,生动体现了长庆人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地和谐的社会担当。“12月28日中午,尽管降雪还未停,心急的孙爱秦还是带着满满两盒子自家产的土鸡蛋前往村部,6公里的山路她小心翼翼地整整走了2个小时。”两行文字,新闻的五W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已经占了4个。人狠话不多,说的就是这种描写,点睛之笔是6公里,2小时。长庆油田听*话跟*走,从跑步上陇东到实现万吨用了50年,这位陇东大娘2个小时急奔6公里山路送来60个鸡蛋,没有真情,谁能做到。50年前,陇东老乡用厚土蓝天迎接了我们;50年后,扶贫书记用实干作为反哺了百姓。企地真情,人间真爱,令人感动。“屋外寒冷至极,屋内却温暖如春。”瑕不掩瑜,瑜也难逃。如果说这篇稿件有缺点的话,就是最后这句。还是那句话,新闻的生命是客观,只要是真实的场景,怎么细节的描写都不为过,新闻记者的重点是客观的描写,感情的氛围留白给读者吧,这种主观的“情人视角”还是少入为妙。值得一说的是,古往今来,伟大的佳作、经典的讲话、重要的场合都不缺乏细节。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消息《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江》中的精彩描写——陈赓在日记中高兴地写道:“晨光熹微,鱼贯入船,微风南送,疾驰如飞。不一时,舫登彼岸,踏上了江南大地……”完了后还加了一句戏谑:“如果不了解背景,还以为这段文字写的是游记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类似“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等等这样经典的语言也是细节描写。我们再回到长庆油田万庆典的那几天,付锁堂书记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手拿岩心向主持人介绍长庆油田的“低渗透”,赢得了主流媒体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细节介绍。何江川总经理在万吨即将到来时示意大家:“请我们起立,一同鼓掌庆祝这一庄严时刻”,这种非常有仪式感的场面,也是细节。新闻中心也不乏细节描写的“高手”。徐佳对科技专家张文正的细节刻画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科技专家鲜为人知的“凡人”一面。权力《赶着羊儿闯幸福》中对驻村书记杜晓*的描写一下把我们拉到了*土高坡的乡亲们身边。王炜在《大油田一粒米》的社论中由小见大论证了一吨油一方气的重要。葛玉飞的电视作品《长庆人的“硬核美”》从小物件视角反映了基层职工修旧利废的乐观精神。*诗雄在电视新闻《长庆“瓦力”》中用镜头语言让人们对巡井机器人这一新生“同事”有了鲜活认识。安祥燕一篇《同志找油记》,让人们了解了庆城大油田发现背后有血有肉的长庆人。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和细节描写有着直接联系。不管是消息、通讯、社论还是版面、电视,不管是人物、会议还是重大的活动、事件,我们都能用上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做好了,新闻就活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都有描写细节的能力,有时候可能只是欠缺一点捕捉细节的“小眼睛”。之所以在本期评报栏目中点评这篇不起眼的小“嘉作”,就是希望以此为例,带动大家对细节写作的重视和热情,努力去捕捉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灵*和精神”。稿件作者杜嘉是新闻中心年通过面向基层公开竞聘来到新闻中心的一个新闻新人,能写出这样冒着热气的作品,代表着新一代新闻工作者的青春力量。油田公司*委一直要求我们“讲好长庆好故事,传播长庆好声音”。无数小人物小故事小声音共同组成了长庆油田大的样子。60个鸡蛋这个小故事为万吨增添了企地和谐的温暖,长庆很多故事,都这么写,多么有趣。新闻可以有趣,只因人间有趣;新闻可以精彩,只因你我精彩。生命随着时间一起远行,你的微笑,想起来还是温暖。-完-近期热点文◆8天之内,2家媒体,因编审错误公开道歉!◆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3个县级台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看看花落谁家◆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新闻职称评审将改革!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不放过小线索,让这名记者拿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广告法禁用词案例集锦◆《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评职称非常实用!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她5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特别奖,1次长江韬奋奖,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