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环城水系人行步道
过去一年,梁山县凝心聚力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乐章”,重点项目集中攻坚、挂图作战,44个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32个项目竣工投产;41个项目入选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居全市第3位;实施工业技改项目个,技改投资90亿元;39个项目入选全市“四新”名单,10家企业荣登全市“四新”百强榜,分居全市第3位、第5位;一个个重点项目犹如强劲的引擎,马力十足推动梁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梁山县城市建设大景片
过去一年,梁山专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年产专用车35万辆,年产专用车零配件万件(套),产品辐射全国及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70余国家和地区;武汉理工大学梁山专用车技术研究院、济南大学梁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2人、副高级以上人才23人,区域人才高地隆起;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首次牵手梁山,德国施密茨、德国BPW、法国道达尔集团等国际知名车企梁山“论剑”,“梁山造”专用车国际范十足,开启“买全球、卖全球”的“互联网+”时代。专用汽车产业基地
过去一年,占据国内教辅市场半壁江山的梁山教育服务产业,以大数据智能化驱动引领创新发展,实现“纸、数、网”深度融合,全媒体教服企业群星璀璨,以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集团、山东新坐标书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教育服务企业日益成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探索力量,引领全县全媒体教育出版产业纵向延伸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数字出版高科技新兴产业集群业已成型。曲阜师范大学附属梁山中学
过去一年,梁山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交通发展实现新突破;国省道梁山绕城段改建工程G、S建成通车,G绕城段即将建成通车;董梁高速公路(东起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终点梁山)宁梁段紧张施工,今年底有望竣工投用;德单高速东阿至郓城段完成规划设计,今年开工;梁山新二环形成,梁山新三环已经施工,其中*兴路完成施工;梁嘉路及北延、李乡路东延西延建设施工;铁水联运航道疏浚和港口工程完成建设,航道五座桥梁及节制闸、通航闸施工推进,运河通航即将实现,届时千吨级货船可从梁山直达各大港口,奠定鲁西南物流集散中心地位;通用机场项目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全面实施,鲁西南区域交通枢纽这一目标渐行渐近。铁水联运项目
过去一年,梁山实施市*道路升级改造项目14个,水泊大街、金线岭路等6条道路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实施“水韵梁山”“绿满梁山”建设,完成造林1.27万亩、道路绿化.3公里、水系绿化72.7公里,城区绿地率达到34.02%,“出门满眼绿,抬头赏美景,人在花中走,车在景中行”成为现实;体育公园、麒麟公园启动建设,春园、公明坊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拆旧建新,完成5个片区、余户征收拆迁,幸福街、流畅河安置区实现居民回迁,惠馨苑等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贾堌堆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梁山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过去一年,梁山将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民生支出达36.5亿元;*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社区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家居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区同建”模式全省推广;全县户、人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处、村级互助养老院6处,社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二连增”,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4个水厂建设并试运行,个村供水入户工程全面展开;投资5.5亿元进行农村校舍改扩建和教学设施完善,投资12.1亿元建设了梁山新一中、二中等7所县城中小学校,曲师大在梁山设立附属中学;梁山体育馆免费对外开放,城乡全民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济医附院梁山院区开诊运营。贾堌堆农家寨花海
过去一年,在全省城乡居民评价调查中,梁山群众满意度在全市县市区排名第3位、全省县市区排名第21位,创历史最好成绩。年,对梁山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年,梁山交出的这张成绩单,亮眼实在,振奋人心。梁山县委、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社会发展、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不遗余力解决关乎民生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只争朝夕,不懈奋斗,一幅百业兴旺、社会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梁山多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杨光刘继华记者张夫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山东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落实做出积极贡献,向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山东省直机关工委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重磅推出《“决胜攻坚·向人民报告”*建访谈录》大型系列专访栏目。本期专访嘉宾:山东省科技厅*组书记、厅长唐波。
创新开展融入式*建工作打造务实清廉的*治生态
记者:
*的建设在各项工作中具有统领作用。请问省科技厅是如何发挥*建引领作用的?
唐波:
坚持*的领导,加强*的建设,是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强保障。近年来,省科技厅*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建为统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六位,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年5月,山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一是全面履行主体责任。近年来,省科技厅*组制定出台《厅*组关于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的意见》,层层压实责任,管*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积极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坚持*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厅39个*支部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创先争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全厅成立了5个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和科研一线,第一时间帮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解决实际难题,积极打造特色科技志愿服务品牌。
三是推动*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融入式*建工作,在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中,大力实施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探索科技攻关新体制,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四是狠抓作风建设。成立省科技厅纪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省科技厅纪律作风建设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作风建设例会,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
当前,山东正处在由转型发展向创新发展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请问山东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目标任务?
唐波:
年,省*府出台《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年我省要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的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力争淄博、威海、日照建成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菏泽、日照、聊城、滨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实现国家高新区16市全覆盖。
二是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用好亿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每年实施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快推行项目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三是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打造山东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完善“1+30+N”的“*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新布局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四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完善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新扶持*策体系,力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家,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五是加快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精准支持住鲁院士团队,加大国家级人才推荐申报,组织实施泰山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快速集聚高端人才。
重大成果转化推行“揭榜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要建设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山东做出了哪些努力?
唐波:
近年来,我们坚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策,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跻身创新型省份建设前列。
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激励机制。自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法规形式保障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探索下放科研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赋予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培育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8家,加大对31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扶持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项,同比增长50.65%;成交额.66亿元,同比增长.35%。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在重大成果转化类项目中推行“揭榜制”,对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支持由有技术需求、应用场景且符合应用条件的省内企业进行揭榜转化。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今年前三季度,推动合作银行为全省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7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部分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46%,较年提高了4.32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构建持续向好人才发展生态
记者: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掌握了一流人才,谁就掌握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请问山东在引育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方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
唐波:
我省深入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初步打造,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快速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深入实施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引进国际顶尖人才7人。截至目前,共有住鲁院士86人,国家杰青92人,累计推荐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家),遴选泰山学者人、泰山产业领*人才人。
加强科技人才引育载体建设。高水平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在人工智能、医养健康、新能源、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等领域首批启动建设四家山东省实验室。
夯实引才育才*策体系。以省委、省*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省科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制定集聚院士智力资源10条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12条举措等,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类别人才发展支撑体系。
构建持续向好人才发展生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团结引领,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工作体系;连续举办三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今年大赛社会资本踊跃参与,来自全国的70余位投资人现场全程观摩,最终达成初步投资意向余项,拟投资总金额近6.2亿元,是去年的3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