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消息!
成都青羊区正府街下发现了明代郡王庆符王府建筑遗址!
还有一组从晚唐五代沿用至南宋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
速跟小微去现场探秘~
正府街遗址位于
青羊区正府街与顺城大街交叉路口西南角
年7月,为配合工地建筑
成都考古院对该地点进行了文物勘探发掘
目前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
△青羊区正府街与顺城大街交叉路口示意图
在为时近一年的发掘中
不仅发现了明代郡王庆符王府相关建筑遗址
出土大量琉璃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
还包括从晚唐沿用至南宋的大型建筑基址
△发掘工地现场
明代郡王府遗迹
明代建筑遗迹主要分布于发掘区北部及南部,以南北两座建筑基址为代表,反映出该建筑群至少存在东西两组院落,布局规整,皆为正南北向。
正府街遗址明代建筑规模较大,实用性建筑构件极多,青色琉璃瓦占比较高,根据明代天启成都府志图标识,其地理位置在明蜀王府北部萧墙外,推测应为明代郡王庆符王府。
△根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提供的明代晚期成都府的位置分布图,庆符王府在蜀王府(今天府广场)的东北边
△根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提供的考古遗迹航拍图,图中红点处为明代郡王府遗迹。
南侧建筑基址还保留着部分地砖、排水沟及房屋垫土,地砖由大块方形红砂石砌筑;北侧建筑基址四周有卵石拼砌的散水,砌筑考究。
在整个发掘区明代地层及灰坑中,出土大量仿木建筑构件,包括琉璃龙纹瓦当、滴水,琉璃凤纹滴水,琉璃斗拱,琉璃脊筒、龙吻等脊梁上的大型构件以及龙、狮子、麒麟、天马、海马等屋脊走兽。
△明代龙纹滴水
△明代仿木斗拱
△明代龙纹瓦当
△脊梁上的小兽
考古工作人员表示,这批明代脊兽是本次考古成果的亮点之一:当时的普通人家里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故宫房顶上才能见到,往往在寺庙或者郡王署、王府才会见到。
唐宋建筑遗迹唐宋时期建筑遗迹,主要分布于发掘区中部,根据建筑磉礅打破关系及出土瓷器,修建年代至少可分晚唐、五代与宋代三个时段——
△唐宋时期建筑磉礅平面
考古工作人员在图纸上复原了建筑格局:这是一个三进的院落,*色为中轴线,蓝色区域为天井或过道,红色区域为七开间的主体建筑。
考古人员在解剖磉礅中发现了少量瓷片,以晚唐五代时期的邛窑为主,如大饼足或玉璧足碗,低温青*釉绿彩瓷片等,结合上下地层出土遗物判断大部分磉礅始建年代为五代时期。
△主要于南宋时期使用的一口古井。井里出土了许多文物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明代这一片都是蜀郡王府的建筑
在清代成为民居
不同朝代出土器具也不一样
清代多为民间用具,明代文物多为琉璃瓦等
古今重叠最明显的证据
直接看地层↓↓
第一层是近现代的房子
第二层是清代的废弃堆积
第三层是明代地层
第四层是元代地层
正府街遗址考古负责人唐彬表示:“这次的发掘是个很大的惊喜。”
“出土的一批瓷碗、瓷盏、瓷罐,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帮助比较大。能让我们更好地研究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因为宋代社会有饮茶的风气,瓷器是研究当时的主要的实物材料。”
“而明代,是我们发掘的确切的庆符王的郡王府的所在,是作为一个古今的历史节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节点来推断明朝其他相关建筑的情况。同时,本次出土的建筑构件,对我们复原明代郡王府的建筑方式,也是不可多得的。”
一铲下去全是宝!
成都作为千年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果然不是盖的!
综合:川报观察、成都日报锦观、红星新闻、成都晚报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