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枕荷逸韵
TUhjnbcbe - 2020/12/27 13:17:00

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枕荷逸韵·李寿友与花相宜·袁苹双个展

开幕时间:.4.:30

展览时间:.4.22—05.04

李寿友.枕荷逸韵

李寿友,年生于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幼时喜画,对古人作品心追手摹,潜心研究。一山、一石、一花、一草、微心所致,博养身道。

心中的那朵莲

若品群芳,高洁莫如梅,闲静莫如菊,幽逸莫如兰,富贵莫如牡丹,而菁华绝胜者荷也。静静观荷,眼前之荷似开还合,似孤还群,似隐若现,清雅脱俗之质如少女般沉静,羞涩,清寂……

李寿友.碧水逸韵.写意.x51cm.

李寿友.水凝妆.工笔.86x34cm.

我喜荷,画荷乃至爱荷,遂将画室取名“枕荷楼”,枕荷楼外有方塘数亩,春来绿柳扶风,夏秋之时,翡翠一池。我不在乎把荷画到哪种程度,而看中的是眼前的荷花能否提炼出有别于世人的笔墨效果。茶余饭后常常漫步荷池间,看荷,观荷,有时甚至发呆……枕荷楼过雨,水烟初上,又是另一番光景,烟云笼罩在枝与干之间,虚虚实实,散散漫漫,遊气濛濛,向晚未归,素月分辉。欲扶摇而上举;芰荷共影,孤轮移光,既旁展以抒卷,烟水阔,翠盖重,瑶袂玉沙笼,清光初透几痕风,倚栏凉夜,归梦系芙蓉。此等气场无法复制!提笔泼墨,点染拂写,摒弃杂念,全然孤注,那一刻是我对荷花的思考和灵性的内心状态,并自诗曰:绿柳堤外数声钟,翡翠一池送晚风。疑是浣纱西子意,波光倩影水朦胧。

李寿友.琳殿缥缈水佩裳.工笔.55xcm.

漫步盛夏荷池,芙蕖会出乎意外地在炎凉之际开出碗口大小的花,如出水仙子,如膏似脂,花瓣有繁有简,瓣纹依稀,色泽温润。晚风拂过,沁人心脾,如痴如醉。有时会忍不住伤感,回到青花一样的宋词里,体验那份莹润———“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可远观而不可近亵,而女子的一生也应像莲花这般素恬淡雅,姿态内敛,早已芳香四溢。

李寿友.雲羅境.写意.24x45cm.

画者应该是个敏感体,春醒夏茂,秋凋冬残,花开花谢,有时风雨吹落枝干上的一片叶子,飘摇落地,让我看的入神,感怀,感怀着对时序变迁的无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风来,又怨身无挽住东群计。而自然如旧,岁月流逝,草木荣枯,此乃画者的孤独与徘徊,是生命的感知,这感知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或将其蒙养于心,消融在一张张素纸之中,留下的是我体验到的那份莹润,这便是我与荷的融合!

李寿友.翠盖琳琅.工兼写.27x86cm.

李寿友.菁妆穆穆.写意.32x70cm.

李寿友.天香.写意.34x70cm.

袁苹.与花相宜

袁苹,字秋实。《四川花鸟》执行主编。酷爱国画,师从著名花鸟画家陈承基先生研习花鸟画。出版《名家课堂-袁苹画梅》(四川美术出版社)

笔墨是我一生的修行

我出生于一个酒乡画城,那酒是川中名酒,有着春水般甘甜与绵长,那画,是民风璀灿,代代传承的绵竹年画。酒画风发驰行的故乡,又有数不尽数的灵秀山水、风物。故家族世代躬耕务农,并无文脉直接的传递。

我却独喜中国画,在某个独然觉醒的时刻,如痴如醉热爱上了渊深又灵出的中国笔墨。这缘由,除了灿烂年画的薰染,也许还是被家乡灵秀的风物滋养焕醒。青山绿水,阡陌禾稼,幼时即被如画如诗的自然田园环护,家屋被大片竹林簇拥。我在那里生,在那里长。春食竹笋,夏乘竹风,秋观竹影,冬听雪压竹折声。一抹四季韵味各不相同的竹之灵姿,便有多少笔墨难以穷尽的诗情禅意。

袁苹,春息,34x34cm,

袁苹.春鸟.35x35cm.

袁苹.花开春雪中.48x46cm.

有时,我会默怔许久,从书房林林总总的历代经典画卷中随意抽读一帧。无论山水、花鸟,那古老的笔墨画意,并没随时光远逝。我总感觉画者仍在,通过一管悬空抖落的笔墨与我共时空说话,我有时似乎懂得,有时却一脸茫然。目光落在画面上,笔墨线条间,心却游移很远。也许大师就是这样,心智洞开,便可通灵万事万物。而万物灵开,便借助他们独异的笔墨和胸襟,静静归返到恒久无损的画境中来。总有一支笔、一些人,因而成为后世一再仰敬、温习的庙堂。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的真意,总为智者仁者所得。而之所以得,却每每也是耗其一生的孜孜修行和背负。

袁苹.含笑.39x31cm.

袁苹.小树留春.63x57cm.

“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我无数次问和须菩提一样的问题。问得久了就开始慢慢梳理自己人生的所历。许多人和事,都如过眼云烟,真正和我相依的是那竹管柔毫,素宣笔墨。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手握竹管,在静静的画案上落下一笔,我就会安定下来。

——袁苹

袁苹.鸣秋.35x35cm.

展览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枕荷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