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晨,打开手机,刘明的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今天是记者节,我依然走在路上,依然是记录生活的作者。写文章,拼来拼去,最终拼的是你的文字。不是拼你的头衔和本本”。同时,他还链接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记者节:你都“曾经”了,为何不理想?》。文章里的许多感叹,触动了我的泪点。
刘明是我毛十九的同学。男,湘西人,中新社原记者,十八洞村、大汉控股集团、城头山、马拉河等单位和景区宣传策划顾问,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他的履历充满着传奇色彩。他曾经的记者身份,让他在这特殊的节日有了新的感叹。
另一则《报纸可死》的消息同样触动了我。说的是,记者节前夕,成都晚报注销了,不仅仅停刊,编制都撤销了。这意味着,这家报纸彻底死亡了。传统媒体的衰败,让有些人灰头土脸,但他们并没有弄清楚因何而败。他们只知道是新媒体打败了自己,可是,新媒体是什么,在做什么。
报纸可死,媒体人却不能不活。于是就有了一个新词叫“转型”。可是,很多人对转型似乎存在某种误解。他们认为把报纸上的东西搬到网上就叫转型,结果转型转型,越转越不行。
于是,网上就有了撩人的段子:
“靠父母是富二代,靠和陌生人聊天把钱赚了,才是光荣的媒体打工人。”
“对象不是我生活的全部,采访对象才是”。
“写稿赚不了几个钱,但多写几篇稿可以让你没有时间花钱”。
……
看了这些段子,作为曾经的“记者”,是不是感到鼻子一酸,然后,故作镇定地哈哈一笑呢?
回到今天的主人公刘明,他算得上一个先知先觉的人。因为他需要养家糊口,所以他悄悄从传统媒体溜岗了,早早地拥抱了互联网,然后在新媒体混得风生水起,实现了真正的财务自由,也算是抱得美人归了。如今,在业界,他的名声和他的名字一样,堪称“流量明星”。
在毛十九,有人喜欢刘明,喜欢到可以用来膜拜的程度。因为,他随便发一个什么东东,就可以上今日头条、就可以上中新网等诸多新媒体,仿佛今日头条、中新网就是他们家开的。他的粉丝更是不计其数。倘若振臂一呼,一定应者云集。不信,看他的文章点击量,看他的文章打赏,随随便便就可以十万加。对于想一网而红的小哥哥小姐姐,自然想套近乎,取取经,那是极自然的事,无可厚非。
在毛十九,也有人不喜欢刘明,不喜欢他吹牛,不喜欢他推销自己。不喜欢他在开学典礼上,长篇累牍地介绍自己。不喜欢他在群里霸屏发自己的文章。不喜欢他在拍照的时候总是挤在最前的C位,让人家无照可拍。不喜欢他拍照后总是忘了发到群里,害得人家摆足了造型,却迟迟看不到自己心仪的照片。不喜欢他因陪人喝酒借故不参加毕业晚会,却在晚会后一个人伤感地在酒店门口卖醉狂欢。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在毛十九这个集体,刘明总是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因为刘明,似乎在班级隐隐约约地形成了舆论场的两极。一场场大辩论,在毛十九班级群里展开。双方辩手势均力敌。我等吃瓜群众眼拙手笨,一觉醒来,竟不知群里发生了什么?于是,一层层的爬楼往上翻,也没弄清事情的原委。当然,这种辩论气氛热烈点,但语言都非常和谐,即便是带有个人色彩的调侃,也充满着友善,没有影响团结的大局。
认识刘明是在来毛院前,在同学群,我们互加了好友。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他的文章《四十六岁感怀:我永远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说,人们追求梦想,除了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初恋般的热情和付出牛马般的劳动,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支撑他这种生活的,毫无疑问是文学梦。
刘明为了追逐他的文学梦,这些年,他追寻沈丛文先生的足迹写了十多万字。他每月要回湘西永顺看望老父亲,捕捉父亲山寨的点点滴滴,记录父亲山寨生活的变迁。从刘明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他不仅是一个孝子,还是一个有情怀的写作者。这是刘明给我的第一印象。
刘明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在开学典礼上的自我介绍。85个人的班级,大家都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刘明却慎重其事地自我介绍了足足有7-8分钟,他像侃大山一样的侃着他的传奇经历,从湘西到省城,从十八洞到大汉集团。故事很精彩,可惜,当时主题不在讲故事,听故事的氛围不对,不禁引来一片唏嘘。
再后来,刘明成了我们散文二组的组长。每次传达班委指示,每次组织学习讨论,他都一丝不苟,特别认真。在听了谢宗玉老师讲授《后科技时代的文学生活及写作模式》后,他立即组织我们学员讨论,整整四个小时,座无虚席。他不仅分享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而且给了每一个学员发言和表达的机会。讨论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同时,还引来诗歌组、小说组、网络组、乃至*班学员来观摩。
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刘明就不太参加集体活动了!宁乡的班级活动他没有参加,毕业晚会他也没上台。他似乎在躲避每一个现场,却又不经意地在每个现场出现,从未曾缺席,他总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他每天会把学习心得和视频发到班群与大家分享,每天会把重要的活动发到媒体报道,他总是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初恋般的热情和付出牛马般的劳动在奔跑着。毫无疑问,刘明是优秀的,是努力的,是真诚的。
有人说,客观地承认别人优秀,往往是一个人真正走向优秀的开始。一个人一旦不希望对方好,就不会认可对方的优秀,总会从鸡蛋里挑骨头,总会认为人家的好存在猫腻和水分。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是喜欢刘明的。尽管他没有邀我一起去大汉集团参观,尽管他承诺带我们去吃“牛头宴”也没兑现。但我心里还是由衷地喜欢他。大汉集团没去,就留下念想吧!而“牛头宴”没有兑现,那何尚不是一件好事呢?那头牛因为我们没赴约,又活下来了!仍然会在他父亲的山寨里挺起脊背,默默耕耘。
写就此文时,刘明又出发去了湖北恩施来凤,或许是为了追逐文学,或许是为了追逐文学以外的生活。他在努力向前奔跑着。我们祝福他!因为,奔跑向前是男人最美的姿势。
早起的昆虫,湖南湘潭晓霞山人。毛十九学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著作《雕虫小记》《雕虫履记》《片言片语》三部。
以文自娱欢迎转发
谢绝大额打赏
早起的昆虫您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