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影/张开
清鉴/刘奇晋题签
清鉴书院微型期刊
(/12/25总第期)
刘东父先生(~年)
刘东父先生,名恒壁,字东父,号乐无居士、旷翁等。年生于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受家庭熏陶,从小喜爱诗文书画,并受到良好教育,为后来这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年入尚友书塾,从学于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东父先生的四叔刘咸炘。
今年冬月15(年元旦)是东父先生诞辰周年的日子,我们特编发东父先生的书画作品和刘奇晋先生的纪念文章以志敬仰和纪念!
◎治学谨严重在立德
刘奇晋/文
“治学谨严,重在立德”,是陆石先生年参观“刘东父遗作展览”留言里的一句,是对父亲一生及所亊书法的高度概括,因以为题。
父亲东父先生名恒壁字东父,号乐无居士、旷翁等。祖籍四川双流,光绪二十八年冬月十五(年12月14日)出生于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青年时入刘湘幕府,曾任《济川公报》总编辑、《川康通讯》社社长、《国难三日刊》社社长、川康绥靖公署秘书处处长、民事处处长等。年退职回家,以鬻字为生。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后,长期在省文史馆和省*协从事文史资料的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年6月病逝,享年78岁。生前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协委员、省*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有《旷翁书画》《旷翁诗钞》《刘东父书洛神赋》等行世。《双流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年)有传。
行书诗稿
二
受家庭熏陶,父亲从小喜爱诗文书画,並受到良好教育和严格训练。在书法方面,初以祖父(桂文字云坳,光绪进士,官至广西梧州知府)、外祖父(李汝南字湘石,优贡,著名书画家)的字为范本,继习赵松雪书,得其清秀可爱。14岁入尚友书塾,从学于四叔鉴泉先生(名咸炘字鉴泉,号宥斋,著名学者、书法家)。在四叔的指导下,改习颜真卿《家庙碑》和郑道昭《郑文公碑》《论经书诗》等,笔力渐次雄強。17岁那年,外祖毌生日,父亲作寿诗四首用郑碑笔意写成,装裱成四条屏敬贺,颇得舅父、书画家李少湘夸奖。受四叔书学思想的影响,父亲从此走上了碑帖並重、碑帖融合的书学道路。
山水斗方
24岁到重庆以后,白天工作,晚上仍坚持练字,即使盛夏酷暑,挥汗如雨也临帖不止。在重庆的10年中,书法仍以学习为主,颜、赵楷书和郑碑以外,又增加了汉隶和苏轼、米芾行书的学习,同时留心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在父亲住地附近,蒲伯英先生开的养拙斋裱画店是他常去的地方。一天,一堂新裱的寿屏吸引了他的目光,是张船山用行楷间草书写的,既端庄又活泼,没有通常用楷书写寿屏的呆板弊病,颇受启发。此后,他亦用此法,大受欢迎。在重庆时求字者渐众,名声也随之大了起来。
年回成都以后,父亲开始专心研习王羲之书法,在《圣教序》上下的功夫最多。学习方法亦与人不同,用写六朝碑的方法放大悬肘临写,颇得友朋称道。解放后,学习的重点则转移到篆书和草书上面,临写最多的是秦汉小篆和孙过庭《书谱》。
父亲对临帖十分重视,在临帖上花了许多时间。他说,书法书法,法在字中,临帖绝不能偷懒。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几乎天天要临帖。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他在创作上能左右逢源,往往是一挥而就,很少有重写的情况。临帖不但是他学习的需要,也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回家看望父毌。碰上毌亲正在劝说患水肿病的父亲放下毛笔去睡觉,父亲却说:“不,这就是我的休息。”说完,继续临帖。我相信父亲说的是真话,但想不通,写字怎么是休息呢?直到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真切感受到它的妙用。写字,特别是临帖,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花鸟轴
三
父亲的书法,由于深入传统,碑帖融合,文史涵养,长期磨砺而各体兼擅,他的端庄流丽、淸新隽永的个人书法风格,受到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和喜欢。
他的作品曾参加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一回中国书法展览”和年在沈阳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他去逝以后,又于年和年在成都举办过两次颇具规模的个人书展。他的遗作也被收入《民国时期书法》《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近现代名家书法大成》《四川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集》等大型辞书、专集。至今,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公园、新都桂湖、邛州文君井、都江堰伏龙观、眉山三苏祠、峩眉山等风景名胜仍悬有所书楹联匾额,供游人观赏。
行草斗方
他的书法艺术不但在川渝两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内也有很好的评价。年,中国书协四川分会在成都举办的“刘东父遗作展览”,是为老人家举办的首次个人书展。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诗人、书法家李国瑜先生参观展览后在留言簿上题诗二首,诗云:“双江刘氏久名扬,两百年间翰墨香。凤起蛟腾逢盛代,垂珠滴露楮生光。”“刘公墨妙擅风流,相赏骊*韵最幽。行楷钟王神秀外,金声玉振画银钩。”著名作家、时仼中国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陆石先生参观时,我一直陪同。他很喜欢父亲的书法,看得很仔细,还边看边说,赞赏不已。他在留言簿上写道:“刘东父老先生一生治学谨严,重在立徳,是我们后辈应当努力学习的。”评论精确,掷地有声。的确,父亲是“治学谨严,重在立徳”的。所谓治学谨严,就是在艺术上注重学习、继承、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在学习和创作上精益求精。而重在立德,则表现在他从不以书家自居,亦不以此为金钱名利的敲门砖。相反,则用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毎作书,无论自撰还是抄录,十分注意社会效果,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年夏天,著名书法家、时任上海《书法》杂志副主编的刘小晴先生来成都时曾作客我家,看过父亲写的字后对我说:“把尊大人的字和沈尹黙、潘伯鹰这些先生的字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卓然大家!”
山水斗方
为纪念父亲诞生周年,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年12月,由省文史馆、省民革、省文联和省书协四家出面在省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刘东父先生书法艺术展”,开了书法和诗词两个研讨会,出版了《旷翁书画》。这次活动受到社会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