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吃粽子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但粽子在食用上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才能健健康康的吃粽子呢?
进食时间吃粽子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可不是想吃就能吃,满足了食欲,却伤了肠胃。最佳吃粽子时间是早晨或中午,放在晚上都有点勉为其难的意思,更别说半夜加餐了。
粽子并不“普通”,它主要由难消化的糯米制成,要在体内充分消化,需耗费很长时间、刺激更多胃酸分泌。而半夜正处于人一天中的“半歇业”状态,此时强制其消化高难度食材,很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如肠炎、胃溃疡等。
食用不宜过多粽子属于主食,等同于我们的米饭馒头,一天可以吃几个粽子?不要眼大肚皮小哦,毕竟粽子“内容”五花八门、个头大小不一,人和人的体质和消化能力也千差万别。但是建议:一天最好别吃超过三个正常个头的粽子,尤其是肉粽或含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还得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减量。
粽子绝不是零食或甜点,一个普通肉粽,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不要辅以大鱼大肉,最好配上清粥青菜,即营养均衡,又帮助消化。
巧妙搭配健康合理:
吃粽子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水果,这样一来可以起到助消化的作用,二来也可避免因食用过多而引起恶心烧心之感,或者搭配一些萝卜、青菜、黑木耳等食物,即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又可达到均衡营养的作用。而且粽子一定要趁热吃,特别是肉类、蛋*类粽子更要趁热吃。一来糯米冷却之后会变硬,不好吃,二来,粽子通常都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更不宜冷吃。
特殊人群选择慎重:
老人、儿童、体弱者:每次宜少吃一点,最好选迷你粽子,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比较合适,不加油不加肉的最好。
有肝胆腺疾病的人群:尽量少吃粽子,要吃也要蒸透了分餐少食;同样,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果贪吃太多粽子,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所以务必在普通人基础上减量进食。
肠胃功能不好者:吃的时候要慢一点,细嚼慢咽。油腻的肉粽最好敬而远之。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较高,会引起患者血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节制进食的同时,还应认真挑选粽子品种,避开含糖量太高的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这些粽子,或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
营养搭配健康窍门:
首选高纤低热:多选配料为杂粮、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的健康棕,不仅可以增加膳食纤维,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肉粽现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我们尽可能选用瘦肉,鸡肉或鱼肉的粽子,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细读营养标示:现在正规厂家包装粽已经开始标示营养成分了。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因此,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购买符合个人所需粽子,才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哦。
食物巧妙搭配:一定不要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部分人体所需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搭配时令蔬菜,两餐之间来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能减少胃肠负担。
合理健康吃粽子,美味营养之余还能肠胃无负担轻轻松松过端午~
(′°????????ω°????????`)
二妹子只想健(an)健(an)康(jing)康(jing)的吃个粽子...
专家简介
李宏宇
营养科副主任,高级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四川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常委/副秘书长,成都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晚霞报等多家媒体特邀嘉宾。
擅长: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呼吸、肾病等慢病及手术前后病人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对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亚健康人群的营养指导、健康教育、体重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营养每周一下午
本期编辑:郑雯
图文来源:营养科
医院
总服务台:-
预约-(本部)、(草分部皮肤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