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向离世后捐赠遗体的医生们致敬
TUhjnbcbe - 2020/11/27 18:51:00

他的双亲和妻子,忍着悲痛,尊重了他的遗愿,将他的肝脏、两个肺脏、两个肾脏、两个角膜和皮肤组织全部捐献。

5月31日,医院烧伤科进修生宋巍突发脑干出血。前天晚上,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4岁。

(宋巍生前照)

宋巍创下上海市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捐献器官和组织最多的一例:

4位患者获得重生,2名患者重见光明。

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虽然他走了,但是捐出器官可以拯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他活着时就表达过以后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愿望。——宋巍的妻子

是您给了我舅舅第二次生命,肺移植手术很成功,向您致敬,请一路走好!——受捐赠者家属

在医疗界,还有这样的医生,为医学的发展,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做出了贡献,受到世人尊敬。

使命

生前治病救人,身后教书育人。

(杨振华教授:西南地区胸外科奠基人之一)

“父亲从解剖到胸外科,又从胸外科回到解剖,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他刚从英国赶回来的二女儿代表家属讲话。

年4月23日,9时许的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有个地方,气氛格外的肃穆凝重:川大解剖研究室。因为里面正举行着西南胸外科奠基人杨振华老教授的遗体捐赠仪式。

冒雨赶来送行的有上千人,包括老人的故友、后辈、病人、学生。

多年来,因为供医学解剖的尸体一直缺乏捐赠,杨振华很早就有了将自己遗体捐献给医学员用作教学的想法。

杨振华老教授的的家人按照遗愿,将其遗体捐献,供学生解剖;解剖后,骨架将制作成教具,永远为医学教学服务。

倾其所有,为医疗事业“奠基”。

(邓显昭老先生:四川省泌尿外科主要开拓者,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

“我和你母亲医院解剖室,你们要尊重我们!去世后不设灵堂,不搞追思会,不搞告别仪式。”邓显昭在生前这样嘱托。

邓显昭老先生从医65年,是四川大学医院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

遗言里,他说:我们医院因故或因病救治无效,在心跳停止后,立即按此号码通知我校,通知他们立即来接送遗体去进行药物注射,以保养遗体组织的质量。

根据遗愿,年11月18日上午11点50分,邓老遗体被送至华西解剖教研室,进行遗体处理。

除了以上两位老先生外,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杨光华等多位老专家都在仙逝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成为永远的老师。

理由

为什么这些医生死后都选择捐赠遗体?根据遗体用途的不同,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因:

1.救死扶伤的天性:如宋巍一样,将器官捐出,让更多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

2.为医疗事业发展:因为用于解剖的尸体的匮乏,很多医生愿意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类遗体捐赠一般先供解剖,后制作成骨架教具。

时间

我们处于一个巨星不断陨落的时代。

我们相信,即使时间如何流逝,他们的万丈光辉也不会被冲淡,他们的积淀会改善很多问题——

医疗技术、临床学术、市民捐献意识、医患关系等等。

感谢他们为医疗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成都晚报、澎湃新闻以及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离世后捐赠遗体的医生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