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人与成都丨隐藏在人民公园对面的神秘大杂
TUhjnbcbe - 2020/11/20 12:22:00
白癜风能自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89.html

老建筑是市民与历史对话的纽带

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同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在成都的老建筑里

还藏着许多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

人民公园正门右手斜对面的祠堂街38号内,有一座川西风格的大杂院,与周围错落有致的高楼相比,这座大杂院显得有些旧。

如果不是门口的灰墙上一块牌匾,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就是《新华日报》的旧址,更无法去想象它当年辉煌的历史:

年至年的8年间,这个不起眼的大杂院曾是《新华日报》成都分馆的办公场所,中国共产*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成都市青羊区文管所所长金兰介绍,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先后在这里建立了7个支部,设立*的秘密交通站和联络站,传播*中央的声音,发展*的组织,培养*的干部,广泛联系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重要人物先后来此工作过。

秘密据点“余则成”在此接头

冬日的清晨,推开锈迹斑斑的狭窄院门,走过一段青砖铺就的小路,一栋三层围合式的旧阁楼跃然于眼前。

59岁的尹大姐住在院内的第一层第一间,她已在此居住36年。对于这里曾是《新华日报》旧址的办公场所一事,尹大姐最初并不清楚,直到后来听婆婆说起这段辉煌的历史后,她才有所了解。

同样住在一层的严大爷比尹大姐早搬来两年,对于过去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严大爷虽然断断续续听人说起过,但了解的并不多。

“听老一辈的讲,这里最初是成都的青年旅社。当时不少名人来到成都后都住在这里,《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的职员也都住在这里,相邻的祠堂街40号也是他们的办公地之一。这里还是共产*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重要人物先后来这里工作过。”

指着自己的房间和尹大姐的房间,严大爷说,这些房间当年都是《新华日报》成都分馆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

年月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办,是中国共产*在国民*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年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馆迁往重庆继续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大事记》记载:

“年3月2日,汉口《新华日报》在成都祠堂街03号(原号码)设推销组,罗世文任主任。”

而祠堂街38号也就成了当时共产*地下组织进行革命的重要据点,《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的职员就居住在此。

谍战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的特工余则成,主要原型是黎强——中共打入国民*内部的秘密特工。潜伏期间,其身份只有周恩来、董必武等极少数中央领导知道。当年他在成都活动时,与组织秘密接头的地方就是祠堂街38号。

年3月5日,《新华日报》成都分馆离开祠堂街38号撤到重庆。

严大爷透露,年《新华日报》成都分馆成为了建设银行的职工宿舍。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行职工宿舍开始搬迁,房管部门将这里重新规划并将房间分租给了部分从牛市口片区拆迁来的市民。

周恩来曾在二楼居住由于修建年代已久,顺着一楼爬上二楼时,楼梯“嘎吱嘎吱”响个不停。楼道被各种杂物填满,一间挨着一间的房间,织缠在各个角落的电线……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时光倒流,将人带回到当年报人们为理想、为抗日穿梭上下的繁忙景象。64岁的王先生常听父亲说,当年《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就在这里的二楼办公,他们经常开展活动,还经常到42号的茶社去喝茶,以作掩护。年从双槐树街(水井坊附近)搬来的康大姐家住在二楼中庭的右手边,或许是经常有人来拍照游览的缘故,正在悠闲吃着午饭的康大姐对于外人的到来表现得相当平静。简单寒暄后,康大姐终于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有40多个平方,装修的时候除吊了一个顶外,屋内的一切布局,包括门、地板我都没有换过,一直保留着它曾经的模样。”康大姐说着,客厅和卧室由隔断隔开,房间内只简单地粉刷过墙壁和吊顶,虽然整个面积小光线也不好,但康大姐却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客厅就是当年地下组织的会客厅,阳台是当年的厨房,现在被我变成了书房。”据了解,抗战期间周恩来为指导成都*组织工作,曾经多次下榻祠堂街38号,而他所住的房间正是二楼的某一间。康大姐认为周恩来当年所住的房间没准就是自己现在所住的房间,但有住户则认为是康大姐隔壁的那间(祠堂街38号附0号)。由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周恩来到底居住的是哪间房目前已无法考证。

来源:成都晚报

爱吃火锅,更爱喝茶,不爱没有阳光的天空;爱摆龙门阵,爱打望,不爱没有田园的水泥森林。爱这座城,她发展最快;恋这座城,她生活最慢。爱熊猫,也爱表达;爱互动,更爱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爱成都!

”在下面留言,和小微八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与成都丨隐藏在人民公园对面的神秘大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