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弯在北京
吴治黎
北京最老的公交线路7路车,号称“北京风情观光大巴“,它沿途要经过众多的胡同,从动物园(西直门方向)开过来,穿过新开胡同等5个胡同后,第六站便是西绒线胡同,即我居住的小区。小区门口有一个公交站,下车来向东步行约米,就是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国家大剧院。在蓝天白云下,向东望去,它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巨型鸟蛋,倒卧在微波荡漾的人工湖泊中,银色的蛋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烁烁的光芒,与不远处的天安门城楼交相辉映,壮观极了。这座造型别致的庞然大物,加上人工湖泊的面积足有12万平方米,是成都天府广场的1.5倍,而与之毗邻的天安门广场,面积更是有44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天府广场,每当我投身于广场宏大的胸怀中,都要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首都,最大的广场,没有之一!试问,哪一个国家的首都广场,能与之比肩?紧傍广场的西绒线胡同,是与宽广美丽的西长安街并行的一条小街,居住于此,每当“灿烂的早霞,升起在中南海上”时,我便听见西长安街电信大楼的时钟,奏响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钟声传遍十里长街,不论是整七点或八点,它便每每提醒我,这里是北京,这里是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又一个早晨来临了,那感觉真好!作为一个寓居于这北京中心的退休老人,我最喜欢在晨昏时分,去西长安街至天安门一带溜弯。从西绒线胡同穿出来约米,便是车水马龙的长街大街,这儿街宽米至米不等,双向十车道,够宽移长,一直向东延至东单建国门外。街两边不仅有红墙*瓦的古建筑,亦有中南海、中宣部、中组部及工业信息部、民航大厦等高大上的中枢机关和部门,即便是绿荫下的人行道,也十分宽敞,足有五六米。唯一与众多大城市不同的是,街边时时均有两人一组的武警士兵,迈着出操的步伐,来回逡巡,他们*姿标准,高大威武,俨然是首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人说,他们是北京秩序的名片,即使在今年首都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们戴着口罩巡逻的身影,擎起的便是京畿天空的一方安宁。在今夏,在太平洋彼岸,美国纽约等城市爆发种族骚乱狼烟四起时,北京,北京,却是全世界中,秩序井然与最为安定祥和的城市!自然,我也意识到,徜徉于北京的大街的自由和幸福,这种安全感,又源于首都严格的治安措施。与别的任何一个城市和街道不同,由西长安街至东单一带(含天安门广场),公民往来,需主动配合,向民警值勤点,出示身分证方可进入。傍晚散步时,我常要在中南海对街的值勤点,向民警出示身分证通行,一次忘了带身分证,当我熟练地报出自个的身分证号时,民警手中的“掌中宝”,立即显示通行。那值勤警官还啪的一个敬礼,说,老先生你记忆力真棒,谢谢配合!警民关系在此融洽极了,我丝毫没有被盘查的不悦,反而非常轻松。入夜,环绕国家大剧院那片湖泊,溜弯的人不少,这里不只有和我一样的居民,更多的还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有的摄影爱好者,还架着相机,静静地候着大剧院夜晚的变脸:7点半刚过,巨型的鸟蛋,瞬间变成红色,通体红彤彤一片,忽而又变成晶蓝,蓝得耀眼,而后又变身银白色,闪着白光……在三分钟内反复循环,让不少初次来京的游客,啧啧惊叹!我虽是常客了,置身于此,也每每心旷神怡,深感常来此溜弯,是一种享受,由衷从心里赞叹,北京啊,你真美!注:本文所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和个人
作者简介
吴治黎祖籍江西临川,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作品多见于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及省外羊城晚报武汉晚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获全国及省市杂文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有杂文代表作《说三道四集》出版。
本刊系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四川省记者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刊。由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主办。
本刊编委会和顾问团队由会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和新闻系列高级职称专家若干人组成,由法人秘书长主编,编委成员为著名中青年作家、传播专家。
本会刊(《文艺船波》《船波文艺》)系四川经济日报副刊选稿园地。
本会刊(《文艺船波》《船波文艺》)系本会纸质会刊《蜀本》选稿园地。
本刊主编:徐建成
执行主编:吴微
文字编辑:亦敏
稿约:欢迎会内外朋友来稿,来稿内容体裁品种不限,包括文学、文艺、文化,包括文字、图片和音乐、音像作品。
欢迎在纸媒己发或待发的佳作投稿本刊。
来稿务请注明
“此稿作者授权《文艺船波》或《船波文艺》微刊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