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汉编辑穆晓东
年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全省户家庭获颁“四川省文明家庭”称号,苍溪县百利镇郁家沟村李丹家庭榜上有名。年11月14日,为了挽救患尿毒症的父亲,刚满18岁的李丹捐肾救父。她说:“只要能救父亲,我做什么都愿意。”
主动捐肾报答养育恩情
年,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突然传来父亲患上尿毒症的消息,听到这个噩耗,李丹的“天”塌了下来。“年我在校念高三,恰好那年一位同校的学生也因患尿毒症离开人世,当听到父亲也患上同样绝症的时候,我不知所措。”6月10日,李丹对记者说。
在广东查出病症后,李丹的父亲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两天一次的透析治疗,让本来就身体单薄的父亲身形更加消瘦。“难道是绝症就不能治愈吗?要怎样才能把他的病治好?”自从父亲生病,李丹的心思就全在父亲身上。
那年,李丹同时面临着高三升学和父亲病重的压力。医院与学校之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病情持续恶化,医生建议要想保住性命只有选择进行肾移植手术,只要找到合适的肾源就可以手术。当时还不满18岁的李丹主动提出和父亲进行配型,但立即遭到全家人的极力反对。最后在她向家人苦苦要求下,父亲才勉强同意去成都配型。
年10月,李丹和父亲的配型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时,李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满是欢喜,但父亲和母亲的心情却是更加沉重。再三考虑后,父亲又一次拒绝了李丹。
“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现在为父母尽点孝道难道也不行吗?如果没有爸爸,这个家就垮了,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李丹一遍又一遍地给父母做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家人。
众人帮助筹善款
父亲同意接受李丹肾脏移植后,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肾移植手术费用需要十多万元,这对李丹的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筹集更多的手术费,李丹开始向社会各界写求助信,寻求社会的帮助,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后也积极向校方申请援助。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成都晚报记者找到李丹,帮助她向社会宣传她的家庭。有了各大媒体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李丹的故事,也愿意伸出援手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渡过难关。在社会、学校、苍溪县人民政府共同努力下,手术费很快就凑齐了。
“提供肾源的人必须年满十八岁。”李丹在心里默数着时间。年11月11日,李丹在苍溪过完十八岁生日后,就和父母三人带着所有人的医院准备做肾移植手术。
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那一刻,母亲仍然劝着李丹:“现在反悔还来得及,没谁会怪你。”但李丹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当母亲签字的时候,李丹看见母亲的手不由得颤抖了,便安慰母亲要相信现在的医学,相信医生。
平淡生活希望同行
年11月14日,做好一切准备后,早上七点医生把李丹推进了手术室,在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她看到了亲人们眼中感动又担心的泪花。二姑紧紧拽着她的手不放,李丹面带微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
当李丹醒来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她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父亲的情况。下午四点,李丹父亲被推出手术室,手术很成功。在术后的调养中,不少社会医院来看望父女俩。休养一个月后,李丹顺利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父亲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调养一个月后出院。
父亲的命是保住了,但还需要终生服药,每月医药费需要一两万元。为了挣钱给父亲看病,李丹没有继续学业,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她在镇上开了一家小百货门市部,一边经营生意一边照顾父亲。
李丹说:“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下,我对未来生活是充满希望的,我们会积极面对生活,自力更生,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本文来源: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