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11),“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两个方面:
1、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长时间废寝忘食地打游戏,以至于放弃其他生活、工作活动,就可能会被视为“游戏成瘾”。
不过WHO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非常严格,当事人的相关行为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确诊。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玩游戏,就轻易断定他为“游戏成瘾”
世卫组织:游戏玩家并不一定“游戏成瘾”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不过,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它日常活动时,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研究专家赵敏表示,
“以往学界并未将这一常见于青少年的行为现象纳入疾病范畴,但近年来,极端个案与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戒断疗法让学者深入进行了研究。”
在她看来,游戏本身并无过错,但是游戏体验中的竞争和合作都与成瘾显著相关,“前者为正相关,后者为负相关,玩家的沉醉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心流理论,是一种在全神贯注状态下操纵的满足感。”于是,游戏精心设计的进阶过程、故事情节、任务成就甚至画面音效等都能让各种水平的玩家没有操作障碍地进入各自的“心流状态”。
不过,虽然游戏障碍将列入诊断分类,但也并非所有玩家都“游戏成瘾”。赵敏说,对自身状态有疑惑者可先自答以下问题,“是否在游戏上的时间花得越来越多?是否整天想着游戏,即使有更重要的事情也要玩?如果一段时间不玩,是否会觉得难以忍受?”
网友热议观点多多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也让网友们纷纷炸了锅……
同样是病,“网瘾”能请病假吗?
不止游戏会成瘾
不止游戏会成瘾
应该整治“网瘾”
“网瘾”是否算精神疾病仍有争议
据成都晚报报道,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发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引入了“互联网游戏障碍”(Internetgamingdisorder)这一概念。
因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研究中心对年轻男性的研究发现,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品成瘾者相似,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
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将“互联网游戏障碍”归类为“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国内,十多年来,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却一直坚持“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观点。针对这个命题,他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为“网络游戏成瘾”制定的9条诊断标准被收录到美国精神病学会年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
9条标准,满足其中5项,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虽然这份手册指出,网络游戏成瘾“缺乏定义标准”“缺乏流行病学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属于已确定的精神疾病。但陶然觉得,这就像网瘾入精神疾病的“草案”,“会在下一次修正后被纳入正式的目录中。”
青少年或成游戏成瘾重灾区
小学旁的饮品店门口,孩子们聚在一起玩《王者荣耀》(图片来源:泉州网)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72亿,而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约为1.96亿人。
据企鹅智酷公布的《中国电竞发展报告》显示,15岁以下的电竞游戏用户占电竞用户总人数的20%
有课题组曾在年和、年分别进行两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有加剧趋势。
“游戏成瘾”究竟该不该列为精神疾病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