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该局近日正式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我市民营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支持服务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涉及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保护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保护企业创新权益等领域,每条都是“干货”。
登记、注销更便利
“开公司”可在银行一次办妥
“《二十条》的出台,经过了数月调研和征求意见。”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工商进万企、问计放管服”活动,先后走访了余户企业,为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策提供了有力支撑。“调研中,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在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方面,“为了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办结时限,通过让数据‘网上行’,让群众少跑路,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其中,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推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广小微企业集群登记模式,推行商事主体“容缺登记”,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基本符合登记条件,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允许申请人作出按期补正材料的书面承诺,登记机关可先予办理企业登记。
“我局与8家银行机构签署了‘工商注册登记业务全程电子化合作协议’。创业者可到开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在工商登记专区自助设备上完成身份验证并依照全程网上登记流程提关业务受理材料进行审核,和*府部门‘不见一次面’就可完成整个企业设立登记流程。”全市首批纳入“*银合作”业务的银行网点共有个。接下来,市工商局进一步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都纳入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范围。
监管智慧化
建立“维权服务专家库”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二十条》推出多项举措。比如,依托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牵头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信用良好企业减少抽查频次,避免频繁、多头执法扰企;对投诉举报多,列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失信企业,加大抽查频次,实施重点监管,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可通过工商窗口提交书面信用承诺书,也可自行登录成都信用网提交信用承诺书,或者在企业门户网站、经营现场公示信用承诺书。对守信企业,主动进行信用承诺、履行承诺的情况将作为实施行*审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信用分类监管、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为诚信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该负责人介绍。
为了进一步满足企业的需求,《二十条》强调,将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在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再设立一个商标受理窗口,帮助支持和指导更多企业加强商标保护,提升品牌价值。《二十条》明确,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开展“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力争案件办结时间缩短30%;建立“维权服务专家库”,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处置恶意抢注、网络市场侵权假冒、海外维权等难题。
“包容审慎”执法
保障民企公平参与竞争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灵*。《二十条》从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大力开展反垄断治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方面,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今年底完成自查,坚决清理和废止阻碍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该负责人态度鲜明。
市工商局还将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治理: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对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公用企业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特别是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增加民营企业经营负担的行为;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毁谤、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管,严厉查处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民营企业驰名商标、有影响的字号、商业标识、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的保护。
“包容审慎”将成为行*执法新模式。该负责人介绍,企业初次违法且有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将依法从轻或减轻行*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将不予行*处罚。对民营企业和人员的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采取行*指导、行*约谈、责令改正等柔性措施。
成都晚报记者:何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