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融媒时代媒体的考核评价问题及改进 [复制链接]

1#
来源丨青年记者(ID:qnjzbj)作者丨张勇*

导读


  改良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媒体发展所需,更是时代所趋。

关于考核评价,各家媒体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方略,但各有侧重,难以令各方主体满意。本文将针对目前媒体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媒体考核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

1.不同平台、产品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均衡在融媒转型进程中,媒体产品的传播渠道逐步多样化,由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拓展至门户网站、两微一端,媒体在不同平台生产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对这些产品进行评价时只能分门别类地进行。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所刊登的内容形式也逐步多样化,而对不同形式的内容无法统一进行评价,只能分别进行评价。所以,在评价实践中很可能会出现平台间、产品间评价不均衡的问题。而且,如果同一记者采编的稿件被不同平台采用,则需要不同平台的评价人员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交流,做出较为客观的评判,但此举又过于消耗时间和人力。2.不同职位的考核评价不均衡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新职位,一人身兼多种工作角色已成为媒体工作的新常态。由于个体所负责的工作有所区别,所以只能对不同职位分别进行考核。这对于工作者来说是相对公正的,但具体到如何考核的问题则较难控制。由此可见,要实现对不同职位的公平评价是多么困难。3.不同部门的考核评价不均衡对媒体的评价而言,一般采取的是“传统渠道+新媒体渠道”综合评价的考核办法,综合考量两种渠道所产出的传播效益,这种评价办法是较为公正的,能够真实体现媒体在融媒时代的综合实力。但具体到媒体部门,则难以实现均衡评价。比如:在融媒转型过程中,很难实现人员的全部转型,总有些部门不能直接参与到融媒产品的制作中,如何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也是难点问题。此外,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步增强,许多媒体在考核内容生产部门时只重流量、不重质量,导致媒体内容频频出现问题,这也证明了现行的考核体系是存在问题的。4.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渠道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有着很大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的量化衡量,只有分门别类地进行评价。再者,如何对融媒产品进行考核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对内容产品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自然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由此可见,考核评价体系的统一还需媒体人继续交流、互动,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得出统一的结论。5.考核评价体系受限从目前情况来看,虽说在融媒进程中考核评价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但还非常受限,无法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例如:衡量一款客户端优劣的标准只能看下载量;衡量一则短视频只能看打开率、完成率;衡量一篇推文只能看点击率、转发数,而对产品其他方面的评价却没有涉及。这是由于目前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库还非常滞后,没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撑全面的考核和评价。6.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覆盖由于传统渠道和新媒体渠道的技术手段完全不同,无法运用同一个考核体系进行评价,只能针对各渠道特点进行分别评价,而后再将评价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目前的评价系统是无法覆盖媒体的全部工作流程的,在系统无法触及的方面则需要依靠人工的力量。7.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在媒体日常工作中,由于从业规范、内容生产等方面是有具体评价指标的,所以,系统可对媒体的这些“硬标准”进行客观评价。而对媒体在传播中所展现出的权威性、引导力、公信力则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系统无法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由此可见,目前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一些无“硬标准”的方面无法进行客观评价,媒体无法通过评价结果来总结自身的不足,自然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考核评价体系的改良策略

1.坚守*治导向*治导向是媒体的生命线,考核评价体系也要谨守*治导向,提升“四力”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提升意识形态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媒体工作者的*治素养,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产品。2.移动优先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移动优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考核评价体系要重新考量移动端的比重,促使媒体人的工作重心向移动端迁移。同时,由于媒体人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对此,评价体系要综合考量媒体人不同工作的比重,将融媒产品和专业考核纳入评价体系中,对媒体人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从简原则繁复的考核评价体系虽说可能会关照到各个方面,但无论何种体系最终都是由人来实施操作的,过于繁复的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评价失真。所以,笔者认为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尽可能遵循“从简”原则,虽说简单的体系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但操作便捷,稳定性更高。4.以人为本考核评价的意义不在于“评判”,而在于通过评判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使媒体能够更好地发展。而且,维护媒体良好运营的根本不在于“考核”而在于“管理”,所以在媒体的管理中要进一步完善薪资制度,秉承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原则,使人员与制度进一步融合,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评价反馈制度,使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媒体、为人员服务。5.按岗区分在媒体融合中衍生出了许多新岗位,这些岗位所担负的责任不尽相同。在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岗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评判。例如:可将岗位的职责、责任以及工作量、复杂性以指标的形式具象化,而后根据各岗位间的差别进行评判。此外,在考核评价中还要注意,在对工作量巨大的岗位或中枢岗位进行评价时应有所侧重,以保证这部分人员的权益。针对岗位工作超量的问题,可采用“岗位+超量”的模式进行评价,对超出既定工作量的部分进行特别评价,以此保证评判结果的公正。融媒时代,媒体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在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下,除了对既定任务的评价外,还要将“额外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内,才能激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以效果为重以往融媒产品的考核评价多是以点击量为重要考量因素,这容易导致部分媒体人为了追求点击量而生产出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从而导致媒体失范现象的出现。所以,还应将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让记者的注意力从浅表化产品转移至重大主题中,这既可以促使媒体人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产品,也可以使媒体产品更加多样化。7.重视数据的作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访问数、打开率、阅读数、下载量等都是重要参考数据。要依据阅读量、转发数、互动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