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曾书记,上次社区办的*史教育太有意义了,什么时候我们再办一场吧,我想让家人都来参加!”近日,记者见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崇德社区*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明秀时,有居民正在和她讨论社区开展的*史教育,她顶着头干练短发,一脸的笑容,显得十分亲切。曾明秀这段时间挺忙,不光在整理近期工作总结,之后还将和网格员一起到居民家中入户调查。
△曾明秀(右)听取居民建议
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崇德社区,不少人都说这儿是个情况特别复杂的社区,因为这里是龙泉驿区规模最大的农民集中安置区,2.4万余常住居民来自8个乡镇,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身份角色的转变过程并不简单。
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区,却被管理得井井有条、整洁文明,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堆满绿植的微花园、古色古香的微茶馆、明亮宽敞的美食阵地……几年时间里,小区环境得到提升、居民关系更加融洽,小区内还搭起“自助圈”,居民都说,这一切全靠他们的当家人——曾明秀。
担任社区*委书记以来,曾明秀积极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社区*员、居民将社区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家园。近年来,崇德社区坚持打基础、强保障、抓服务、激活力、谋发展,营造了一个管理有序、治安良好、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社区*委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基层*组织”“成都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称号。曾明秀也先后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共产*员、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成都市劳动模范。
听民意
“楼栋微治理”
社区居民合力寻求社区治理之道
△崇德社区环境优美
行走在崇德社区4个院落之中,鲜艳的*徽闪闪发亮,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崇德社区10年前刚刚组建时,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各种问题经常发生。
“刚开始,邻里之间时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居民对物业有意见时,情绪也容易激动,这都需要我们社区工作者去调解,那个时候我们工作量确实很大。”曾明秀说,等到矛盾发生后,再去解决矛盾,这样始终不能“根治”,要想解决问题,还得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要理性合法地提出诉求。
如何让社区实现有效治理,这华丽转身的背后,得益于社区*委探索实施的“楼栋微治理”,又叫“七微”治理模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精细化服务下足“绣花功”,曾明秀发动全员打通社区管理“脉络”,让社区更有人情味。
摄影文化楼栋、连翘文化楼栋、工匠文化楼栋、“大运”文化楼栋……每个楼栋都有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不是空穴来风,是根据每栋楼中架空层的特点来打造不同的楼栋文化。走进摄影文化楼栋,墙壁上挂满居民创作的原创作品,居民可以将自己的佳作主动张贴到摄影墙上与邻居分享。一张张好照片、一份份邻里情就这样在小小的楼栋里传播开来。
“现在的邻居,有时住在门对门都互相不认识,有了这个摄影墙,邻里之间多了分了解与信任,交流也自然多了起来,平时还能约着一起散散步,接送孩子什么的,很有人情味。”社区居民王奶奶乐呵呵地说。
以上只是“七微”治理模式中的“微”文化一环。除了每一栋楼有不同的特色外,楼栋里还设置有“微”*建、“微”分享、“微”茶馆、“微”花园、“微”互助、“微”制度。
“董师傅,家里的洗衣机坏了,可以帮忙修一下不?”“要得,马上到!”邻里互通有无,这样的场景在崇德社区经常发生,无论是管道堵、家断电、电脑维修,都有人干。这是楼栋探索治理中摸索出的“微互助”。楼栋邻里志愿者在公示栏里留下电话,展露自己的“绝技”,只要邻居有需求,随时可以拨打电话,志愿者将立即前往提供服务。
“面子”打造好了,“里子”也不能落下。利用微治理打造出的温馨空间,需要一套成熟的微治理机制来支撑。走进E1区7栋楼架空层,上百平方米的空间走廊被充分利用,“微互助”栏,“微*建”栏、“微分享”栏等内容逐一呈现。
“微”*建最贴心,“有困难,找*员。”社区把*的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成立楼栋自治联络站和楼栋“微”服务机构,公布*员的联络方式、特长和承诺,发挥*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为居民服务。
“微”茶馆最接地气,在楼道墙面规范安装橱窗、悬挂名言警句;适当空间安装小憩座椅、棋牌小桌椅,规范公共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微”花园最美丽,社区动员楼栋居民摆放认捐、认养盆栽植物,让大自然中的美丽之花绽放于楼栋空间……
共享单车、电动车不再随意摆放在楼道内,“灰头土脸”的楼道“改头换面”,邻里互助“社区达人”信息上墙了,居民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烦心事。“楼栋微治理”建设让共建共治共享成果遍地开花。社区通过与居民的不断认识和实践、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社区环境越来越美,“安逸”指数越来越高,幸福美好的“崇德”生活已经悄悄到来。
贴民心
建设安全韧性社区
民情坝坝会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居民在“7点民情访谈坝坝会”上争相发言
“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畅所欲言,能现场解决的我们一定马上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尽可能地寻找渠道给大家解决。”“我先说。”“我来说……”
作为一个拥有户、余人口的高度集中新市民安置区,保持社区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崇德社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化解矛盾。
“我们创新推出‘零距离工作法’,设置8个*员服务岗到居民家门口,开展‘7点民情访谈坝坝会’,实现*组织和*员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曾明秀介绍,社区常态化开展的“7点民情访谈坝坝会”,现场办公解决民生问题余个,推动矛盾纠纷在小区院落化解。
崇德社区有这样一部分居民,年龄偏大,但又没有达到领取社保养老金的条件。“这部分居民最缺的就是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一定要努力为他们解决好。”曾明秀告诉记者,通过区域化*建,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联系辖区的合作企业,努力为居民拓展就业渠道,尽快就近帮助这些居民找到工作。现在,社区以“惠民服务站”为载体,创办“崇德嫂子家*”“巧媳妇手工坊”“成都崇德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等社区企业,有效解决了居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此外,社区还创办了“市民大讲堂”,评选“崇德好人”,着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积极涵养“崇德为荣、立德而乐”社区精神,营造文明和谐、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
解民情
聚焦家门口的需求
居民物质精神生活双丰收
△“微”*建文化墙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东安湖体育公园迎来“首秀”,“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陆续展开,其中,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第十四届全运会资格赛在这里开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程转播此次比赛。
“这是一份机遇,更是一份责任,我们既要用好这个机遇,促进社区发展,更要有主人翁意识,为办好此次系列赛事出一分力。”曾明秀说。
办赛营城、抢抓机遇,崇德社区坚持敞开家门迎客,以开放之姿拥抱各大赛事,以社区之治凝聚办赛之力,将*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组织动员、基层基础、群众参与优势转化为迎接大赛、服务大赛、助力大赛的生动实践。
聚焦群众需求,以社区*委为核心,崇德社区充分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依托多平方米的阵地,为居民提供了舞蹈、合唱、书法等文体娱乐活动服务。去年9月,社区对*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对1-3层楼的各项功能再次进行优化整合,服务质效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日益增强。“现在我们跳舞、唱歌都有场地,而且环境还这么好,晚年生活更加幸福了。”社区居民对*群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十分满意。
崇德社区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施的微更新项目,将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男女老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地。同时,结合新市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需求,紧扣“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相关运动元素,建设了主题文化广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会客厅。
去年起,崇德社区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万达广场龙泉店开展“社企”合作,增添售卖花车、小木屋等,将大型商超的优质商品送至居民家门口,营造居民家门口的消费场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米”。
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提升,社区在群众精神活动上也下足了力气。系统推进实施各类主题活动,做到每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目前,已开展“*建引领社治——扮靓家园图片展”等多场系列活动,带动*员、群众骨干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人人共建幸福美好社区的氛围日益浓厚。
来源:成都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