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白癜风疾病 http://pf.39.net/bdfyy/?点击上方蓝字·获取更多内容?◇————◇
作者简介
◇————◇
简介
作者:杨奎松,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主攻中共*史、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
本文来源:人民网,共识网,转自近现代史论、君扬读史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确定了三条对外方针。用毛泽东比较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这就是:“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由此可见,新中国*权能否稳固是问题的关键。当时新*权还只能采取联合*府的形式,允许相当部分“旧民主主义分子”、“民主个人主义”者进入*府。而这些人对美国有着相当好感,力主新中国应当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中间派”们,在中国的城市居民当中还有着很大的社会基础,毛泽东担心他们中的某些人有朝一日会成为美帝国主义“从内部来破坏革命”的那种“反对派”。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刚一公布《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毛泽东马上作出激烈反应的主要原因。他反复告诫那些仍然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中间派”、“中间阶层”、“落后分子”,或者“自由主义分子”、“旧民主主义分子”、“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们,万万不可继续执迷不悟,坚持“亲美”、“崇美”、“恐美”的“错误思想”、“糊涂思想”和“反人民的思想”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年)第~页。美国*府的白皮书,尤其是艾奇逊寄希望于中国民主个人主义势力的观点,让新*权感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建国伊始,新中国*府就不能不把切断美国与中国的*治、外交、经济、文化联系,肃清美国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设定为一个极为重大的*治斗争目标。而由于中共全面执掌*权,美国在*治、外交乃至于经济上,均因与新中国绝交而对中国大陆失去了影响力;因此,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切断大陆民众与美国的联系,消除城市居民中“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彻底摧毁“民主个人主义”的社会基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显得特别突出。
美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学校、广播、电影等四个方面。本文分别就新*权对上述影响所采取的清除措施及实施的经过,作一概略的考察。
一、阻断美国的宗教影响
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共对西方宗教始终采取比较宽容的*策。这除了抗战期间出于统战的需要外,还基于对信仰自由及苏联经验的理解,相信这种宗教问题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不能靠强力来取消。因此,即使在战后土改运动期间,地方上接连出现粗暴对待基督教和天主教神职人士与教徒的情况,一旦发现,中共中央通常及时去电批评和制止。在年,中共中央曾专门发出过《关于宗教信仰*策及处理教会问题的指示》,再度告诫各地:“我*对中外教会采取信教、传教自由*策(只要遵守法令,不加干涉),系根据现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而来,即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信仰仍然存在。须知天主教、基督教之存在是有其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纵然封建落后,甚至反动,但并非一下能消灭的。如果采取毕其功于一役的办法,借土改或间谍案的机会,将教堂没收消灭,必犯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关于宗教信仰*策及处理教会问题的指示》(年11月)。
新中国成立之际,在大陆范围内天主教和基督教徒已有将近万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允许其在遵守我们法令的条件下继续活动”的基本方针《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13页。,吸收两教重要人士进入*治协商机构,以便对其施以监督和影响。但由于天主教组织严密,且直接受命于梵蒂冈,神职人员多为外国传教士,故与中共始终疏远隔膜;而基督教因为教派林立,神职人员中中国人相对较多,有些还颇为进步,与中共人员又久有来往。因此,在*治协商会议召集之际,中共中央统战部就特别吸收了吴耀宗等5名基督教人士来做宗教界代表。
然而,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基督教的相对开放,特别是中国相当一部分基督教团体一直依赖于美国教会的资助和指导,从而在实际上受到美国教会的控制;苏联方面又对美国人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