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三条道路作品第16号 [复制链接]

1#

向无限的优秀敞开

?主持

庞清明

?本期诗人:红力/刘清泉/易翔/沉沙/戈多/张后

?品鉴

辛夷?论道

兰马

◎红力的诗(三首)

栽树

为了栽几棵冬青

要挖出一个老榆树兜

榆树兜的根

如樟鱼的触角

深深扎进土地

刨根

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挖断一条根

便听到一声哭泣

树兜在哭泣

挖断一条根

便听到一声哭泣

树兜在哭泣

残忍的镢头

一下一下挖下去

一条一条根斩断

直到斩断老榆树所有的根

新栽的冬青

并不知道

我做了什么

我想停下来看看风景

在苏通大桥上

我想停下来看看风景

前面的车匆匆而去

后面的车紧紧追来

隔不了多远

就有违章摄像头

密切监视着

实在无法停下来

被裹协在车流中

只能顺着往前奔

甚至不能仔细看看

斜拉索桥高大承压塔的抛物线拱门

和江面航行的船只

我无法停下来

看看真正想看的风景

希伯索斯

希伯索斯

揣着无理数秘密

老师的尊严被挑战

毕达哥拉斯要把秘密活埋

真理的荣耀没有归功于

权威

他逃到海边

却终究没有逃过

权威追捕

被秘密扔进地中海喂了鱼

而正方形对角线

一直在那里

支撑着世界的秩序

◎刘清泉的诗(三首)

简单

你往教室里去

在身旁的房子、树和石头看来

你就是一个动物,会动的物

我站在远处看你

你很像一颗子弹,正在锲入

严丝合缝的肉身

一扇教室的门推开,另一扇不动

另一扇打开,先前的门正好合上

教务处长最先从门里出来

系主任紧随其后

一个小女生迟到了,她向我走来

也就是往教室里走去

她不好意思地偏了一下头

我又看见了开开合合的门

没有你

乐观

有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昏——

不开灯,昏暗的光线正好均匀铺开

你从我虚掩的门前经过

不停下来,不说话

也不朝里张望

世界

一个人坐地铁,地铁上不止一个人

从起点站过来的十几个,到大学城下了三分之一,剩下的

有的去往双碑,有的要坐到终点

还有人选择了烈士墓。而把解放碑

作为目的地的,为数最多……

在哪里上下,并不代表哪里就是源头或归宿

你是一名乘客,一种交通元素,

在别人眼里,或许也只是一个工具——

用于计算此站与彼站之间的距离

也可用于抵消一个人坐地铁的孤独、寂寞,抑或无聊

目光偶有碰撞,那不过是工具与工具在说话,与你无关

叮叮当当的声音,不会悦耳

也不至于引起摩擦。

别看地铁有许多进口和出口

它形成的组织其实是一个闭环

线路是固定的,就连里面的空气

也是固定的:冬暖和夏凉,就像两个苦大仇深的人,誓不再见

即便地铁上遇见熟人,尬聊几句后

注意力还是要返回各自的手机

地铁上,仿佛四处都装着监控

只有把自己裹紧,甚至变成一缕空气

才可以相安无事

所以,真正的解放不在解放碑,而是在下车那一刻——

你长吁一口气,向不长的通道奔去

尽头,那朝你张开双臂,呼喊你名字的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界

注:诗中所涉“双碑”“烈士墓”“解放碑”均为重庆地名。

◎易翔的诗(三首)

在寺庙门外

苍天在上,

它接纳了白云编织的围巾,

也领受着厂房抹黑的浓烟。

菩萨在庙里,

她聆听着信徒的告白,

也默默允许了罪人的恶行。

我在寺庙外,广阔的人间里,

终于,也修炼成了

一个可以泥沙俱下的人。

不远处,一条河缓缓流过,

因为污浊而慈悲,如恒河……

醒己书

对不能尽知的存在,要心怀敬畏

比如上帝,比如自然

要在电闪雷鸣的夜晚感到战兢

对相依为命的事物,要缓慢地爱

粮食,时光,身边老去的女人

要与她一起用弯月磨白鬓发

对于生活,不可再抱雄心

它远比脆弱的身躯和灵*坚定

要牵着马匹走过*昏,遍尝冷暖

对于世界,切入要具体细微

它在变幻大旗,它在聚集人群

要在日落将那只遗失的羊羔唤回

我是一个体内藏着影子的人

白天,在太阳下行走

我的内心有很多秘密

它们是一些私心,一些贪欲

一些难以启齿的邪念……

阳光把它们逼出来,一个

影子,就一直跟在我身后

*昏,眼看它正要稀薄

一盏路灯又将它

从我体内拉出来

大地祥和,而它多么突兀

甚至,我坐在了台灯下

它也俯伏在我的身旁

让圣书蒙上了阴影

直到所有的光源关闭

它才消失,它藏进了我体内

黑暗中,我要怎样忏悔

要怎样说出内心的羞愧不安

才能让它安静,让它消退下去

◎沉沙的诗(二首)

海洋人告白

——献给一起走过激情岁月的大海的守护者

如果把我和大海加在一起,我就是一个海洋人。

如果把我和大海分开,

我们会各自独立。

我是我,大海是大海。

如果把大海加上一个大海,

两个大海还是一个大海。

如果把大海加上一个大海,再加上一个,

三个大海还是一个大海。

如何把一个大海变成更大的一个海呢?

现在,我把一个大海加上更多的大海,

我要一直加下去,直到它变成一片汪洋,

然后,我再把一个汪洋加上更多更大的汪洋。

唉,可惜,没有更多的汪洋让我加在一起。

现在我开始把许多汪洋大海分开,

让无边无际的汪洋变成一个个小小的汪洋,

再把一个个小的汪洋分开,

变成一个个更小的海洋。

我要一直这样做下去,

让一个个大海分成无数个更小的海。

然后,我把更小的海继续分开,

让它分成许许多多的海浪,

然后,让许许多多的海浪继续分开,

直到我能分辨出哪些浪花淘尽英雄,

哪些浪花是长江的珠江的黑龙江的*河的淮河运河的黑河的。

哈哈,总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我的一生早和大海连在一起,

无论如何撤开,都难以把我和大海分离。

无论如何撤散,我的心已经成为大海,

我已经改变不了我作为一个海洋人的命运。

现在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和大海有关,

每个人心都是一片汪洋。

像邓拓

某些情况下我们活得还像邓拓。

在鲁迅之后我想做一个完人。

邓拓还不是一个完人,如果他不把他的生命停止在,如果所有的知识人都像他一样说真话,他就是鲁迅之后的完人,轮不到我这首诗多嘴多舌。

今天我们说话的声音、我们的眼神,多少还像他。

今天,他一百岁了。他的老部下袁鹰活得很像他:博学,担当,敢说真话。

今天,邓拓没有说话,

袁鹰代替他说话:四十六年后的白发代替四十六年前的黑发说话。

袁鹰说出了邓拓没有来得及说出的话。

今天,邓拓活在了袁鹰身上,

如果他身上还有一根硬骨头支撑到今天,

他就是一个完人。

那时,还有多少有知识的人身上还存在那样一根骨头?

请原谅他吧,那时,他的骨架里已经换了一根钢柱。无情的马背上的岁月早已损害了他肉体,五十多岁的他靠一根钢柱支撑着身躯。

钢柱是硬的,毕竟人性的血液和思想进不去。

活在袁鹰身上的邓拓在今天还有多少用?哈哈,像他的诗一样,无用,或有大用。

像邓拓,

像诗一样,无用,有大用,

像苏东坡的画。

一千多年前,苏学士做官、做诗,又画画,他在明窗静几的庭园铺下一张宣纸,书童在研墨,

墨汁像历史一样黑,

纸张像世纪初创以前一片空白。

苏学士在运笔前喝了一杯茶,

我们闻到了茶香,茶香与墨香混在了一起。

苏学士成竹在胸,下笔如神!

苏东坡把笔放下,如轻轻的放下一座山。

他从屋里缓步走出,诗的缪斯正悄悄地走近他,他将要写下一首诗:《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我们因为邓拓而看到了苏东坡墨迹似干未干的《潇湘竹石图》,

苏东坡想不到一千多年之后的年,邓拓将他收藏的《潇湘竹石图》等幅从宋到明清的字画捐献给了他的祖国。

苏东坡活到了二十世纪,他活在了邓拓的身上。时代杀死了邓拓,苏东坡又死过一次。像今天邓拓活在袁鹰的身上,远古的耕种的人、做工的人,以及圣贤、诗人、画家就是今天的人。

邓拓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他活在他的诗中,活在他的札记里,活在他的书法的线条里,活在每一个敢说真话的语言里,活在他自己的儿女中,

他,邓拓,即将成为一个完人。

“年轻的白桦林,他乡的月亮……”

听,这是马兰的歌声,多像邓拓在唱。

如果是他在唱,他就是一个完人。

歌声很甜美、很抒情、很伤感,

歌声是从邓拓出生入死的冀中平原马兰村静谧的泥土路上传来的,六十多年前的马兰村唱不出这样的歌声,日本*子将炸弹投向这里。为了邓拓和他的团队,马兰村的十七条性命倒在一声声罪恶的子弹之下。

在炮火中出生的邓拓的女儿邓小岚,现在已经白霜染发,她重回她的诞生地马兰,手把手教马兰村孩子们抚琴、唱歌,邓拓用女儿的手把优美的音符和诗美送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孩子们唱着歌像邓拓一样走在他们的土地上,他们也会像邓拓一样走向远方。

像邓拓,又不像。

像邓拓倚马可待,

不要像他那样悲愤、哀愁;

像邓拓做一介书生,

不要像他那样自绝于生命;

像邓拓“身为物主不为奴”,

不要像他那样背离自己的心灵。

像邓拓,

就会像蓝天,

像大海,

像春天,

像诗。

如果什么都不像,

就像自己。

◎戈多的诗(三首)

街头疯子

那个男人,或疯子

坐在马路沿石上,或靠在树下

大多时候,他是安静的

像个超然的观察者

偶尔自言自语,虛空指划

世界并不回应,他也并不等待回应

他只是一种存在。疯子,或男人

的指认,于他没有意义。他只是

如我们一样。活着

活着而已……

窗口

玻璃之外。声音被稀释

那些影像跌入自身

我们无法接近被隔离的事物——

即使隔离是透明的

也有被坚硬撞伤的可能

一只甲虫

被透明的玻璃弹落在地下

玻璃之外不属于私有

它有着梦幻里共通的、公开的秘密

而那又能怎样呢?窗户无处不在

有形、无形、可打开、被密闭、偶然的

或自我的,随时都有。爱也如此

当爱经历了它所能打开的一切时

便有了窗户的所有属性

如果足够幸运,一生里也许会有一次例外

你可以囚禁一只蝴蝶,却不能阻止

千里之外蝴蝶翅膀翕动的风暴

——没有什么囚笼是永恒的

*刺玫,*刺玫

擦肩而过的人,都是陌生的

自己。他们就这么错过,不停地错过,不停地

轻盈,剥落……在另一个地方重逢——

五月是一场雨,薄得经不住一次花开!

*刺玫,*刺玫——以词语的韵味,

独自吟诵。而我们,可以在不紧不慢中走下去,一直走下去,直到心生厌倦

那些花,依然被爱着:山林和谷道,

风和叶子,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穿过五月的指隙——

那个被如此爱着的女人,就这么盛开着……

◎张后的诗(三首)

玉兰花

一朵玉兰花

碰到另一朵玉兰花

它们就会说一些

花开似锦的话

三只黑天鹅

一只在左边

一只在左边的左边

只有另一只比较独立

既不在左边

也不在左边的左边

把爱写成愛

到了四月

野草开始蔓延

越过了河堤

甚至越过了河流

当我想你

我就把简化字

写成繁体

把爱写成愛

?论道

兰马

第三条道路诗歌《发展力词典》

——带上九个动词,或为18个苹果踏上21世纪新诗之路

第一个动词,或编号NO1—NO2的苹果:[开放—Open](1)像自然界的花展开欲望的翅膀。(2)从被限制、约束或者束缚的牢笼中出来,释放自身的能量。(3)放飞小鸟,把自由还给鸟笼。(4)像海洋接纳一切事物。(5)性格像蔚蓝的天空开朗。开放诗界最具激情最具能干最发投入的诗者的能力。把他们组成一台21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动机,由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身份的诗者组成,他们居无定所,可天地是其乐园,精神张扬在诗的路上,尊重个体的光芒,亦倚重集体的力量。“一”生“三”,“三”生“万”,宇宙即我,我即宇宙,接近进步的尺度。第二个动词,或编号NO3—NO4的苹果:[独立—Independent](1)单独地站立。(2)自主地存在。(3)脱离原有体制,建立新秩序或新体制。(4)自力更生,不依靠他人,走自己的路。(5)属于自己更高的精神领域。诗歌的思想,诗者的向度,诗派的立场,皆以独立的姿态带着语言的镣铐舞蹈,以独立始,从独立终,最后以终为始,不受内外环境所左右。个体独立是集体独立的奠基石,而集体独立则是走上更高境界的原动力。第三个动词,或编号NO5—NO6的苹果:[整合—Arrange](1)城外的进入城内的,或城内的进入城外的,聚众揭竿而起(2)通过外力影响,完整同一。(3)像叶脉更具有秩序,更具团队精神。整合是种大智慧中的力量。有分有合,有合有分,故“整”者需要策略,聚少成多,聚弱成强,纳外物为内体,了却残缺,化零为整,化敌为友,化外为中,化众为己,化三为一,聚众揭竿,认同核心,点燃21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火焰。第四个动词,或编号NO7—NO8的苹果:[多元—Varied](1)多样的,甚至是多余。(2)“一元”的克敌。(3)诗歌世界是由像砖、石、树草、铁器等多种独立的、互不依存的实体或虚体构成的。(4)写诗就像描绘一个石头、或一块泥土、或一棵树、或一台印刷机无异,与使用的手法无关,关键是可以显现其艺术纹路中的面貌。诗界是多元的艺术社会。承认多元的物,认可多元的人,人与物才能在艺术领域里自由的呼吸,彼此存在的价值像风中飘扬的一面旗帜,云看得见,你也看得见,雨摸得到,他也摸得到。艺术真谛,多姿多彩,多物多体。第五个动词,或编号NO9—NO10的苹果:[凝聚—Collect](1)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2)聚集一个中心。(3)融和发散的力量,内聚力得以加强。凝聚,诗歌地球的支点。力量组合,诗歌地球的杠杆。找到支点,用杠杆敲起诗地球,简单的原理,却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骑驴找驴。志同道合,煮茶论诗,日月轮回,采自然灵气,容百川咆哮,天下大同,凝聚便可产生美。第六个动词,或编号NO11—NO12的苹果:[创新—Create](1)抛开旧的,创造新的。(2)创作,努力实现卓越。(3)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的思想与行为体系。创新是新诗发展的生产力。新的形式、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诗者、新的上层建筑、新的秩序等等,均需要解放“创新”生产力。不创新,新诗的发展就像一只活了八十年的乌龟,只是在“问责制”的审讯中脱下了一件马甲。第七个动词,或编号NO13—NO14的苹果:[包容—Pardon](1)宽容、大度。(2)容纳在心头。(3)承担、分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静即动、好即坏,阳即阴、正即反,无绝对,有相对,宽容万人万物,包容一切有或无生命的物体,尊重一切无诗有关或无关的事件,诗学即哲学,诗人即哲人。第八个动词,或编号NO15—NO16的苹果:[持续—Continued](1)坚持。(2)对抗与突破。(3)持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设自我的诗歌罗马城,亦需要运用“持久战”的策略,每天一个坚持,每天就有一点喜悦,突破诗歌创作的瓶颈,持续的成长与发展,从地基处建筑,终可靠近屋顶的一轮星月。第九个动词,或编号NO17—NO18的苹果:[超越—Transcend](1)上升、超常。(2)胜过、超俗。(3)越过、超度。克服狭小的自我,突破观念的障碍,超过自我的缺损思维,超常人们的评价体系,超度灵*的苦难,用生命造就一首好诗,超然一生。

———★★★———★★★———★★★———

第三条道路:肇始于年12月龙脉诗会,21世纪诞生的第一个诗派。

第三条道路关键词:“独立、多元、传承、建设、提升”。

第三条道路:通向辽阔的诗意世界。

第三条道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