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设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ldquo中优rdquo规划 [复制链接]

1#

砥砺奋进的5年喜迎十九大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日前已经成都市规委会审查通过。

这是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中首个完成并稳定的规划落实成果,

下一步成都将按照《方案》逐步实施。

“中优”规划范围

以五环为界,涉及“11+2”区域

根据方案,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

涉及“11+2”的区域

?总面积:

平方公里

?“11”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部区域及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部分区域。

?“2”

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区域。

“中优”规划中包含哪些区域?

优化“中优”区域功能

总体实现短期见成效,

两年内有较大提升,

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基本实现“中优”区域“三降两提”的目标:

?三降

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

?两提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降低人口密度

措施▼

●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规划人口密度。

●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人口密度。●置换现代服务业,优化人才结构。

目标▼

根据优化后的方案,“中优”区域将通过各种方式调减规划人口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将为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36万/平方公里。

绕城高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万人。规划人口密度从1.86万/平方公里,调减为1.63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分布图

具体怎么调?

?主要将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容积率来调整。

比如,将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疏解人口。产业将由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

经估算,疏解非核心功能置换出的用地,40%用地将引入新兴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用地,60%用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

降低开发强度

优化形态分“三区”

形态格局优化后示意图

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管控;

一般地区:除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

?在此基础上,降低住宅基准容积率。三类分区分别限制最高容积率,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

降低建筑尺度

《方案》提出,要通过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详细城市设计,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城市建筑尺度管控。

空间形态▼

四边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建筑形态▼

滨水地区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周边、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50米以外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控制示意

●30亩以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中国-欧洲中心

●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提高产业层次

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

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

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提升产业层次▼

强化“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

?经济中心

(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

主要为功能总部、区域性营运中心。

?金融中心

主要为西部金融中心。

?科技中心

(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主要为先进生产服务业、先进科技服务业。

?文创中心

(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国际演艺活动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中心、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

主要为时尚产业聚集区。

?对外交往中心

(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

主要为国际化交流区、生活区。

?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国际性区域通信及信息枢纽)

主要为信息中心和交互平台。

从新产业培育入手,

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

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

①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②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③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④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

⑤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

⑥发展区域性功能总部

成都金融城

提高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主要从塑造特色、完善配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

?塑造特色:

●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

●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

铁像寺水街

●强化城市天际线及色彩管控

总体管控:在总体层面,引导高层簇群布局,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分区指引:在次区域层面,形成高地错路空间格局。特色塑造:在河流、公园、山体周边等重点地区,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近人尺度的特色天际轮廓线。

?完善配套: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锦城广场露天音乐主题公园

●形成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

以“增加慢行资源,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为规划策略,构建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锦城步道城市特色慢行线。

●提升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增加小游园、微绿地,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

总体布局: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

?彰显文化:

构建“中优”区域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定位:

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

措施:

保护“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凸显城墙遗址保护及历史城市的轮廓;

通过城市设计营造特色空间景观,提升片区形态风貌。

近期目标

根据方案,成都近期将以项目组织为中心,以项目示范带动为抓手,促进存量空间的提升和增量空间的管控,推动区域发展。

实施计划

年,“中优”区域预计改造老旧院落个,共计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万平方米;建设小游园、微绿地个,共计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道52条,共计5.9万米;改造重要地段37处,共计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堵点81处,共计6.4万米;调迁批发市场、物流仓储共57个,共计万平方米。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四川日报、四川发布

编辑:周祎、李涵

新浪微博:

成都高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