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传媒评论(ID:cmpl)作者丨薛开新(浙江嘉兴广电集团)原标题丨让“大屏”“小屏”流动起来:传统电视社会新闻的短视频再传播策略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在哪里,舆论就在哪里,媒介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就在哪里。电视台的社会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播出,是新闻的第一次传播,适应移动媒介终端,对视频内容进行再剪辑、再传播,则是传播渠道的再“扩张”,也是传统电视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有效方法。如何发挥电视社会新闻的传统优势,既不放弃“大屏”,又能拥抱“小屏”?将优质的电视社会新闻内容进行网络短视频化再加工,通过剪辑、特效、字幕、音乐等多种方式,形成适应不同平台的多个版本进行分发,是当下全渠道传播最有利的方式。如何做到让“大屏”“小屏”流动起来,也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挑战和机遇。探寻传统电视社会新闻的短视频再传播策略,在应对当下媒介生态变化、提高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热度、优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方面,意义重大。1贴近用户“身边人”的策略UGC,全称UserGenerated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这类平台多为开放性平台,允许并欢迎用户自己生产内容并进行分享、互动和传播。目前,国内以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为主,吸引了大量内容生产者在这些平台上入驻并发布短视频。目前,这类软件的国内用户已经达到了6亿以上,在网民总量中占比超过80%。传统的电视媒体可以借助这类平台热度高、使用广泛的优势,将电视新闻内容传播给广大群众,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广度。以抖音为例,目前不少主流媒体都在这一平台上开设官方媒体号发布短视频,其采用的主要方式为,将传统电视新闻重新剪辑加工,使其短视频化,再进行发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受抖音平台传播机制影响,抖音上的用户以“个人”用户为主,媒体、组织等机构号在传播上并不占据天然优势,应当注意的是,在这样的二次传播活动中,要将传统电视栏目冷冰冰、居高临下这一套去掉,化身成有血有肉的“身边人”,方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嘉兴小新”是嘉兴一档知名社会新闻栏目《小新说事》的抖音认证媒体号,以主持人名字“小新”注册,从抖音后台数据可以看出,这一账号的粉丝活跃度极强,81%都是重度活跃用户,且基本每天都要点开该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具有高黏性。根据对年10月注册以来所有点赞超2万的视频进行分析,点赞率前十的内容中,有8条是“好人好事”类视频,或者称之为“暖心新闻”,比如点赞率排第一的是发布于年5月25日的“市民吃面偶遇消防员悄悄帮忙买单”。如果从播放量来看,排名前五的无一例外都是“有趣”“罕见”的新闻,比如排名第一的是年12月4日发布的“一毛硬币支付工资”,讲的是小李和同事从公司辞职,老板竟然用几百斤的一毛钱硬币来发工资,题材吸引力大,且有话题性,观看、点赞、评论数均较高。综上所述,作为深耕本地16年的老牌新闻栏目,想要在抖音这类UGC短视频平台上占据一定地位。首先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传统电视社会新闻栏目具有很强的内容采编能力和社会素材覆盖能力,它的采编团队能深入社会每个角落,挖掘最具新闻价值的素材,在内容的掌握上具有先天优势。第二,传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很高,老百姓相当于在手机端上多了一个收看电视新闻的窗口,并且是经过重新加工,适应短平快传播的短视频,因此粉丝粘性很强。第三,由于是短视频的传播,重新加工很重要,利用各类视频素材,辅以字幕、采访原声、配乐等,以适应短视频的传播特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内容呈现方面,由于短视频限制了时长,传统电视新闻写作逻辑里的“设置悬念”可能并不管用,反而是开门见山、具有冲击力的内容、画面,更能吸引受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