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芥酒精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17.html来源丨青年记者(ID:qnjzbj
作者丨李晓静
原标题丨李晓静:时刻准备着
导读
记者这个职业远没有别人眼中的那么光鲜靓丽,但它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在记者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23年。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23年不易,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几乎都是奔波在路上。但工作也给了我很多奖励,我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吉林好人·战疫先锋标兵、吉林省委省*府授予的赴四川地震灾区抢险救援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在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作为吉林省受表彰代表之一,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坤明为我颁发了奖牌和证书。我想,这或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了。
熟悉我的同事说我是“几战成名”,有的说这是对我20多年来默默坚守的褒奖。回想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往事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不禁感慨万千。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我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它远没有别人眼中的那么光鲜靓丽,但它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不错过任何一次大的新闻事件是记者的本能,年的“非典”、年的汶川地震、年的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年的吉林省通化疫情,还有其间发生的许多大大小小新闻事件,我都未缺席。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和建设者,我深以我的职业为荣。因为离新闻现场近,离新闻当事人近,所以我的心更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强劲跳动。
记者是和平时期的战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为一名记者是我从小的愿望,大学毕业后进入吉林日报旗下的子报城市晚报工作,先后在时*新闻部、社会新闻部、经济新闻部,以及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多部门历练,虽然岗位不同,但我心中对新闻的那种热爱从未改变。
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吉林省决定派出报道组前往灾区采访,从主动报名到抵达机场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要不要去、危险不危险等问题,工作的职责要求你这个时候必须去。记者就是和平时期的战士,当别人都后退时,你向前,这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说句实话,当时还不到两岁的儿子哭着拉着我的行李不让走时,我的眼泪也跟着他一起流,心里的确有太多的不舍。
作为报道组中唯一的一名女同志,我和吉林省前往汶川的救援队员一起,克服了灾后初期的物资短缺、余震不断等困难,把灾区的情况以及开展救援的情况第一时间传回后方。在汶川时,最困难的时候我睡过帐篷,啃过方便面,见过惨烈的画面,经历过山体滑坡,听到和看到了太多触及心灵的事情,所以对当时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活在当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也使我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年1月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单位领导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想不想与吉林省支援的医疗队一起去武汉。我就立刻同意了,并马上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准备好了行李。事后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武汉?不害怕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去呢?记者这个工作不就是干这个的吗?至于害不害怕?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个时候局势还不明朗,对于病*还有许多的未知,我的少之又少的防护知识也都是从新闻里了解到的。还有,到达武汉后是什么情况,一概不知。
尽管心里做了很多准备,但到达武汉后还是被萧瑟的景象震撼住了,大江大湖的武汉那时似乎成了一座空城,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一辆车,那种压抑的气氛让你感觉空气似乎都有重量,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职责很快就战胜了对病*的恐惧,我和另外6名同志半夜抵达武汉后,连夜展开工作。
在武汉的第一次流泪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次挑战,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面对许多的未知,众多的新闻工作者也同医务工作者一样,冲到了疫情的最前沿。
华中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吉林省医疗队工作地点之一,我们报道医院只有一街之隔,医院的发热门诊。
尽管我们深知有生死的地方就是战场,但是初来武汉,还是时常被看到的情景所震撼。当时正是疫情肆虐最为严重的时候,医院送病人。写稿至深夜,偶然一抬头,仍然能看到救护车的顶灯闪烁不停。
2月19日,我们采访回来,大家正在房间里写稿子,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大家循声望去,看到有人追着一辆殡仪车奔跑。
第二天我们从新闻中得知,当时被推上殡仪医院院长刘智明,追着车跑的,正是他的妻子和同事。
那一刻,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离我们是那么近。为了便于沟通,我们在武汉建立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