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来源丨庖丁解news(ID:paodingjienews)作者丨李姝徵中新社上海分社记者李姝徵大家好,我是中新社上海分社记者李姝徵。追台风、战高温、扛极寒……跑气象新闻,体力很重要。但要写好气象新闻,更少不了“有脑”“有心”和“有趣”。作为一名“追风少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写出一篇生动活泼的气象新闻。
“气象新闻没现场,
看你不如看预报”
现场感,是气象新闻的灵*。在气象报道中,能不能将自己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落笔纸上,传达给读者,直接决定了稿子是否生动可读。在一些灾害性气象事件中,记者在报道一线的所见所闻已具有足够的冲击力,不愁不出稿。面对城市中相对平淡的气象事件,是否就“无稿可做”呢?刚接气象条线,我对此也犯过难:上海气候相对温和,夏季最高气温大约38℃,冬季最低温在0℃徘徊;虽时常受到台风的影响,但与东南沿海一带相比,直接登陆的台风屈指可数;加之相对完善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往往能将气象灾害“化解于无形”。实际上,数年的报道经验让我明白,要将常规化气象报道做得生动可读,需要抓住几个重点:找准现场、解读数据、采对“体验官”,以及足够大的“脑洞”。
东边日出西边雨,
新闻现场在哪里?
“十里不同天”,同一座城市中不同区域面临的气象状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所在地的情况,对即将到来的气象事件有初步的预判。正确的时间加上正确的地点,才能在“平平无奇”的气象事件中,找到“不平凡”的新闻点。战高温,是夏季必备的选题,每年我都要当几次行走的“五花肉”。虽然没被烤熟,但我的鞋底却在上海的极端高温中被烤掉了。那是年7月的一天,上海气象部门发布消息称:当天最高温度很有可能突破历史极值。见证历史的时刻怎么能错过!我在心里盘算,哪儿最热呢?于是,我在当天中午登上了上海警方的水上巡逻艇。李姝徵在水上巡逻艇上进行采访不出所料,果然够热!江面毫无遮蔽,烈日下的巡逻艇成了名副其实的“铁板烧”,用测温枪对准甲板一测:好家伙,76℃!还没等我发完感慨,脚下有一阵说不上来的怪异感觉——我的两片鞋底和鞋子分了家。这时,一旁的警察蜀黍告诉我,盛夏时甲板温度过高,他们工作时需要穿着特种胶鞋,才能避免鞋底被烫掉的“惨剧”。这一幕自然被我写进了当天的高温稿件中。图为被76℃的甲板烤掉的鞋底有时候,你“错过”的新闻现场,可能也隐藏着新闻点。举个例子,上海气候较温和,冬季虽然时常遭遇湿冷的“魔法攻击”,却是个“贫雪”的城市。对于降雪几率较低的上海,雪花算得上是“奢侈品”。物以稀为贵,下雪是上海人入冬后的一大期待,也是我在冬季气象报道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