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https://m-mip.39.net/nk/mipso_7285550.html蓉城沧桑话“暑祙”
作者▏里程
民国之前,中国人穿袜子,基本是用布和绸制作的。到了现代,庙里的和尚穿的袜子,有的还是是用白布制作的。
那时夏天穿的袜子,即是用薄绸制作称为是暑祙。成都制售暑祙产业居多的街,人们便称暑祙街。
在地理位置上,它属于贯穿成都南北的干道之一。它还是成都县与华阳县之间的分界线,即街的东南为华阳县,也就是以后成都东城区的大部分;街之西北为成都县,也就是以后成都西城区的大部分。
后来民间在商业买卖行为中,表示不赊账要现金,则有一歇后语:“成都过华阳——现过现(县过县)“。只要横穿暑袜街,那就是从这一县过到另一县了。
暑袜街有两里多路长,清代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即暑袜南街、暑袜中街和暑袜北街。
到了民国将暑袜北街又分为一二三段,即暑袜北一街、暑袜北二街和暑袜北三街。
暑袜北一街,与暑袜北二街交接处,还有华兴正街和兴隆街,这四条街形成的十字,称为小十字。
暑袜北二街,与暑袜北三街交接处,还有总府街和提督街,这四条街形成的十字,称为大十字。
进入清朝后期,洋袜和制袜机输入到中国后,暑袜街上卖袜子的店铺生意,就每况愈下逐步衰败,到后来也就有名无实了。但是这条街上,却出现了其他的商业以及新兴产业。
在小十字口,暑袜北一街南端西面,有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筑,这就是成都邮*总局大楼。
大楼始建于年,由加拿大建筑师莫理逊和叶熔清负责修建。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成都邮*局大楼,跨越了“大清邮*”、“中华邮*”、“中国人民邮*”三个历史时期。虽经两次失火毁坏和重建,现今看到的仍然是别具特色的西式近代楼房,不但是该区域一个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即使到了中国人民邮*时代,也是成都市的一个,独特的标志性建筑。
一直以来,成都的对外邮*,都是在这里办理,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也是如此。收发海外邮件,必须在这里办理。
上世纪50年代,这邮局进正门的中间柜台,是集邮专柜。展示了不少可供集邮的样张,有新中国成立纪念;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纪念;有 出国作战纪念;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纪念;还有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纪念等等。并且可以出售盖销票,即把新邮票加盖印章,以极低的价格卖出来。面值元(新币八分)的只卖元(新币两分)。
那时候集邮的人较少,这些珍贵的邮票,当时都可以随便购买。并且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全新的盖销票。
暑袜北二街,又叫小十字街。
街北端的西面,上世纪20年代开设有一家私营“医院”。门前左右悬挂两块写着“医学博士萧露嘉”、“医学博士萧浩然”的红底金字招牌。医家医术精湛,但收费昂贵,上门求医者多为官家富商。
上世纪50年代后,医院改为暑袜街联合诊所,医院,医院,现医院。
医院的斜对面,是泰山堂药店,创办于清嘉庆年间,临街五间铺面,开阔的门面和光洁的黑漆柜台显得非常气派。
堂内“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黑底金字招牌道出了店家的诚意。左右两边分别悬有“以仁诚心”和“保和太合”的立匾,道出了泰山堂经营之念。
宣统元年,泰山堂易主,改店名为“泰三堂”,意含三人合营之内涵。泰三堂凭借多年的信誉和实力,成为与同仁堂等齐名的成都老字号。
现在,泰三堂易址到总府路上成都同仁堂的隔壁营业,某些同类之药,稍显便宜。
暑袜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中了制作奖旗、锦旗等为主的商铺,尤其以暑袜北二街为多。在“文革”期间,很多行业经营都受到冲击或影响,而惟独这旗帜袖章之类的东西生意兴旺,制售商家忙得不可开交。
暑袜北三街又叫大十字街。
街北端靠近提督街与总府路的交叉口附近,有一银行建筑,清代为“大清银行”,民国时期,这里就成为国民*府中央银行成都分行。
上世纪50年代后,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因市*扩建予以拆除。
那里还有一座尖顶的灰色建筑,这便是基督教礼拜堂——苏特兰堂,与当时的四圣祠街恩光堂、上翔街圣约翰堂一样齐名。兴盛时期,有上千的人,在这里做礼拜活动。
苏特兰堂有一所由教会承办的真光幼儿园,入学的幼儿收费极低,家庭贫穷即可免费。50年代后教会解散,改为街道承办。直到“文革”初期这所幼儿园才最终停办关闭。整个教会建筑,也因市*扩建而被拆除。
暑袜北三街本身就很短,只有70多米,宽阔的蜀都大道从此街穿过,前面说的银行建筑和教会建筑圴被撒毁,余下的部分划归暑袜中街,暑袜北三街成为历史。
其实在暑祙街中,商业气息最浓的要数暑袜中街和暑袜南街。暑袜中街,还集中了数家银行,先后承办的银行有:濬川源四川官银、四川省银行成都分行,以及多家私立银行,如金城银行分行、交通银行分行、美丰银行成都分行。
年,这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金城银行在大白天遭到抢劫,两名员工丧命。由于案发地点在市中心,银行被抢劫还杀了人,并且这家金城银行是旧中国北方著名的金融集体“北四行”之一,所以省*府限令6日内破案。
徐子昌时任警备司令部督察长,而徐子昌正是这起银行劫案侦查的主要负责人。结果案发第四天,突然宣布,抢劫金城银行的8名劫匪全部落网。
次日,在盐市口被轰炸后的废墟临时刑场,公开枪决劫匪!当天,临时刑场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围观的市民。那八人跪在刑场当中,行刑前,一人突然张口大闹:“徐子昌,我在*门关等你!”
人称笑头和尚的徐子昌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在*门关等我的人多的是,你娃娃排不上号。“立刻引得众人一片笑声。
据说那八个所谓的刧匪,是徐子昌找人顶替来的。
徐子昌,成都大恶霸,50年被*府镇压。
美丰银行的院落年后,一直用作省民革的办公场地,后来是省参事室和省文史馆的办公场所。
“文革”武斗期间,造反兵团街道分团有一个头头名叫宋立本,在一次武斗火拚中,他被红成派抓住后被挖膝盖、抽脚筋,据说还被点了“天灯”,被残酷折磨致死。
兵团派抬尸游行后,停放在省民革里面供人凭吊。那天省民革大院内挂满了白色的纸花,并挂出了不少的条幅,上面写作什么“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什么“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等等。
大门外花圈重重叠叠,摆满了近半条街。像是一个大人物,或英雄的葬礼。
文革后,这位死者就什么也不是了。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炸高教局来讲,他应该是一位罪人!
在街的西口,还有一家名为烂招牌的刀剪店,店内显眼处,吊着一个较大的破烂木质招牌。其历史比春熙路上的廖广东更早十余年。所售剪刀刃口锋利,剪刀手柄缠满了*色的铜皮,非常好用。
这条街有许多商家,夏售夏布、罗纹,冬售羊裘、毡毯、毡帽等,还间有经营油绸、油布的商家。
印象最深的是署袜中街的西面与青年路相接的拐角处附近,有一双间铺面商店,经营夏布罗纹,兼有成品蚊帐出售。
提到蚊帐,这里可以多说两句。上世纪80年代,成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百万,就是在这附近靠卖蚊帐起家发迹。
“杨百万”本名杨义安,年10月,60多岁的“杨百万”来到青年路,开始了下海经商。当他看到了这里的蚊帐经营,品种单一,价格较高,于是决定与之竞争。当他发现进口的尼龙纱布许多都积压在国企仓库里,而这些色彩鲜艳的尼龙面料用来做蚊帐既漂亮又实用,于是,“杨百万”买来积压库存的面料,然后自己设计并加工制作成蚊帐。蚊帐红、绿、*、蓝各色皆有,并配上各色精致的尼龙花边,挂在店里,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
于是消费者纷至沓来、购买者络绎不绝,每天都排起了长队,开门不久蚊帐就告售毕。年12月13日,成都的“杨百万蚊帐”在上海销售。不到半年,“杨百万专柜”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万元。
年“杨百万蚊帐有限公司”成立,在工商局申请的执照号是“”号,也是成都市第一家注册的私营企业。
至今蚊帐已不再是“杨百万集团”的支柱产业。
儿子杨祖伟不负父亲的后望,先后创建了杨百万蚊帐服装公司、狮子楼大酒店、狮子楼出租汽车公司、杨百万饲料公司、狮子楼火锅琴台店、狮子楼川菜(双林店、城北店、人南店)等产业,资金也达到了上亿级。
在小儿子杨祖懿,创办的“川佬汇酒楼”西门店的花园里,塑立了“杨百万”花岗石雕像。
这里打一点擦边球,为的是给大家多讲一些故事。
(暑袜南街
暑祙南街,以前在靠近三义庙的地方还有一口古井,因时常井泛水花故称此街为水花街。
在街西面有一家矮子斋抄手店。店主姓叶,因身材矮小,人称“矮子抄手”。其特点是“面皮柔而薄,肉馅细而饱满,汤味鲜而清香,与龙抄手同时驰名。除抄手之外,它同时还兼售大蒜烧肚条、青笋烧鸡、鱼香排骨等凉菜。邻近有全兴烧坊,可沽酒来这里小酌,酒菜具齐,且有抄手可以饱食。所以尽管店堂狭小,但却生意火爆,店无虚席。
年,我在暑袜南街的一个楼上住了一段时间。那年的10月1号是建国十周年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在北京作现场转播。为了耳闻这一珍贵的转播,在国庆节前的晚上,熬了一个通夜,终于装好了能够播出声音的收音机(那时候多数人是用矿石机听耳机)。
当时年轻,精力旺盛,所以不顾疲劳,兴高采烈地听完了首都庆祝大会的全部转播。
我住的那楼房,与矮子斋斜面相对。到矮子斋就餐,人列通常都要排到店铺之外。年国庆之后,就餐人列更加增长了。不久改为要收粮票,这之后队列才短了下来。此后,进入了三年长长的饿饭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在暑袜南街西面靠南部分,有一家南暑盲人按摩诊所,这就是现医院的前身。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南署按摩诊所的负责人,李芳洲医生。她虽是盲人却学识渊博,精明强干。为盲人的自强自立,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当时的成都晚报,以一个版幅登出了她的先进事迹。当时我患腰椎盘突出,在她那里没花多少钱,就被治好了。
医院,她四处筹集资金,也动员患者捐款,我也捐了半个月的工资。
她很健谈,也很正直。79年全国都在平反冤假错案,她的一个相关人士的冤案,就是迟迟不给平反。她找到了上级机关,一进办公室就大骂:迫害狂XXX你给我出来!
她的大义禀然,吓得那些人只有躲她。
在暑袜南街西面的北口,有一家成都市电影发行公司。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是里面的员工,靠此关系我在里面看了很多批判电影和内部电影。
提起批判电影,其实都是些很好看的影片,如早春二月、不夜城、林家铺子、舞台姐妹、逆风千里等等。所谓的内部影片,就是在小范围才能观看的电影,如“中国”、“*阀”、“阿!海*”、“三本五十”等等。
此地现在是太平洋院线电影院。
暑袜南街有一所庙宇韦驮堂,建*后改作了小学,因庙宇破败,此小学后来合给了青年路小学。
暑袜北三街与三圣祠街的附近,还有一所暑袜北三街小学,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所小学毕业。
为了写这篇文章,几天前我又重游故地,从暑袜北一街一直走到暑袜南街。一路上仔细的揣摩它原来的模样,凡是文中提到的东西,我都努力的在脑海里,浮现它原来的形象以及位置。
邮*总局、医院,其位置都没有改变,但是泰三堂的位置,已变成了“总府时代“大厦。礼拜堂及其真光幼儿园的位置,已经变成了蜀都大道的跨街天桥。
当然改变的还有很多,因为现在的暑袜街和从前的暑袜街,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面貌。
完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在等你
投稿邮箱
psxt99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