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垃圾分类就是让进入焚烧场和填埋场的垃圾变少,从源头实现减量化。”11月18日,在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小手拉大手”我们在行动——垃圾分类实操培训活动让到场的学生和教师们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威向记者介绍,此次“小手拉大手”我们在行动——垃圾分类回收进校园活动中,我市确定了60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邀请第三方实施设施投放和回收运营服务,并面对校园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讲解,旨在进一步推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工作成效,切实提高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培训活动中,成都奥北环保科技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从垃圾分类的意义讲起,对如何分类进行了讲解,特别强调了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的重要意义,并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环保垃圾袋收集可回收垃圾。据了解,奥北环保将与各试点校园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提供业务知识培训、提供定期清运服务、提供收益信息反馈、提供数据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把成熟的经验做法教给学校,切实提升呼和浩特市校园垃圾分类的参与率,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有了设施设备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学生们在校园中实践垃圾分类意义非凡。”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一年级教师姜玲告诉记者,学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引导孩子们对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在教室设置有四分类垃圾桶,把垃圾分类知识渗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实践垃圾分类并养成生活习惯。“做好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污染,更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四年级学生李奕媛告诉记者,在学会垃圾分类知识的时候,更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纸、塑料瓶这些可回收垃圾是可以被再利用,厨余垃圾在经过处理后还能变成有机肥。“要把这些知识告诉家人和邻居,大家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李奕媛这样对记者说。杨威表示,我市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将持续扩大范围,进一步让垃圾分类在校园中推广实践。并以试点校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居民小区,带动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发挥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对周边居民实施分类的积极作用。更多新闻来源: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孙岳龙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版式统筹:王文艳校对:张臻一读:段磊初审:马幺幺终审:阿拉腾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官方